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打井,實現莊稼旱能澆;廣挖渠,保證農田澇能排——小留吳油坊第一書記“打井挖渠”工作紀實

自進駐吳油坊村起,聽到村民說的最多的是農田裡缺井少渠——基本水利設施缺乏,旱時眼睜睜看著農田莊稼枯黃,沒有水澆地;即使大渠裡有水,村農田溝渠嚴重堵塞,水也引不過來,心裡十分焦急,卻又沒有辦法。缺水——是吳油坊村民的一大心病!與之對應的是,夏天雨水旺季,大雨過後,農田積水無溝渠可排,莊稼受淹,有勁使不上。排澇——又是村民的另一心病!

村幹部介紹說“我們村缺乏用水設施,沒有排水溝渠。多年來看天吃飯的現象十分嚴重。“多年來,吳油坊2800畝地,僅有機井10多眼,嚴重分配不均,即使僅有的10多眼機井,有的還水量不足,越到用水時,越是抽不出水!”村民吳耀軍說。

第一書記走訪到村東頭小廟處,十多位年齡大的老人告訴說“溝渠多年沒有清挖,嚴重淤塞,能為我們清挖上幾條溝渠,就是為我們辦了件好事!”“你看春節過後麥苗馬上就要用返青水,如果沒有溝渠引水到地頭,麥子還要受影響,能讓小麥澆上水,這也是最大的扶貧和幫扶”--------,種種說法,眾眾議論,“水”的事情成為第一書記入村調研的最大心事。

“著急、心事”“焦慮、困惑”——水是農業的命脈,水是農民的希望。如何解決吳油坊村農田用水及排水的問題,成為第一書記的一大心病。打報告、寫申請、多反映、勤溝通,第一書記馬不停蹄;進鄉鎮政府、走後方單位、帶幫包隊員考察,第一書記夜以繼日。水務局、水利局、財政局、水管所、後方單位,凡是與水有關聯的單位,凡是有資金,能解決的部門,第一書記都進行了走訪反映,請求、協助、幫忙,幫助,能想的辦法,第一書記都進行了申請!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第一書記的辛苦努力下,在後方單位多方協調下,三個月後,市財政農業開發辦最後答應給與解決部分農田機井,溝渠清挖資金後方單位也向省建行遞交了申請。

深打井,實現莊稼旱能澆;廣挖渠,保證農田澇能排——小留吳油坊第一書記“打井挖渠”工作紀實

打井的管道

市財政主管部門協調區有關部門進行了打井立項,上報審批,在春節前,終於進行了打井設施階段。但好事多磨,就在打井準備設施的時候,水管部門勘探吳油坊地下土質於其他地方不同,水質不適宜打井,打井深淺需要水利部門利用設施進行“物探”,以便保證打井效果。於是第一書記又多方找水利局、水管所,水利專家拉設施,上勘探工具,進行人工機具協調“物探”測量——就在冬天凜冽的寒風中進行!第一書記協調有關人員冒冷風,戰嚴寒,拉機械,上工具,村前村後田野裡進行,最冷時,用柴草在田地裡升火取暖------,想法解決測量線路短路等。經過一番辛苦測量,最終確定了機井不同地方不同深度的準確數據,確保辛苦爭取的機井能夠最終設施(5眼機井在春節前打好了),解決300多畝部分村農田機井缺乏的困境。春節後天氣轉暖,村民用新打的機井進行了返青小麥澆灌,看到新打的機井抽出了汩汩的清水流向麥田,村民們臉上露出了笑容,第一書記臉上也漾起了笑容!

深打井,實現莊稼旱能澆;廣挖渠,保證農田澇能排——小留吳油坊第一書記“打井挖渠”工作紀實

打井

深打井,實現莊稼旱能澆;廣挖渠,保證農田澇能排——小留吳油坊第一書記“打井挖渠”工作紀實

打井現場

就在打井的同時,省建行也批覆了2萬元資金,第一書記馬上結合村委租用4量挖掘機6量農用三輪車分別村東西進行了清挖溝渠施工作業,經過5天緊張施工,在大年28日清挖了5條3500米的溝渠,並用清挖溝渠的土墊起了1800平方米的廣場,做到了清挖溝渠墊廣場“一舉兩用”。第一書記的“找水”行動得到了廣大村民的稱讚。“多年的問題一下子給解決了,心病解決了,第一書記辦實事,好樣的!”“終於用上了地頭溝渠水,莊稼收成提升了,我們的收入增加了,扶貧真扶到點子上啦”老百姓高興的說。“不光解決了旱時用水澆,連夏季大雨澇時也能排澇了,真是一舉兩得”!

深打井,實現莊稼旱能澆;廣挖渠,保證農田澇能排——小留吳油坊第一書記“打井挖渠”工作紀實

清挖溝渠現場

深打井,實現莊稼旱能澆;廣挖渠,保證農田澇能排——小留吳油坊第一書記“打井挖渠”工作紀實

清挖溝渠作業

“深打井,實現莊稼旱能澆;廣挖渠,保證農田澇能排”,第一書記就是要為村辦實事,辦好事,把黨的政策用好,把扶貧幫扶工作做好,用實際行動踐行“抓黨建,促脫貧”的要求,用事實展現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深打井,實現莊稼旱能澆;廣挖渠,保證農田澇能排——小留吳油坊第一書記“打井挖渠”工作紀實

溝渠引水到地頭

深打井,實現莊稼旱能澆;廣挖渠,保證農田澇能排——小留吳油坊第一書記“打井挖渠”工作紀實

村民澆地

深打井,實現莊稼旱能澆;廣挖渠,保證農田澇能排——小留吳油坊第一書記“打井挖渠”工作紀實

澆灌後返青的麥苗

(市建行派駐牡丹區小留吳油坊村:陳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