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觀察丨時隔一週,長沙為何再度聚焦這個問題?

深度觀察丨時隔一週,長沙為何再度聚焦這個問題?

山水洲城,魅力長沙(攝影:張龍)

在昨天下午召開的長沙市委常委會會議上,長沙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向市委主要領導彙報了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觀察君(ID:hncstv)注意到,就在一週前的4月14日, 長沙市召開了全市藍天保衛戰一季度工作講評暨湘江保護和治理工作推進會。一週時間之內,長沙接連探討有關長沙生態環境的議題,這足以表明: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長沙市的生態文明建設一刻都沒有放鬆,為今年取得汙染防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深度觀察丨時隔一週,長沙為何再度聚焦這個問題?

雨花區圭塘河風光帶,新城美景隨河淌(雨花區委宣傳部供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泱泱中華,幾千年來就積澱了豐富的生態智慧。孔子有曰:“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呂氏春秋》有云:“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這些都是關於對自然要取之以時、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深度觀察丨時隔一週,長沙為何再度聚焦這個問題?

瀏陽市白沙鎮,綠水青山,美不勝收(攝影:顏歡)

時間回溯到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浙江安吉天荒坪鎮餘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週後,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發表評論指出,“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今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重訪浙江安吉縣餘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一種經濟,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你。

深度觀察丨時隔一週,長沙為何再度聚焦這個問題?

浙江安吉縣餘村(圖片來源於網絡)

4月20日,浙江歸來不到20天,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赴陝西考察,首先來到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生態保護情況,此行再次宣示了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向外界傳遞了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的堅定決心。

深度觀察丨時隔一週,長沙為何再度聚焦這個問題?

長沙縣松雅湖畔,藍天白雲,青草鮮花,吸引遊人駐足欣賞(長沙縣委宣傳部供圖)

深度觀察丨時隔一週,長沙為何再度聚焦這個問題?

寧鄉經開區創業大樓周邊風景(寧鄉經開區供圖)

一季度長沙環保成績有些亮眼

觀察君(ID:hncstv)從長沙市生態環境局看到這樣一份成績單:

天藍藍:截至4月19日,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100天,較上年同期增加13天,優良率為90.9%,較上年同期增加11.1個百分點。超標天數中,首要汙染物均為PM2.5。城區環境空氣主要汙染物中,PM2.5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6%。

水清清:一季度,全市26個國、省控監測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96.2%,與上年同期持平,其中Ⅰ類水質斷面1個,佔3.8%;Ⅱ類水質斷面16個,佔61.5%;Ⅲ類水質斷面8個,佔30.8%;Ⅴ類水質斷面1個,佔3.8%;Ⅳ類、劣Ⅴ類水質比例為0%。

深度觀察丨時隔一週,長沙為何再度聚焦這個問題?

天心區暮雲鎮興馬洲,綠樹成蔭(攝影:顏歡)

深度觀察丨時隔一週,長沙為何再度聚焦這個問題?

瀏陽山區,青山碧水,恍若世外桃源(攝影:顏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觀察君(ID:hncstv)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我市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主要目標是:

大氣汙染防治:全市主要汙染物的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0%以上,PM2.5不高於44微克/立方米。

水汙染防治:國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繼續保持100%,龍王港、圭塘河年均水質類別實現Ⅳ類,力爭Ⅲ類,市控斷面優良率持續提升,“一江一湖六河”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持續下降,市、區縣(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達標率100%。

土壤汙染防治方面: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

深度觀察丨時隔一週,長沙為何再度聚焦這個問題?

2019年,望城區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圖為斑馬湖秀美風光(攝影:謝望東)

為完成以上目標任務,長沙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潘勝強表示,今年他們將推動出臺《長沙市機動車汙染防治條例》,實施柴油貨車汙染和非道路移動工程機械汙染的防治工作。觀察君(ID:hncstv)注意到,這幾天刷爆朋友圈的百度智能駕駛出租車就是節能環保型的電動車,今後,市民反映強烈的渣土車噪音汙染問題也有望通過實施電動化得到有效解決。

長沙市生態環境局還將督促推動完成蘇託垸、新開鋪、花橋等汙水處理廠的建設,推動落實新城區雨汙分流管網建設的監管,督促推進老城區雨汙分流改造。完成湘江干流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加強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問題排查整治,推動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和企業內部雨汙分流改造。以龍王港、撈刀河為重點,推進不達標水體重點流域的綜合整治。

加強工業企業噪聲汙染防治,進一步規範建築工地夜間施工審批。推動生活垃圾、餐飲油煙、道路交通噪聲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整改,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態環境短板。

深度觀察丨時隔一週,長沙為何再度聚焦這個問題?

北辰三角洲,長沙藍,湘水綠,大氣磅礴(開福區委宣傳部供圖)

深度觀察丨時隔一週,長沙為何再度聚焦這個問題?

嶽麓區網紅“打卡地”,文藝範十足的後湖(嶽麓區委宣傳部供圖)

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發力

一直以來,長沙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大力實施清霾、碧水、靜音、淨土等多項環保工程,綿綿用力,成效卓著。

今年1月2日,長沙召開藍天保衛戰工作推進會,吹響了2020年藍天保衛戰的衝鋒號。

3月13日,市長辦公會暨市環委會第一次會議專題研究部署2020年汙染防治工作。

4月14日,長沙市藍天保衛戰一季度工作講評暨湘江保護和治理工作推進會召開,要求以攻城拔寨的力度抓好大氣汙染防治、湘江保護和治理,推動長沙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昨天的會議再次強調,生態文明建設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推動多元共治,堅決打好汙染防控攻堅戰。

深度觀察丨時隔一週,長沙為何再度聚焦這個問題?

芙蓉區瀏陽河風光帶(芙蓉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深度觀察丨時隔一週,長沙為何再度聚焦這個問題?

大美長沙(長沙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深度觀察丨時隔一週,長沙為何再度聚焦這個問題?

結束語:

今天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習近平總書記曾說:“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環境建設,與我們每一個市民息息相關,讓我們一起攜手,共同打造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內容 | 曾立琛 李 明

製作 | 陳梓欣 曹 芹

編輯 | 肖 斌 郭建球

品控 | 黃 軼

策劃 | 伍立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