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從版權直播走向泛體育,賽事停擺後體育媒體轉型求生

記者 | 羅斯

編輯 | 羅盈盈

“我非常想念足球,我想踢球,我想出場比賽,”大巴黎球員內馬爾在社交媒體上發出感慨。

疫情蔓延,奧運延期,中超、CBA、NBA和歐洲足球五大聯賽等體育比賽紛紛停擺,國際體壇被按下暫停鍵。

感到困惑的不只有球員,還有體育媒體人——供職於體育雜誌Philadelphia Inquirer的謝馬爾·伍茲(Shemar Woods)感嘆道,“沒有人能準備好,從來沒有一本指南可以告訴我們,沒有比賽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對於重度依賴賽事轉播的體育媒體平臺而言,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考開啟。

空白的轉播表:何為“無米之炊”?

對於不少擁有體育賽事版權的體育媒體而言,今年3至5月份本應是最為忙碌的時間段。

歐洲足球五大聯賽進入白熱化階段,NBA季後賽熱度逐漸升溫,與奧運入場券息息相關的各式資格賽和積分賽接連展開……

但如今,各式比賽的相繼取消,讓準備大幹一場的體育媒體平臺措手不及。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難題是,如何填補空白的節目表。

當前來看,重溫經典賽事,成為眾多體育媒體平臺的第一選擇。

PP體育推出的《經典回眸》涵蓋英超、意甲、歐冠、亞冠在內的經典比賽,騰訊體育則有《NBA經典戰“疫”》、《中國女排經典戰“疫”》等。

央視的CCTV5和CCTV5+賽事頻道,節目表也被各類經典賽事回顧佔滿,以填補球迷的觀賽空檔期。

「深度」從版權直播走向泛體育,賽事停擺後體育媒體轉型求生

在蘇寧體育常務副總裁王冬看來,全球賽事的停擺是對體育媒體的一次壓力測試,“我們只能去挑戰,從不會甘心主動按下暫停鍵,而是要化危為機。”

據PP體育向界面新聞介紹,除了重溫經典賽事,該平臺還進行更多嘗試。

依靠版權資源儲備和內容製作團隊,PP體育推出一項名為“1564N”的計劃——1為“運動加時賽”主題內容、5檔經典內容、6檔熱點直播策劃、3場互動活動和N多資訊視頻動態。

PP體育自制系列紀錄片《停擺的世界》,通過採訪業界知名人士,來記錄疫情之下的行業變化整體狀況。

近期上線的體育評論類節目《正路子》則邀請體育評論員張路平,圍繞體壇最新熱點事件進行辛辣評論,首發第一期圍繞最近處於輿論熱點的“孫揚”和“于漢超”展開,獲得網友熱評。

央視體育則推出一檔回憶型直播節目《誰配得上經典》,由央視名嘴韓喬生主持,邀請女排前國手薛明、田徑選手張培萌等運動名將,以回顧探討經典比賽的方式,講述比賽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深度」從版權直播走向泛體育,賽事停擺後體育媒體轉型求生

騰訊體育同步上線邁克爾·喬丹紀錄片《最後之舞》(The Last Dance)。該紀錄片展示了NBA神話邁克爾·喬丹在公牛隊1997-1998賽季的臺前幕後,並穿插科比等球星的人物採訪,引發球迷們的回憶狂潮。

截至目前,該紀錄片在騰訊體育平臺的播放量已超過500萬,流量可觀。

除了持續提供內容以外,沒有比賽支持,如何保障會員權益和留住已有會員,成為體育平臺需要思考的問題。

蘇寧體育常務副總裁王冬告訴界面新聞,趣味性、娛樂互動性與專業性成為疫情期間體育媒體生存的根本,平臺必須保持內容創作能力。

據PP體育提供的信息,該平臺推出會員權益保障計劃,對各等級會員和各大聯賽年包、月包、賽季包用戶的會員權益延長有效期,還將根據實際賽事開展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相似的是,轉播平臺中國體育同樣為乒羽用戶免費延續一個月的會員期,希望儘可能留住用戶。

「深度」從版權直播走向泛體育,賽事停擺後體育媒體轉型求生

版權戰後遺症:成本壓力劇增

此刻體育賽場靜寂,但此前,體育媒體平臺剛剛歷經一場紛亂喧囂的版權大戰。

以2015年騰訊體育耗資5億購下NBA聯盟2015至2019賽季版權為起點,國內體育媒體平臺迎來了跑馬圈地式的版權大戰。

而在這場大戰中,唯有手持重金的巨頭才能笑到最後。

2016年,蘇寧集團旗下PP體育溢價11倍,以7.21億美元奪得2019至2022年賽季中國內地及澳門地區英超獨家媒體版權。

足壇另一重磅合同是,2019年,當代明誠與西甲聯盟重新簽訂協議,以超5億元的價格為其子公司新英體育購下2019至2025年總共6個賽季西甲聯賽在中國內地、中國澳門和中國臺灣的全媒體版權。

最新一筆交易來自騰訊體育與NBA聯盟。2019年7月雙方續約,騰訊以15億元購下NBA聯盟2020至2025年的版權,繼續成為中國數字媒體獨家官方合作伙伴,花費是上一個版權週期的3倍。

「深度」從版權直播走向泛體育,賽事停擺後體育媒體轉型求生

就全球而言,頂級賽事IP的版權價格亦進入飛漲階段。NBA與ESPN及TNT簽下9年240億美元的大單,MLB向ESPN、FOX、TBS售出8年124億美元的肥約,NFL電視版權更是賣出8年396億美元。

中國體育版權生意勢力範圍已經完成劃分,主要的體育版權都有了歸宿。

對於體育媒體來說,版權就是核心競爭力。

新英體育傳媒集團總裁喻凌霄曾表示,在體育版權內容領域,唯一強勢方是著名版權方,用戶只會跟著內容走,不會在乎平臺。

這是體育媒體平臺的特殊性所在,體育內容擁有不可替代性。

重金購下的版權之後,平臺擁有一定程度的回報。

作為國內足球賽事版權最多的視頻平臺,PP體育在2018-2019賽季完成8000多場賽事直播,廣告收入同比增長3倍,日活突破1700萬,付費會員數量達到600多萬。

2019年夏天,PP體育曾立下了付費會員數突破千萬的新賽季目標。

然而,全球體育賽事全面停擺,給這些斥巨資購買版權的轉播商帶來一次重擊。無論是用戶流量還是廣告收入,都難免遭受損失。

至於賽事能否為轉播商賠償資金,目前仍未有先例和說法,國外電視臺等部分體育媒體已經發起索賠。

據《泰晤士報》報道,如果本賽季英超無法完成全部38輪聯賽,很可能面臨鉅額索賠,他們將損失大約7.5億鎊的轉播費。

英國一名資深轉播工作者表示,“英超和歐足聯面臨的商業現狀是,如果他們無法完成本賽季,那就違反轉播合同,英超每個賽季從國內外電視轉播權上獲得30億英鎊的收入。”

前利物浦CEO達米安·科莫利認為,電視臺會要求英超賠償損失。此外,法國足球的轉播商已經起訴法甲,要求賠償4600萬歐元。

NBA勞資協議高級專家Albert算了一筆賬,目前常規賽只完成四分之一的賽程。如果剩餘的常規賽和季後賽無法進行,根據NBA與電視合同協議,轉播商可以按比例拿回版權費,整體金額將高達9億美金。

「深度」從版權直播走向泛體育,賽事停擺後體育媒體轉型求生

探索變現方式:從賽事擴至泛體育

如今,體育版權資源爭奪戰告一段落,如何變現成為體育媒體平臺需要考慮的難題。而耗費鉅額成本的體育賽事IP被迫中止,無疑給這場考試增加不少難度。

在傳統變現模式下,“廣告營銷收入+付費會員”是體育媒體平臺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體育賽事IP作為注意力資源價值的重要體現。

在比賽停擺後,體育媒體平臺的廣告營銷收入難免受挫。

但奧美北京體育營銷副總裁劉聿帆認為,體育媒體平臺和營銷企業需要看到體育營銷的多元性。

劉聿帆告訴界面新聞,體育營銷最重要是突出體育的普世價值,不應拘泥於體育賽事直播,形式上可以尋求多樣化和跨界,以觸達消費者。

疫情之下,以賽事轉播為核心的傳統變現模式似乎難以為繼,各大平臺開始探索泛體育領域。

歐洲五大聯賽球員紛紛開展線上比賽,體育總局也發佈“繼續引導群眾科學健身、組織開展網絡賽事活動”的相關指示。此時,除了原創節目外,健身和電競成為體育媒體填充賽歷的重要組成。

「深度」從版權直播走向泛體育,賽事停擺後體育媒體轉型求生

騰訊體育推出LPL、KPL等電競系列賽,並結合自身所購版權,直播NBA線上競技。PP體育聯手FIFA品類遊戲推出《我的冠軍不停擺》線上足球挑戰賽,昔日“動口不動手”的解說們紛紛上陣,與各路電競高手一決高下。

與此同時,PP體育聯合金吉鳥、光豬圈、小喬科技等多家合作機構,上線健身直播課程,覆蓋核心力量、有氧訓練、瑜伽、舞蹈等多個項目,獲得場均5萬以上的觀看量。

蘇寧體育常務副總裁王冬向界面新聞介紹,疫情促使PP體育從體育媒體平臺向綜合性媒體平臺的過渡。疫情期間,PP體育加速在泛體育、泛娛樂和體育直播的業務佈局。

自皮球直播3月上線以來,PP體育相繼推出多檔原創互動節目,如《百萬向前衝》在線問答等彌補直播賽事流量的空缺。與其他直播平臺類似,觀看直播的網友購買禮物送贈主播,促成平臺實現另一種變現。

PP體育在佈局直播健身的同時,將直播流量直接導流到健身裝備的零售上。

從數據來看,這種聯動能實現一定的流量轉化效率,且消費場景更為自然——蘇寧易購居家健身品類商品銷售量同比增長67%。

在王冬看來,疫情對體育媒體平臺未來發展帶來深層次的影響,泛體育人群在未來將是更大的一片藍海,“體育媒體平臺過去以運營賽事版權為主,未來應加大在泛體育和泛娛樂領域的投入,進一步拓展體育媒體的業務邊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