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不要再看不起炒股的了

文章選自公眾號


各位,不要再看不起炒股的了


炒房的看不上炒股的,炒股的雖然不賺錢,為了面子也看不上炒房的。

在大家的認知中,過去三十年在中國買房的都賺到錢了,房子是最好的資產。同樣的,在大家的感受裡,買股票很難賺錢。

事實確實如此,過去三十年上證指數雖然年均漲幅達道11.6%,若干只十倍股誕生,從收益率角度看甚至好於房產。但從倖存者的概率來看,靠買房發家致富的人遠遠多於投資股票的,主要原因還是由於股市的巨大波動性、投資標的選擇難度以及人性的複雜性。

01

改變命運的第八大機會

A股時常被拿來同房子和美股比較,殊不知美股曾經也有這樣的慘淡歲月。1979年美國《商業週刊》雜誌刊登了著名的文章《股市已死》:年輕人正在遠離股市、買貨幣基金就可以輕鬆擊敗股市,只有買房才能抗通脹、而買股票不能抗通脹。

然而結局卻相反,1980 年以後至今年年初美國股市漲幅超過25 倍,而房子的漲幅只有 4 倍。房市年均漲幅4.3%,甚至跑輸了現金4.8%的回報率。

各位,不要再看不起炒股的了


如果拋開過去的成見來看,你還敢說房子未來還會強於股票嗎?活在記憶裡很容易,這也是大多數人為什麼永遠慢半拍的原因。

飯統戴老闆寫到,“過去 40 年當中足以改變命運的七次機會,分別是:高考歸來、鄉鎮企業、雙軌生意、九二下海、資源巨潮、樓市瘋狂、網絡紅利。”

最近幾年我們感受最大就是網絡紅利帶來的機會,比如做自媒體,做遊戲主播,做小視頻,到今年的直播帶貨。因為專業領域的侷限性,吃蛋糕的畢竟是極少數人,而買房卻很容易,因此還有很多人停留在“樓市瘋狂”的階段難以自拔。

比較悲哀的是,上述七個機會中,沒有一個是資本市場,但有沒有可能會是第八個?

02

低收入家庭該買房還是買股?

最近看到一篇中國人民銀行對3萬餘戶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的調查統計。調查顯示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住房佔比近七成,住房擁有率達到96.0%;金融資產佔比僅為20.4%。城鎮居民負債率高達56.5%,負債來源以房貸為主,佔家庭總負債的75.9%。

在金融資產端,居民投資偏穩健,家庭無風險金融資產持有率高,基金和股票的比重只佔10%,但資產、高學歷家庭參與風險金融市場的意願更強。

各位,不要再看不起炒股的了


從各國的金融資產配置佔比來看,我們遠遠低於發達國家,在房住不炒政策下, 房屋的“資本利得”回報率開始下降,十四五期間我們大概率躋身高收入國家,人口結構的不斷“中年化”,所以房產在居民總資產可能觸頂,因此權益資產的提升空間會很大。

各位,不要再看不起炒股的了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發現,越富裕的家庭金融資產的比重越高,而低收入家庭的房產佔比最大。我覺得對於低收入家庭來說,未來的大類配置就要重新考慮一下了,負債端的風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可能會錯過又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離“逆襲”這個詞越來越遠了。

但投資股票始終是個技術活兒,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不懂均衡配置、不會排雷、情緒起伏大,這都是造成虧錢的誘因,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買ETF,買優秀的基金,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和方向。

各位,不要再看不起炒股的了


03

爭取“騙”進來更多好公司!

過去的市場談不上成功,但也可圈可點,就拿供給側改革來說,我們一開始的供給側改革主要是減少過剩供給,去鋼鐵、煤炭過剩產能,去房地產行業的庫存。但結果只是改變了經濟的分配結構,沒有提高經濟的生產效率,現在呢?我們通過金融去槓桿、關閉了影子銀行,降低貨幣增速轉向靠減稅來激活經濟。

還有這次疫情,美國通過大量放水來拯救危機,其實這二十多年來一直是處於“寬鬆不停,泡沫又起”的狀態,而我們相對於2008年的大放水與當前國際的信貸放水,市場化改革引導各類要素協同向先進生產力集聚,說明已經抓住了主要矛盾。

在二級市場端,從推出科創板到新三板的創新層再到近日創業板改革,一直在不斷的深化改革。給了藍籌、創藍籌、新興產業領航者絕佳的成長環境。很多人說A股沒有好公司,騰訊、阿里、網易都不在本土上市,其實20世紀80年代的美股也沒有很多好公司,你所知道的微軟和蘋果才剛剛誕生,谷歌、亞馬遜、臉譜都還沒出生。

這些年我們也誕生了許多符合本土的好公司,生意本沒有優劣之分,能夠每年創造出巨大價值的就是好企業。

未來制度要不斷革新,加快註冊制,爭取把更多優秀的企業“騙”進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