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計算機病毒與防病毒卡的前世今生

80年代末,那還是DOS時代,我國的一些微機操作人員發現自己電腦的屏幕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小圓點,這個小圓點作斜線運動,當碰到屏幕邊緣或者文字就會立即反彈,而被小圓點碰到的文字也會被削去。如果這時是在西文狀態下還算好,如果是在中文狀態下常常會導致整個屏幕上下翻滾,只能重啟電腦。這就是中國遭遇的第一個計算機病毒——小球病毒。到1989年底,我國約有60000多臺微機染上了小球病毒。

就像沒有人知道第一例人類感染艾滋病是怎樣從猴子身上感染到病毒的,中國第一例計算機病毒是怎麼染上的也無從知曉,但可以猜測的是,隨著中外有了計算機方面的交流,病毒大概率是通過軟盤從美國傳播進來的。有病毒就會有殺毒,當時公安部開發了一套叫做“KILL”的殺毒軟件,免費給大家使用,可以檢測和清除當時國內已經出現的6種病毒。

1990年,深圳一家叫華星科技的公司,開發出中國第一塊計算機防病毒卡(華星把自己產品命名為微機病毒免疫卡),宣稱把該防病毒卡插在電腦主板的ISA插槽上,就能夠防止任何已知和未知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系統的攻擊和破壞。華星對自己產品顯得相當自信,為每一位購買了防病毒卡的用戶發放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保障卡,如果電腦主板插上了華星卡依然被病毒感染的,最高可以賠付5000元。華星卡是一炮而紅,1990年就賣掉2萬張,此後每年都是三倍的銷量在增長。防病毒卡的巨大市場也吸引了眾多的廠商,華星卡出來不到4年,市面上就已經有了七八十種防病毒卡品牌。

中國第一個計算機病毒與防病毒卡的前世今生

上圖是我保留至今的一張華星卡,當年安裝在一臺386 SX上

凡事都是盛極而衰,防病毒卡的工作原理,是識別病毒行為,也就是傳染性,而不是病毒特徵代碼。防病毒卡作為硬件插在電腦主板上,這讓產品的升級和更新變得相當不便。80年代末全國一共就出現6種病毒,短短几年間,這個數量就增長了100倍,而且病毒類型也不再都是引導型病毒,防病毒卡越來越力不從心。再加上90年代電腦還是個稀罕物,基本上都是在學校、科研所,如果用防病毒卡,必須每臺電腦裝1個,而用殺毒軟件的話,買1套就可以在所有電腦上安裝。就這樣,防病毒卡就迅速退出歷史舞臺了,殺毒軟件再次粉末登場。此後10多年,中外各路殺毒軟件廠商相愛相殺,江湖好不熱鬧。這一切,都在公元2008年7月17日戛然而止,這天的下午,奇虎360宣佈殺毒軟件永久免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