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ke up 地產人|珠三角上空,飄著的都是碧桂園和恆大的簡歷


Wake up 地產人|珠三角上空,飄著的都是碧桂園和恆大的簡歷


疫去萬物蘇,站在這個春天的尾巴上,鋒面News推出專題策劃——“Wake up”,與大家一同尋找並呈現“後疫”期間,房地產行業正在發生的故事和變化。


“珠三角上空,飄著都是碧桂園和恆大的簡歷……”朋友圈裡的段子,藏著當下地產人的焦慮、擔憂和迷茫。


突發疫情改變了2020年樓市走向,裁員、降薪、凍編成為春節後地產人聽到最多也是最敏感的詞。


地產人的冷暖去留,是房地產行業復甦最微觀的縮影。在鋒面News採訪到的這些地產人身上,可以看到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們壓力驟增的同時,也改變著他們的價值觀。


有些地產人在親歷裁員風暴後更加珍惜手中的工作機會,覺得有工可打有工資可發是一件幸運的事。也有些地產人在被動休息中發現,過往拼命工作不過是一葉障目,不想再過只有工作的日子而瀟灑告別奮鬥多年得到的職位。


01

簡歷滿天飛


3月初,就職於碧桂園的林毅沒有等到房地產市場復甦的利好,卻等來了公司的一紙裁員通告。


由於所在的設計管理中心被合併,林毅不幸成為了部門裡被“優化”人員。公司給出了N+1的賠償,要求他月底離職。


短暫沮喪之後,林毅很快打起精神開始準備簡歷。憑藉高學歷和碧桂園工作經歷,林毅本以為很快便可以迴歸職場。但在又一次被某TOP10房企拒絕後,林毅終於意識到,今年找工作似乎比想象的難。


“放在去年,‘鳳場’出去的人還算是香餑餑。今年疫情讓原本的求職計劃擱淺,現在很多地產公司都在大幅裁員,滿大街都是同行簡歷,一時間好像我們變得一文不值了。”與林毅因部門合併被“優化”的境況相比,選擇主動離職的於林強,語氣中更多的是無奈。


3月末,於林強所在的某TOP3房企架構重組,要求所有部門抽調30%員工到新成立的銷售子公司負責會員推廣工作。並且強制規定,不服從公司調配的中層及以上員工,免職五年不得提升,工資再定;普通員工則給予2級工資處分。


作為2018年的公司管培生,於林強被抽調到了新公司。按照新公司考核要求,他需要每月至少拓展30個會員,否則就會被倒扣錢。


於林強之前在公司負責技術崗,動盪來得如此突然,在強烈落差下他最終選擇了辭職。“寒窗苦讀十多年,學財務、學工程,夢想就是發揮所學,實現自我價值。誰能想到現在被調到新公司‘拉人頭’。”於林強和同被調到新公司的多位同事都認為,這種絲毫不尊重員工意願強制調崗做法,實際上就是變相裁員。


大公司借調崗“優化”人員,小公司則直接用裁員來續命。


黃麗供職於佛山一家小房企,負責售後工作。4月20日剛復工,她就接到了人力裁員的通知,要求她在5月20日之前離職,滿一年司齡公司賠償N+1。


“這次裁員比例接近30%,此前公司現金流已經岌岌可危,連續兩個月都發不出資了。”黃麗對這次裁員其實並不感到意外。令她焦慮的是,自己在金融公司上班的丈夫在今年1月份也剛剛被裁員,家裡的房貸加車貸每月月供要一萬五,雖然裁員補貼足夠撐幾個月,但從目前行業情況看,她很擔心會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黃麗的擔心並不是杞人憂天。今年3月初開始,行業前30強房企中多數都傳出了裁員、降薪的消息,包括萬科、碧桂園、融創等多家頭部房企也均在業績發佈會表態將進行人員優化。


“之前,獵頭圈流傳著一句話:整個珠三角上空,飄著的都是碧桂園和恆大的簡歷。現在,這句話折射的現象正在長三角、京津冀等更多區域上演。”從事獵頭工作已經十餘年的趙明是廣州一家獵頭公司中層,他告訴鋒面News,自己和很多同行以前一直做房地產企業客戶,但今年基本全部放棄,轉向大健康、醫藥行業。原因就是房地產企業各種裁員、凍編,而大健康、醫藥企業的人才需求卻在持續增長。


02

去與留抉擇兩難


被優化、被裁員的地產人陷入迷茫,留下來的“幸運兒們”,日子同樣並不輕鬆。


在某TOP50華南房企成本部門工作的李東昇透露,他所在的公司已經連續兩個月沒有繳納員工的五險一金,還強制員工要求每晚加班到9點以後下班,同時實行末位淘汰制。“不遵從,就等著被裁員。現下工作不好找,很多人都敢怒不敢言。”面對公司不合理的要求,李東昇只能暫時選擇忍受。


職能部門如此,銷售這樣的一線部門,壓力只會更大。


2月26日,在史無前例地休息了長達一個月後,陳忠所在的某TOP5房企旗下售樓部取得主管部門批准,正式復工營業。


受疫情影響,項目銷售業績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早在過年期間,整個部門就感受到了業績壓力。雖然“明面上”放假,但陳忠每天都要在線上與代理公司、部門同事溝通,經常晚上10點還收到開會通知。


好不容易等到售樓處復工了,但市場並未完全復甦,前往售樓處看房、買房的購房者還是少數。眼看著上半年過了大半,市場可以空窗,但業績並沒有調減。行情不好還要儘可能保證業績增長,在巨大的壓力下,陳忠一度想離職並找好下家,但始終沒有下定決心。


“行業都在裁員,如果現在跳槽到新公司,可能沒過三個月試用期就又被裁掉了。試用期被裁不用賠償,一旦失業,怕很難再找到工作。”陳忠的顧慮,幾乎是當下所有準備跳槽的地產人的心理鬥爭寫照。


某TOP30房企負責招聘的HR向鋒面News表示,由於本身必然存在的人員流動性,企業實際上是有一定招聘需求的。對於企業來說,目前招聘市場處於冰凍期,很多人不敢貿然跳槽,找到適配人才的難度其實也在加大。但該HR也承認,公司今年在人才招聘上更趨審慎,要求也會更高。


有人糾結留下,也有人瀟灑離去。


在華南某房企工作已經超過8年的李小佳,已經做到了部門負責人的位置。考慮再三,她向上司提交了辭呈。她說,工作這八年多來,加班加點是常事。翻看她年前在公司群裡的信息,很多都是凌晨三四點發出去的。這場突來的疫情讓她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覺得無法再持續這種只有工作的日子,決定換一種活法。


03

不努力肯定沒希望


2020年這波裁員降薪潮來勢洶洶,很多地產人包括“獵頭”都將背後的原因歸結於行業增速放緩下,房企的現金流和控成本壓力。


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9年百強房企銷售業績增速為6.5%,顯著低於過去兩年。行業增速整體放緩,房企高速擴張的步伐也開始變慢,對人才需求自然沒有過往那麼急切。壓力之下,人事震盪,高管頻頻流動成為房企常態。


早在2019年,房地產行業就已經出現過一波裁員凍編潮。跨入2020年,疫情“黑天鵝”帶來的衝擊則拉長了這個潮線。


2020年一季度TOP100房企全口徑銷售業績規模同比下降近20.8%,鑑於這一市場表現,多位房企高管均做出了行業全年銷售下降的預測。


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許世壇預測,受疫情影響,今年全國房地產銷售可能會有10%~15%的下降。旭輝集團總裁林峰則推算,沒有外界政策刺激的情況下,地產行業受疫情影響,全年銷售大概折損1萬億左右。


“近期個別項目‘日光’、漲價現象,並不代表全局市場已走出困境,當前市場各參與方的行為均一定程度計入了對政策放鬆的預期,但並未充分計入外需衝擊下未來收入的潛在負面影響,而這恰恰是我們認為最需要警惕的風險。”中金公司研究部的報告指出,雖然近期有跡象表明房地產市場正從年初國內疫情的衝擊中逐漸恢復,但仍須警惕海外疫情升級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及對居民收入和購房需求的潛在負面影響。經濟壓力下,居民家庭的即期收入和對未來的收入預期均將下降,並會隨即反映於房價和租金的下跌,房地產新開工、開發投資亦可能隨之下行。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考慮到疫情還在防控關鍵期,開發商不會立刻出現大規模的開盤、選房活動,即使售樓處正式營業,也是逐漸地、陸續恢復帶看量。那麼4-5月份這段時間,大概率仍是一個成交空窗期。


“這並不是煎熬的終結,而是煎熬的開始。”陳忠說。他最近正忙於仔細檢查和巡視售樓部的每一個細節,為即將到來的五一小長假作準備。往年,五一的三天小長假都是一年當中房子賣得最火爆的時段之一,僅次於十一黃金週,何況今年五一有整整5天。


但與往年可以大致預測銷量情況相比,今年五一小長假能不能變成一個賣房黃金週,陳忠直言心裡沒有底。他唯一知道的就是,努力了不一定有希望,但不努力就一定沒有希望。


END

本文首發於FT中文網《瞰樓市》

原創出品,轉載需註明出處

撰文 / 王柔金

設計 / 遲雨

圖片 / 圖蟲創意

編輯 / 仰鏡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