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的充實

對於有“自我”的人來說,獨處是人生中美好的體驗和美好的時刻,雖然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

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別人和事務中抽出身來,回到了自己。這個時候,我們獨自面對自己,開始了與自己的心靈以及與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對話。


一切嚴格意義上的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和別人一起談古論今,引經據典,那是閒聊和討論;唯有自己沉浸於古往今來大師們的傑作之時,才會有心靈感悟。和別人一起遊山玩水,那只是旅遊;唯有自己獨自面對蒼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時,才會真正感受到與大自然的溝通。所以,一切注重靈魂生活的人對於盧梭這句話都會產生同感:“我獨處時從來不感到厭煩,閒聊才是我一輩子忍受不了的事情。


當然,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他需要與他的同類交往,需要愛和被愛,否則就無法生存。世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忍受絕對的孤獨。但是,絕對不能忍受孤獨的人卻是一個靈魂空虛的人。生活中有很多人最怕的就是獨處,讓他們和自己待一會,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一種酷刑,這樣的人其實內心是極其空虛、貧乏的。如果連自己都覺得自己貧乏,再通過一些無聊的方式消遣,就只會使自己變得越來越貧乏,越來越沒有自己。


獨處確實是一個檢驗,用它可以測出一個人的靈魂的深度,測出一個人對自己的真正感覺,他是否厭煩自己。對於一個人來說,不厭煩自己是一個起碼的要求。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他對於別人也是不會有多大價值的,他不會有高質量的社會交往。一切交往的質量都取決於交往者本身的質量。唯有在兩個靈魂充實豐富的人之間,才可能有真正動人的愛情和友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