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店年營收500萬,25年開出170店,這家書店底氣在哪?

你上次去書店,是什麼時候?很多人都忘記了答案吧。

有的人工作繁忙,畢業之後就沒碰過書了;更多人擁抱互聯網,手機就是讀書的最佳載體,言情、歷史、軍事等題材應有盡有,還要什麼實體書啊?!

鑑於這種感官,你或許會認為:這個年代,實體書店的生意不好做,更別提能在這行裡做出大品牌。

事實卻是,不但新華書店、誠品書店等國內外老品牌依舊過得滋潤,還真的成就了一些牛B的書店新軍。

比如說,剛過25週歲的“西西弗書店”,從最初的貴州山區的20平米小書檔,一躍成為了坐擁170家店、350萬活躍會員、總營業面積超12300平米的連鎖書店品牌,並且對外號稱“新店開業第一年就能實現盈利”。

它的老闆更是表示:“一家店,只要日均進店1000人,就能保證年收入500萬以上”。

是自信,還是自大?今天,我們一起來求證。

西西弗有過兩個老闆。

1993年,薛蠻在著名紅色景點的貴州遵義市創辦了西西弗——一個只有20平米的小書社,品牌名源自古希臘神話中那個一直在推著石頭上山的國王“西西弗斯”,寓意“保持向上”。

藉著90年代興起的開書店風潮,西西弗平穩地經營著,甚至還在1996年,獲得了“全國信用良好書店”的稱號。到了1997年,完成一定資本積累後,西西弗殺出遵義、進軍貴陽。

而薛蠻經營西西弗過程中最大的2個亮點,一是他於2001年開創了“書店內開咖啡館”的行業先河,二是他同期成立了西西弗書友會。

要知道,當時全中國喝咖啡的人都沒幾個,更何況是貴州這樣一個相對貧窮、落後的西南省份。可西西弗硬是靠著這樣一套模式,至2007年已經在貴州全境開出了7家門店。

1993-2007這14年,薛蠻帶領西西弗完成了基礎1.0版本的構建。不久,西西弗又迎來了第二任掌門人——金偉竹。

2007年,整個書店業遭遇寒冬,全國各大書店相繼關店甚至倒閉,偏安於貴州一隅的西西弗也面臨危機:守成已然不易,更別提壯大發展。

一心想要通過創辦西西弗傳播文化的薛蠻,不忍心開到西西弗就此倒閉,於是專程前往深圳,想請自己的姐夫金偉竹出手相助。

金偉竹其人,人生經歷豐富:在接手西西弗之前,涉足過期貨、證券行業,替人打過工,也開過公司,2000年時,金偉竹操盤失手,一兩百萬的身家全賠了進去;此後,他“閉關”7年,只為研究佛學,一度想要出家。


單店年營收500萬,25年開出170店,這家書店底氣在哪?


金偉竹

薛蠻清楚,姐夫雖經歷失敗,但對市場銷售、企業管理的理解遠在自己之上,或許西西弗能在他手上擺脫危機。

對於小舅子的邀請,金偉竹深思過後選擇了答應。這一刻,也成為西西弗2.0版本的開端,也是西西弗大舉擴張的起點!

而我們要研究的,便是金偉竹執掌下的西西弗2008年-2018年十年運營秘訣。

前文說過,07年開始,各大書店遭遇危機,大批書店倒閉關門。按道理,書店這時候應該休養生息,節約成本、保證現金流,保守生存。

可金偉竹上任後卻反向而行,不退反進,為西西弗制定了激進的擴張戰略!“跨省擴張”計劃,由此而出。

這一戰略的出爐,源自於他對市場的洞察:他認為,表面上實體書店的落魄,是受PC互聯網發展及網絡書籍等的影響,實際上是因為實體書店本身的體驗與服務做得不夠好、不過硬,當然運營管理也落後了。

於是,金偉竹對症下藥,重新梳理了西西弗的品牌打法。

其中的重中之重,是進一步明確西西弗的品牌定位與用戶畫像。

西西弗官網亮出的宣傳語——“參與構成本地精神生活,引導推動大眾精品閱讀”,便是西西弗對自我的定位。

用人話講就是,我不是傳統意義上賣書的,賣的是一種精神生活。精神生活也沒有那麼神秘,小資、文青、藝術、時尚等各種常見元素其實都包含其中。

道理很簡單,書分那麼多種,書店也應該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所以蘇秦認為,西西弗最本質的改變,是要一改傳統書店“古董、呆板、嚴肅”等老派形象,變得更多元、更活潑。

這樣一改,西西弗順其自然地也將目標消費者的範圍擴大了,真正從小眾人群切入到大眾市場。

對於這一點,金偉竹直言不諱:“西西弗在做誰的生意?不是文藝青年或城市閱讀精英。”

細細想來,很多時候,傳統書店都是自己把自己給圈死了。做書店的多半太過理想主義,認為“書就應該賣給愛讀書的人”,自動與那些不讀書的人保持距離,甚至形成了“鄙視”。

閱讀當然重要,但站在商業的角度來看,中國人的閱讀習慣已經改變,紙質書籍沒以往那麼重要了。

可想而知,一方面傳統書店行業的規模難以做大,另一方面大眾對傳統書店避而遠之。

而西西弗崛起的機會,用金偉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懂書有什麼了不起的呢?懂市場才是王道!”

那西西弗是怎麼吸引大眾的呢?

要明白,書店也是賣貨的貨場,本質上與超市相同。金偉竹要做的,第一是讓你願意進來,第二就是讓你走的時候帶一兩本書。

俗話說,打鐵要自身硬,西西弗搭建了“物理書店+閱讀體驗+書友會+信息交流”的平臺,組建了“西西弗書店”+“矢量咖啡”等子品牌矩陣。西西弗2.0版本的標配,由免費閱讀區、自營品牌咖啡等構成,即使你沒有買書的想法,也能因為其他因素留下來!

其中,書店的空間佔80%,咖啡館是15%,不二產品是5%,這個比例是恆定不變的。


單店年營收500萬,25年開出170店,這家書店底氣在哪?


西西弗的多個子品牌

具體做法,其一,選址都在大城市的購物中心,因為這是大眾最喜歡去的地方,人流量有保證。

2008年,西西弗邁出擴張的第一步,就是走進直轄市重慶,金偉竹通過調研發現彼時的重慶幾乎沒有大型實體書店,市場潛力大,同時他預判重慶的發展後勁十足,於是狠砸300多萬元,在三峽廣場開了1500多方的西西弗重慶店。

此後至今,西西弗都沿著“與park捆綁”的策略選址擴張。


單店年營收500萬,25年開出170店,這家書店底氣在哪?


其二,不論是西西弗書店,還是矢量咖啡館、或不二生活館,都是顏值爆表,現代氣息濃烈,俘獲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眼球。

這點看西西弗的裝飾設計就可直觀感受,論逼格的確甩傳統書店N條街。


單店年營收500萬,25年開出170店,這家書店底氣在哪?


矢量咖啡

單店年營收500萬,25年開出170店,這家書店底氣在哪?


西西弗書店

單店年營收500萬,25年開出170店,這家書店底氣在哪?


不二生活

其三,圍繞大眾習慣與讀者需求,設計人性化的導購指引,讓你可以像逛H&M一樣,輕鬆找到適合自己的書。

從進門到在書架逡巡的過程中,你其實一直走在金偉竹設計的心理動線之上。


單店年營收500萬,25年開出170店,這家書店底氣在哪?


其四,西西弗還打破傳統書店的樹狀分類習慣,而是以消費者最本能的理解思維,設置了一套獨有的圖書分類方法,並且為每一本書建立十幾個標籤,通過標籤來建立書之間的關聯,書與書店的對應,從而大大避免了消費者的選擇困難,提升了消費者找到心儀書籍的幾率,從而提高消費轉化效率。

而所有這些運營細節,最終幫助西西弗的書店坪效向快時尚行業水平看齊!

總結起來,西西弗只做了兩件事:一是讓所有人都願意進去看看,不買書可以喝咖啡,也可以買點生活精品;二是哪怕你並不喜歡讀書,它也能盡力讓你產生消費衝動,心甘情願地買一兩本。

經營企業繞不開兩件事——開源固然重要,節流同樣不可忽視。既然是開實體店,那門店租金就是所有老闆都需要考慮的一大重點。

對此,金偉竹專門做過分析,他認為:“如果門店租金佔到成本的比例達到20%以上,基本就要虧本!”

有人應該會想到:西西弗專門選址在購物中心、大型商場,那麼租金成本必然很高吧?

實際上,西西弗居然能將這一比例嚴格控制在10%以下,甚至能免租!

這是怎麼做到的?答案就是放棄“獨立”,選擇與商業地產合作!

西西弗重慶三峽廣場店就是與商業地產合作的敲門磚。

經過前期宣傳,西西弗書店開業之前就在重慶積累了很高的人氣,而三峽廣場開發商——龍湖地產,當然希望能豐富自身廣場的業態,於是向金偉竹開出了很低的租金,雙方各取所需,達到共贏。

在這之後,西西弗先後與臺灣群光、成都華潤萬象城、深圳萬象城等全國各大商業地產合作,據說,西西弗2014年在深圳萬象城開的店就是免租的,還被戲稱為“用賣海鮮的店來賣土豆”。

當然,這得益於西西弗截然不同的經營模式與理念,才能贏得精明的房產商們的青睞。


單店年營收500萬,25年開出170店,這家書店底氣在哪?


西西弗節流(節約成本)的另一大重點區域,放在了物流和去庫存上。

西西弗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體系,常規情況是,兩個城市的門店進行捆綁,由五六個書店養一個物流,如此一來,可以提升物流速度,基本一天內就能運達;二來成本大大節約了;三來,還能更精準地收集用戶數據、門店數據。

真正的一舉三得。

而在去庫存方面,西西弗則在常人看不見得地方下功夫。

他們有一套採控模型,針對西西弗的每家門店進行客群定位、閱讀習慣、消費能力等分析,從而能決策採購最合適的圖書類型以及數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費與庫存壓力。

其二是流控模型,對每一本圖書進行單品管理,書不能隨便擺放,而是要經過流控模型觀察其銷售形態,新書趕老書形成書流。


單店年營收500萬,25年開出170店,這家書店底氣在哪?


西西弗書本擺放格局

其三是調控模型,通過店與店之間的內部調劑,解決書店最頭疼的庫存週轉問題,從而優化庫存效率。

三大模型,分別捋順了“店與顧客”、“店與書本”和“店與店”的三大關係,西西弗的銷售效率節節拔高,讓圖書銷售能貢獻一家店78%的收入,完全能靠圖書養家!

這也是金偉竹敢於說出“每一家店開業當年即盈利,沒有養店期”的底氣!

如今,西西弗已在全國開出170家門店,而且還在以45天開家店的速度擴張,已然成為全國第一的民營連鎖書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