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五度”提升教育軟實力

長期以來,教研在推進課程改革、指導教學實踐、促進教師發展、服務教育決策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江西省萍鄉市教研室以“真課題、實研究、出成果、力推廣”為思路,以“五度空間”的制度保障提高一線學校、教師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提升基礎教育發展軟實力,助力本土教育的轉型升級、換擋提速。

提高教科研工作領導“重視度”,以大戰略定格局。科無研不立,教無研不活。萍鄉市教育局始終把教科研作為教育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將教科研工作列為四項主要特色之一,明確要求將萍鄉教科研打造成萍鄉教育的“秘密武器”。

目前萍鄉市教科研工作形成了“一根本”,即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兩促進”,即促進學校教研風氣好轉、促進科組團隊建設;“三發展”,即發展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四立足”,即立足學科、立足課堂、立足質量、立足創新的鮮明特色。課題研究不再是領導、專家的“專利”,而是所有教師的專業發展路徑。

優化課題工作管理“精細度”,以多維度求發展。為保證課題的規範、健康、良性發展,市教研室結合市情制定《萍鄉市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管理辦法》,倡導萍鄉課題人遠離功利,人人爭做“真課題”。我們完善一系列制度和機制,加強精細化管理,構建“有序、有用、有溫度”的教研體系,主要從六個方面著手:

廣撒網。為了讓教師自覺參與到教學研究中,我們綜合省市縣區課題申報,整合時間節點,側重特色,形成上下貫通、靈活選擇、互助突破的富有挑戰性和操作性的申報體系。

壓擔子。為切實保障全市課題工作的平衡發展,市教研室課題辦從人口均數申報率、申報立項成功率、課題結項成功率、抽檢工作合格率、教研員科研參與率五個方面對縣區、學校課題進行分類考核,提高執行效率和管理力度。

嚴把關。嚴把“入口關”,課題評審時創造性地採取“人防”(專家評審委員會)與“技防”(網絡排查雷同率)相結合的手段,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實監督。為杜絕“立項認認真真,結項熱熱鬧鬧,研究冷冷清清”的“假研究”,市課題辦確定了“一平臺兩抽查”的管理辦法。微信平臺規定各級立項課題每個學期至少要有3次以上動態研究上報課題工作群;兩抽查,即一是中期彙報抽查制度,一年內按比例進行隨機抽查,確定名單組織現場彙報;二是隨機現場交叉抽查督導制度,同時進行專業指導扶持。

寬激勵。為落實一線教師做課題重行動研究的導向,市課題辦積極搭建平臺,組織全市課題研究優質錄像課評比和專題課題論文、教育敘事、教學反思等形式多樣的評比活動,給萍鄉課題人更多展示才華、交流經驗、培育成果的機會。

慎結項。課題結項是課題研究的重要工作,我們嚴格要求全市各課題組按照省級規定準備結項材料,做到面批面審,堅持“不合格不結項”。2017年起啟動了“紙質材料+網絡查重+課件彙報+現場答辯”結項改革工作,落實了全市“真課題”的完整實施。

提升全程指導服務“專業度”,以勤奉獻博升格。一線教師研究過程中會遇到多種困惑,有的可以通過學習、交流解決,但更多的新問題並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參考。科學引導、指導教師從事課題研究,有效規範、完善研究過程,是萍鄉課題研究工作的又一個重點。

十年來,市課題辦一直堅持當面交流、實地調研、量身定製、網絡指導相結合,提高了全市課題申報的整體水平;組建本土專家中心組,分組分片專業指導、團隊合作智慧引領、線上答疑維護服務,以耐心過硬的學術指導、熱情細緻的服務質量贏得了全市教師的認可和讚譽。

激發一線實踐創新“活躍度”,以實作為爭突破。加強課題過程管理和全程服務只是課題的宏觀因素,真正要使課題落地,使教師進行有效研究,就必須重視一線教師自身實踐創新的微觀因素,就是要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校本教研活動。市課題辦組織的優秀課題展示活動涉及所有學段,創造性地採用“課堂觀察+同步直播+現場聽評課”方式,一些特色鮮明的創新綜合課、難點突破課、生活實驗課、研究型學習課等引發全市關注,除現場聽課教師外,許多學校尤其是偏遠村小都組織教師通過網絡同步聽課。

強調集體智慧成果“輻射度”,以新常態樹新風。為保障課題研究發揮最大效益,我們提倡區縣、學校緊跟全市課題工作節奏。建議學校將個體研究與集體研究結合起來、課題文獻研究與群體海量閱讀結合起來、課題行動研究與教研組常規活動創新結合起來、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與學校大型活動結合起來,形成校本教研新常態。有的學校結合本土特色創新發展“一校一品”,受到各界好評;有的學校將多年沉澱的成果拓展化、生活化、系統化、專業化,逐漸形成富有活力、飽含情懷的課程體系。

(作者系江西省萍鄉市教研室課題辦主任)

《中國教師報》2020年04月29日第14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