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介紹——英國插畫藝術家奧博利·比亞茲萊


2018年3月16日是英國插畫藝術家奧博利·比亞茲萊逝世120週年。這位26歲就英年早逝的藝術天才,彷彿在他的畫中注入了一股魔力:簡潔的線條,對比強烈的黑白色塊,華麗中隱隱浮動的怪誕氣息,一瞬間就能攫住觀者的心。魯迅曾這樣評價:“視為一個純然的裝飾藝術家,比亞茲萊是無匹的。”

西方藝術介紹——英國插畫藝術家奧博利·比亞茲萊

1892年夏天,比亞茲萊接受了出版商約翰·丹特的繪製《亞瑟王之死》插圖的任務。一共300餘幅插圖,工作量極為繁重。他當時在保險事務所工作,白天要上班,只有晚上可以伏在昏暗的燭光下構思創作。這套插圖傾注了他極大的心血,但是因為其中一幅畫類似當時英國藝壇大佬威廉·莫里斯的畫風,使得威廉·莫里斯大為惱火,他揚言要和比亞茲萊理論,幸莫里斯的好友愛德華·伯恩-瓊斯居中斡旋,方才罷休。此事的打擊,再加上過度勞累,比亞茲萊的病復發了,他嚴重吐血。之後,雖然他聲名鵲起,但顛沛流離的生活還在繼續損害著他的健康。

西方藝術介紹——英國插畫藝術家奧博利·比亞茲萊


1893年,王爾德創作了獨幕劇本《莎樂美》,書出版後寄了一本給21歲初出茅廬的比亞茲萊,在扉頁上,他給比亞茲萊題字:“九三年三月,贈奧博利,你是除我之外,唯一瞭解那七種面紗之舞,並能看見那不可看見的舞蹈的藝術家。奧斯卡。”

西方藝術介紹——英國插畫藝術家奧博利·比亞茲萊

比亞茲萊收到書後心情異常激動,他以最快的速度看完,立即畫了一張畫。畫上莎樂美捧起自己愛人約翰的頭顱,頭顱滴著血,莎樂美將自己的紅唇伸向這頭顱。畫上寫著:“約翰,我吻到你的嘴唇了。”這就是著名的《約翰的頭顱》。

西方藝術介紹——英國插畫藝術家奧博利·比亞茲萊

1893年4月,比亞茲萊的《約翰的頭顱》在《畫室》雜誌創刊號上發表,同時發表的還有比亞茲萊的其他8幅作品。這幾幅畫作發表後立即引起爭議和責難,但卻得到出版商約翰·萊恩的賞識,萊恩邀請比亞茲萊為王爾德劇本插畫,於是就有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比亞茲萊插圖本的《莎樂美》。

西方藝術介紹——英國插畫藝術家奧博利·比亞茲萊

7歲時,比亞茲萊就被診斷患有肺結核,在當時,肺結核是絕症,他的一生都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中。1898年3月16日,比亞茲萊病逝於法國芒通的一家旅館。奧斯卡·王爾德寫道:“他給人生增添了一種恐怖,卻在花一樣的年齡死去,這真令人感到可怕與可悲。”


西方藝術介紹——英國插畫藝術家奧博利·比亞茲萊


1929年,魯迅編印了《比亞茲萊畫選》。在《小引》中,魯迅寫道:“比亞茲萊的一生猶如他的黑白插畫一樣,既單純又傳奇,這個僅僅受過兩個月正規訓練的畫家,在其短暫的26年的生命中,留下大量令人爭議的作品。他往往採用大量頭髮般纖細線條與黑塊的奇妙構成來表現事物的印象,充滿著詩樣的浪漫情愫和無盡的幻想。比亞茲萊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個充斥了罪惡的激情和頹廢格調的另類世界。他獨特的繪畫風格和手法,無法將他的作品簡單地歸入任何一個派列,而他帶給我們的藝術享受,也是任何其他畫家所無法給予的。”

西方藝術介紹——英國插畫藝術家奧博利·比亞茲萊

奧博利·比亞茲萊1872年8月21日出生於布來頓當地知名的家族,他的父親是一位商人的兒子,他自己不做生意,靠祖父的遺產度日。他的母親是印度陸軍外科醫生的女兒。比亞茲萊幼年就表現出藝術天分。1885年1月,他進入布萊頓的霍夫和蘇塞克斯文法學校度過四年。在校期間,他的第一首詩,第一幅素描和漫畫作品出現在學校雜誌中。1892年,他參加了威斯敏斯特藝術學院的課程,這時候的他剛好20歲。1892年,比亞茲萊前往巴黎,在那裡他發現了亨利·德·圖盧茲·羅特列克的海報藝術,以及受日本版畫影響的巴黎時尚,這兩者都對他自己的風格產生重大影響。

西方藝術介紹——英國插畫藝術家奧博利·比亞茲萊

他先在一家建築師辦公室工作,後來又成為一家保險公司的職員。他一邊工作,一邊在威斯敏斯特的一個工作室裡學習人體繪畫。他當時的風格深受伯恩·瓊斯影響,體現在服飾、盔甲、植物和裝飾圖案等,但其中不乏比亞茲萊自己的獨特風格:新藝術線條形式的雛形,大黑大白的日本風格構圖,沒有表情的面部。比亞茲萊在20歲時時來運轉,他的首次大型插圖工作是為《阿瑟之死》配圖。

西方藝術介紹——英國插畫藝術家奧博利·比亞茲萊

這幅作品是這本書的首頁,手法和構圖都與《西格福萊德》相似,充滿了細緻入微的細節,也有從蒙德列、烏塞羅等意大利名家學來的元素。但其中重要的“龍”的形象,特別是它身上的鱗片,則是受到布來頓亭子中的裝飾啟發,因為修建此亭時正是英國攝政時期流行中國風,所以亭中用了中國龍的形象,給幼年的比亞茲萊留下了深刻印象。

西方藝術介紹——英國插畫藝術家奧博利·比亞茲萊

1894年4月,萊恩創辦著名雜誌《黃皮書》,比亞茲萊成為前4期的美術編輯。《黃皮書》一經出版即引起轟動,也是比亞茲萊藝術的頂點,這也標誌著他成為頹廢藝術運動的代表。1895年4月5日,王爾德因“有傷風化”被捕,臨行前腋下夾了一本黃色封面的書。隨後報刊即以“王爾德被捕,腋下夾了《黃皮書》”作標題刊登此新聞。《黃皮書》迫於壓力解僱了比亞茲萊。比亞茲萊經濟陷於困頓,肺病也重新爆發。1896年,比亞茲萊為史密瑟斯主辦的新雜誌《薩伏伊》及一些名著作畫。這段時期他的畫風更加大膽,在題材與技法上均有較大突破。他異常勤奮,藝術生涯裡創作了上千幅版畫和設計,臨死前他皈依了天主教。

西方藝術介紹——英國插畫藝術家奧博利·比亞茲萊

比亞茲萊的畫風受拉斐爾前派、印象派、古典主義、巴洛克、日本浮世繪等風格的影響,但又獨具一格,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尤其是對線條的出色運用和黑白畫的創造性成就。比亞茲萊作品創新前衛,唯美卻怪誕、華麗且頹廢的氣氛,簡潔流暢的線條與強烈對比的黑白色塊,為當時的新藝術運動帶來震撼性的衝擊,持續影響當代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藝術創作。他一貫不畫同時代等人所志向的美;相反地喜歡畫邪惡的東西,具備出奇的戲劇效果,傾向臉小發多、近乎完美比例的變形手法,符合大眾喜好,並極力挑戰當代世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