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姐“變遷”記——鬆桃自治縣團山社區羅秀蘭的搬遷故事

——松桃自治縣團山社區羅秀蘭的搬遷故事

搬進新家一年半來,46歲的羅秀蘭每天早晚都會沿著團山社區服務中心轉一轉。

一路上,“羅姐、羅姐……”的招呼聲此起彼伏,看著一張張熱情洋溢的笑臉,通過搬遷改寫命運的羅秀蘭充滿了成就感。

羅姐“變遷”記——松桃自治縣團山社區羅秀蘭的搬遷故事

宜居宜業的團山社區 李亞軍 攝

羅姐“變遷”記——松桃自治縣團山社區羅秀蘭的搬遷故事

羅秀蘭介紹老房照片,回憶心酸往事

回到家中,80平方米的三居室收拾得一塵不染,陽臺上的幾盆綠蘭散發出淡雅的芬芳,紅底的“福”字與女兒的獎狀,為客廳的電視牆增添了幾分家的溫馨。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在縣城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沒有易地扶貧搬遷的好政策,真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年。”手指著昔日的老屋照片,羅秀蘭剎那間熱淚盈眶、言語哽咽,心酸的往事像開閘的水一樣在心頭翻湧。

老房,擠滿心酸的往事

從松桃縣城乘車向甘龍鎮壩木村桐子灣組出發,綿延的通村公路一頭扎進了群山深處,自然條件陡轉直下。

坐落在山腰處的桐子灣組,被層巒疊嶂包圍著,貧困的標籤,深深烙印在這片土地上。羅秀蘭曾經住過的老木房,就是無聲的見證。

四叔家5口人,五叔家5口人,加上自家8口人,男女老少全擠在一幢木房裡,站的地方都沒有富餘,怎麼才住得下來?

睡覺時,父親只好把家裡裝糧食、放衣物的幾個大平櫃拼在一起,增加了兩個“床位”。樓板也不可能閒著,鋪些稻草再墊上被褥,湊和著也能睡人。

務農的父母儘管勤勞了一生,可是收穫的糧食和蔬菜,用來填飽肚子、置換油鹽都困難。羅秀蘭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記憶中,溫飽問題壓彎了父母的腰桿,也困擾著她的整個童年。她說:“從小到大,做夢都想要一幢大房子,住得下全家人。”

租房,堅守安居的夢想

高中畢業後,羅秀蘭輾轉銅松兩地務工,並收穫了愛情。婚後,生育了一兒一女。她本以為,幸福的生活就在前方招手,誰知,艱辛的日子依然如影隨形。

2012年,失明瞭二十多年的母親癱瘓在床,餵飯、洗漱、換衣褲、倒大小便……片刻都離不了人;年邁的父親也開始行走困難,柺杖不能離手;而女兒柯曾慧,尚在襁褓之中。可是,六姊妹中僅剩下半身不遂的二哥和羅秀蘭,贍養老人的重擔,只能全部壓在她的身上。

2015年,由於和丈夫感情不和離婚,獨自撫養年僅3歲的女兒,照顧年邁的雙親。後在縣城一家汽貿公司當銷售,只有800元的底薪加提成,平日不敢亂花一分錢。打聽到龍塘灣有一間房屋出租,二十平方米左右,每月租金不到兩百塊。

由於是一樓,室內採光極差,一天到晚黑壓壓的,蟑螂遍地跑,讓人透不過氣來。如果接連下幾天雨,牆壁和地板溼乎乎的不說,被褥也變得又潮又冷,根本睡不暖和。

考慮到面積太窄,為了多騰出些地方,羅秀蘭花一百塊錢淘了一架準備當作垃圾處理掉的學生宿舍雙層床,上面一層擱幾個紙箱子,裝些衣服雜物,自己和女兒擠在下層睡。房間裡頭再放一張簡易的席夢思,給父母用。平日裡來個朋友街坊,都是坐在床上。

然而,沉重的生活負擔並沒有打消羅秀蘭的安居夢,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始終是她日日的思、夜夜的盼。

新房,打開幸福的生活

“團山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D區9棟一單元401室,戶型,面積80平方米”。抽籤那天,易地扶貧搬遷住宅房屋證明書上的這串數字,在一天之內就把羅秀蘭朝思暮想的安居夢變成了現實。

入住前,羅秀蘭三天兩頭往團山跑,就為了看一眼團山安置點那片整齊的樓房,再憧憬一下全家四口住進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的情形。遺憾的是,父親羅有儒2018年5月6日病逝,最終沒能住進心心念唸的新家。

2018年12月4日,在縣生態移民局幹部的帶領下,羅秀蘭緊握鑰匙,雙手顫抖著打開了房門。看到客廳、餐廳和廚房內,嶄新的沙發、茶几、電視櫃、餐桌、灶臺一應俱全;臥室裡席夢思、被褥、窗簾煥然一新。她才相信,從今往後,這裡就是她的新家。

“母親去年11月去世,走得十分安詳。女兒被安排在附近的松桃二完小讀書,懂事聽話成績也很好。如果沒有新房子,就沒有今天這好日子!”羅秀蘭一直心懷感恩。

羅姐“變遷”記——松桃自治縣團山社區羅秀蘭的搬遷故事

羅秀蘭在明亮的客廳裡輔導女兒做作業

羅姐“變遷”記——松桃自治縣團山社區羅秀蘭的搬遷故事

女兒的獎狀

“高中文化的羅秀蘭有著豐富的社會閱歷,鄰里相處才一個多月,她就成為群眾心目中有主見、熱心腸的女能人。先是擔任團山社區統計員,再後來被選為D區區長,都是眾望所歸。”團山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舒文紹這樣評價。哪家的電燈壞了、水龍頭破了、廁所堵了,羅秀蘭都不嫌麻煩服務上門。甚至出現家庭糾紛,也會第一時間給她打電話。

樓上的搬遷戶戴應舉長年在外,母親吳祝英在家帶兩個孫子十分吃力。羅秀蘭時常叫孩子來家中吃飯,並自掏腰包讓老人負責本單元的樓道衛生。她說,錢雖不多,效果卻很好,幫助其他搬遷戶融入新生活,用雙手掙錢比不勞而獲更有意義。

羅姐“變遷”記——松桃自治縣團山社區羅秀蘭的搬遷故事

羅秀蘭上門為搬遷群眾修水管

羅姐“變遷”記——松桃自治縣團山社區羅秀蘭的搬遷故事

羅秀蘭入戶走訪調查

是金子總會發光。2019年1月,羅秀蘭進入團山社區服務中心上班,每個月領1800元工資。因為收入不高,以前的朋友向她推薦工作,收入能翻一番。但她沒有答應,選擇留在了團山社區,繼續當好1338戶搬遷戶6423人的“服務員”。2019年9月,羅秀蘭兒子高中畢業,被福州工程大學錄取,為她增加了新的希望和盼頭。

“‘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已經在社區紮了根,民心黨建+鄰里互助的幸福藍圖已經打開,在這裡也能大有所為。我現在已經是入黨積極分子,還準備參加今年的社區主任選舉,一心想為大家多做貢獻……”當羅秀蘭吐露這番決心時,目光炯炯、神采奕奕。這個從不向命運低頭的堅強女人,已經在新的家園找到了新的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