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因為預見,才能遇見

不只因為預見,才能遇見

大廳前寬大的電子屏閃閃爍爍,廳內的座位上人們都正襟危坐,等待著今天講座人的到來。

隨著呂校長的介紹,一抹鵝黃飄然而至。

定睛細看,來人小平頭,國字臉,一對眼睛卻能傳情會話,再襯著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時不時地抖一些幽默,真令人連聲喝彩。短恤的鵝黃襯著大廳的大紅,雅豔而不媚,長褲的黑色,襯著短恤的鵝黃又添幾分莊重而嚴謹,外加鼻樑上夾著一副玳瑁色的眼鏡,看上去,一副幹練成熟的知識分子形象。教授姓周名榮斌,系南通教育教學研究院主任。

一抬手,一望眼,一張口,就知道他肚子裡有沒有。果不其然,他卻不上坐,一改教授坐了咿咿呀呀的教學範式,他拿著話筒和翻頁筆,在大廳裡走走,聊聊,時不時地還到我們中間,對張三提個問題,要李四讀讀PPT的文字,還時不時提升一下那個曹校長,這個顧校長,惹的會場裡大家既緊張又歡悅,時不時傳來熱烈的掌聲。

不只因為預見,才能遇見

其實,在今年的上半年學校為了南通教育共同體活動,曾邀請周先生到學校來進行論文的輔導。我有幸目睹了教授的一面,聆聽了他對幾位老師論文的點撥和指正。雖說那次在學校三樓的辦公室,他低沉的帶著如皋口音的話語,我是邊聽邊辯,雖說我也沒怎麼聽的清,但他的教科研的水平、他的邏輯思路,他的點撥和指正,都說得那麼樣的有理有據,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事例的佐證,還有哲學的思辨,不得不令人歎服。

如今,他就在身旁,拿著話筒,聲音如鍾,手不停地比劃著,雙腳不停地踱著,時而駐足拋出問題讓人思考,時而三步兩步,由一邊踱到另一邊,講講他的觀點和他的詮釋。就兩課融合的話題,從其價值定向說到它的深度建構,從它的行動推進說到其文化成長,從清代實業家張謇的教育思想提煉出的“陪護成才”“各適其適”“全面發展”“知行並進”“山容海納”到中共中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義務教育質量的文件,從“問學課堂”“思品課堂”“區域內生力”等一個個兩課融合的建構案例說到五育課程如何進行兩課融合的建構,層次清晰,脈絡分明,從理論到實踐,從目標和設想到行動和保障,深入淺出地為我們介紹瞭如何進行兩課融合的建構,如何在找到教育教學的痛點進行研究和實踐,為我們在新學期工作的謀劃指明瞭方向。

聽著周教授的風趣幽默的演講,感受他學富五車淵博的知識,接受他時不時眼神投遞過來的電波,我在想,就這麼一個腦袋為什麼會裝下如此多的知識,為什麼會產生如此多精妙的構想?為什麼兩個半小時的演講,他自始至終是微笑的,是幽默的,聲音是洪亮的?

不只因為預見,才能遇見

我終於在他的一張PPT上找到答案:“根索水而入土,葉向陽而上天”。他似棵松,腳踏實地,大量汲取知識土壤的養分,於是他就根深葉茂,就淵博儒雅;他又葉兒向陽,仰望星空,心懷對教育的熱愛、虔誠和希望,他就會精力充沛,信心滿滿,樂此不疲。黑格爾說過:“一個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同樣,教育上,有一個個像周教授這樣既竭力紮根教育的沃土,又仰望教育星空,孜孜以求的人,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

不只因為預見,才能遇見

不只因為預見,才能遇見

周教授在演講裡提到兩課融合種種研究模式建構中“因為預見,所以遇見”,說的是一切教育研究中的遇見,往往都是預設的,常常都是預見後的苦苦研究使然。

然而,生命中的遇見卻是偶然,沒有誰能決定遇見。我不相信有人說的“遇見就是前世的姻,是今生的緣:相遇隨緣”,但我總是感恩相遇,因為我總認為每一次相遇都是上蒼給我的饋贈,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我都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平靜地對待。世事如落花,心境自空明嘛。

感恩與周先生文山的相遇,感恩他精彩的演講,他在我們的眼前,打開了一扇兩課融合研究的大門,將我們帶進了兩課融合研究的世界裡,他還告訴我們,兩課融合需要的是和諧、信任和賦能,需要腳踏實地如苦根入土汲取養分的求博精神,需要胸懷滿天教育星空的如葉向陽的求遠追高的願望。聽著聽著,感受著一抹鵝黃在廳內穿梭逡巡,我的心在教育的召喚中也波動、翻滾和沸騰了……

不只因為預見,才能遇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