現代農業助力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結構調整、特色產業鏈建設、品牌創新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產業化經營規模凸顯、產業鏈條逐漸完善,全力打造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助推鄉村振興,是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發展的側重點和主要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七大戰略之一,和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六大內容之一。這表明“三農”問題始終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得到進一步強化,凸顯新時代的問題導向和目標指向,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現代農業助力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現代農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什麼是現代農業?簡而言之,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髮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專家指出,現代農業的核心是科學化,特徵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約化,目標是產業化。

我國農村地區幅員遼闊,多數地方資源豐富,地區異質性極為明顯,適合發展現代農業。更何況農業是人類的食品之源、生存之本,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正是從農業的重要性意義上說,現代農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與傳統農業相比,現代農業具有四大特點:


一是突破了傳統農業僅僅或主要從事初級農產品原料生產的侷限性,實現了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生產,使得農工商的結合更加緊密;

二是突破了傳統農業遠離城市或城鄉界限明顯的侷限性,實現了城鄉經濟社會一元化發展、城市中有農業、農村中有工業的協調佈局,科學合理地進行資源的優勢互補,有利於城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組合;


三是突破了傳統農業部門分割、管理交叉、服務落後的侷限性,實現了按照市場經濟體制和農村生產力發展要求,建立一個全方位的、權責一致、上下貫通的管理和服務體系;

四是突破了傳統農業封閉低效、自給半自給的侷限性,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實現了農產品優勢區域佈局、農產品貿易國內外流通。

現代農業助力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業綠色發展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用養結合、綜合施策,確保土地不減少、不退化。綠色發展要有可持續性,農業生產不能竭澤而漁。要關注人民群眾的生活,補齊民生短板,讓人民充分共享農業大發展帶來的成果。

要構建好生態產業體系,提升發展現代農業。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綠色有機農業、高附加值農業,推廣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提高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尾菜處理利用和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圍繞改造提升傳統工業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大力推進園區和企業循環化改造,提高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降低單位工業增加值水耗、能耗。

綠色是農業的底色,綠色發展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要求。推行綠色生產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實現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註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現代農業助力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現代農業的發展帶來了農業旅遊與農業觀光的興旺

一方面,要以現代農業示範園為基礎,進一步完善以農耕文化、農事體驗為主的設施,發展創新農業,打造田園風韻,增加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元素,實現生態農業和現代農業的融合,培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支柱產業。

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現代農業平臺優勢,打造濃厚的農業和民俗文化氛圍,不斷為鄉村旅遊充實內容。

現代農業的發展,為鄉村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使現代農業與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全面融合,起到了相互促進、同步提高的效果,為鄉村振興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現代農業助力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

鄉村產業興旺並不單純指農業發展,而是指農村產業的綜合發展。因此,需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更多的資本、技術、勞動力等要素流向鄉村,提升鄉村產業供給體系的質量,保持鄉村經濟發展的旺盛活力,實現要素融合、產業融合和城鄉融合發展。

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始終要靠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來解決。一方面,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轉型升級,努力向現代農業邁進。另一方面,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支持和鼓勵農民參與並共享農村“雙創”的紅利。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一切最終都要落在農民增收上,落在農民福祉的增加上。

現代農業助力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以鄉村人才振興推進農業現代化

“三農”是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農業是“三農”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必須牢牢抓住農業現代化這個關鍵。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的重點是農民、農戶,國家政策支持的重點是新型職業農民。要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創新的新型職業農民,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力資源保障。

一是充分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一方面,要激勵本土各類人才積極投身鄉村建設,完善本土人才成長機制,充分激發本土鄉村人才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揮本土鄉村人才的技術技能優勢。另一方面,要通過改善農村教育、就業、醫療、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等,不斷優化本土鄉村人才成長環境。

二是引導返鄉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科技人員、退役軍人和工商企業等返鄉創業創新,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施展拳腳、貢獻才智。一方面,要在吸引人才上出實招,把更多從農村走出來的精英群體引回鄉村創新創業。另一方面,鼓勵支持返鄉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科技人員、退役軍人和工商企業等從事現代農業建設、發展農村新業態新模式。


採取一系列惠民措施,讓農民收入渠道越來越多元。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這是農業現代化的必要條件之一。

農業部門將積極培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引導土地經營權更多地通過公開市場流轉;支持新型經營主體依法依規開展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鼓勵採用土地股份合作、土地託管、聯耕聯種、代耕代種等多種經營方式,探索更多放活土地經營權的有效途徑;引導新型經營主體之間、新型經營主體與承包農戶之間相互融合,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這樣,農民生活好了,幹勁足了,農業農村的發展才會生機勃勃。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興農貢獻率。實行對農業科技扶持和保護的政策,努力提高農業科技化水平。

二是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農業科技人員比重。加強農業職業和文化 培訓,大幅度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提高農業勞動者中科技人員的比重。 三是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加快先進實用技術的擴散與傳播,通過多種途徑將先進的實用技術和科技成果儘快地推廣應用,用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

四是大力發展農用工業。積極應用現代工業成果和工程技術措施,改善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電氣化水平,使農業生產走向高層次的良性發展軌道。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