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一氣呵成的手法

惟妙惟肖的圖案

繪製的不僅是技藝

更是多少人的童年回憶

讓我們走近

成都糖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樊德然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成都糖畫俗稱“倒糖餅兒”、“糖粑粑兒”、“糖燈影兒”,是流行於四川省成都地區的一種兼具雕塑性和繪畫性的民間藝術。成都糖畫以熔糖為原料,多以花鳥魚蟲、飛禽走獸及戲劇人物為題材,其成品既是甜美的糖食,又是可供觀賞的藝術品,可謂“觀之若畫,食之有味”。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在成都地區的城鄉廟會、集市等群眾文化活動場合都可以見到糖畫的影子。2008年,糖塑(成都糖畫)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樊德然

糖塑(成都糖畫)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擅長“闆闆貨”“填裝貨”及戲劇人物,其手法穩重、沉著,塊面結構穩定流暢,線條與塊面結合巧妙;長於細部刻畫,表現手法細膩,準確地表現物象的形與神;特別擅長表現二人或二人以上的戲劇場面。代表作品有《水漫金山》《鳳儀亭》《戰長沙》等。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樊德然出生於1924年,年幼時家中清貧,姊妹眾多,迫於生計,11歲時他通過親戚介紹,來到了當時的成都市南府街12號,拜糖畫藝人謝青雲為師。


徒弟跟隨師父學習手藝,要滿三年才能出師,這是當年糖畫行當的規矩。學徒前兩年都是幫著師父打下手,後面才慢慢開始學習糖畫的基本功和簡單的繪畫技巧。樊德然也不例外,個子小小的他最開始每天要幫師母煮飯、帶孩子,打掃家務。後來才慢慢開始協助師父,幫師父劃篾塊、削籤籤、搭爐子,每天清理掌臺。第三年他才跟著師父出去幫忙打雜,偶爾才能上一下攤子。三年後出師,帶上師父謝青雲送的一副扁擔,樊德然就開始獨自闖蕩了。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陳啟林《麒麟》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陳啟林《老鼠》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師父教授樊德然的只是基本技法,糖畫的創作還與個人領悟力、創造力密切相關。控制好流動的糖漿,倒出更多惟妙惟肖的作品全靠自己在生活中不斷的學習與積累。

糖畫藝人主要以三種方式擺攤,一是趕廟會,二是跟劇團,三是在街頭巷尾擺攤。成都大大小小的廟會都曾有過樊德然的身影,他經常一擺就是一天,忙碌的時候連家也顧不得回,對此,妻子也沒少抱怨過,但丈夫對糖畫的執著與熱愛她看在眼裡,只是默默地支持。沒有廟會的時候樊德然就跟著戲班子跑,他把攤子擺在戲臺子下面最熱鬧的地方,臺上唱戲,他一邊倒糖畫一邊也看戲,漸漸地他迷上了戲曲,於是萌生了把戲裡的人物用糖畫做出來的想法。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為了能用糖倒好戲曲人物,樊德然先後跟了十來個戲班子,別人在臺上演,他就在下面專注地看,戲裡人物的穿戴、武器、動作、神態都被他一一記在心上。同時,他還不斷地揣摩練習,潛心研究戲曲人物的肖像特色與糖畫技藝的完美融合。在不斷的積累與實踐中,無論是關雲長青龍偃月刀,呂布的方天畫戟,還是楚霸王的劍,簡單的幾筆勾勒,樊德然就可以將那個時代的英豪之氣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正是因為這段經歷,讓樊德然的技藝在日後的糖畫創作中登峰造極。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陳昌吉《關公》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謝豐坤《花籃》

憑著精湛的手藝,樊德然的糖畫攤子幾乎擺遍了成都的大街小巷,但是由於易融易化,高溫下難以持久成型,梅雨季節難以長久存放,樊德然的糖畫生意通常只能做半年,從立秋之後到次年春天,其餘時間然後他把糖和涼水混合成“冰糖水”售賣。就這樣,一年四季樊德然在看川劇、做糖畫、賣冰糖水中交替,養活了一家子人。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從1956年開始,國家不允許小攤小販擺攤經營,糖畫藝人的生存受到巨大的衝擊。為了生計,樊德然就轉行做炊事員,隨後又當過花匠、收荒匠等。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糖畫藝人的生意才陸續恢復。此時,樊德然已臨近退休,但他捨不得丟掉學了幾十年的手藝,心心念念希望做回老本行。於是,帶上自己的攤子,樊德然在成都的送仙橋又開始重操舊業。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糖畫工具

1964年,樊德然應邀參加成都花會糖畫製作技藝表演,他用最快的速度給迎面走來的周總理倒了一個壽桃,並得到了周總理的稱讚。同時,樊德然還作為成都糖畫技藝的代表,隨“中法友誼民間藝術代表團”出國進行了表演和交流,這次,樊德然受到當時法國“第一夫人”密特朗夫人的接見,此次會見也成為樊德然一生中難忘的記憶。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張道成《龜蛇圖》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陳啟林《金魚》

後來因為眼疾,樊德然停止了擺攤,但他卻仍痴迷於糖畫,並想竭盡所能的做一些事情,為糖畫的傳承做出努力。於是,他在糖畫老人之間積極奔走,積極參與籌建糖畫協會,1986年12月20日,在他的努力下,“成都市錦江區糖畫藝術協會”正式成立,糖畫協會的成立使得糖畫藝人之間的聯繫更為緊密,這也極大的推動了成都糖畫的傳承與發展。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樊德然徒弟張道成在給張強指導

同時,樊德然也開始熱心授徒,毫無保留的把自己一生所學以及對川劇、糖畫藝術的那份熱忱傳授給後輩。現在糖塑(成都糖畫)四川省省級非遺傳承人吳逢全,陳昌吉,成都市市級傳承人張道成等都是樊德然的得意門生。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樊均富倒關公

但很多人不曾想到,樊德然這一輩子做到的事情除了推動糖畫藝術發揚光大,還促成了部分川劇臉譜的恢復,有些經典的川劇臉譜如今能重現舞臺,靠的正是樊德然的記憶。後裔射日的戲曲取材於我國民間流傳的傳說,講述的是後裔射下九個太陽拯救蒼生的故事。由於該劇目長期未演,后羿的臉譜在川劇界已無人能及,但樊德然卻把后羿的臉譜甚至臉譜隨劇情的變化而變化的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並用糖畫表現出來。

驚豔時光的非遺記憶|樊德然的甜甜糖畫

“身世很苦,手藝很甜”。樊德然一輩子忠於糖畫藝術。在患眼疾時,尚能握著糖勺飛龍舞鳳,令同行後輩歎服不已;步入耄耋之年,他還傳道授業,直至生命最後一刻。如今樊德然雖然已經逝去,但他創作的那些經典糖畫戲劇人物的一顰一笑,一招一式早已深深地鐫刻在了成都糖畫藝術的歷史年輪裡,留在了徒弟們的心中,再也無法抹去。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 | 吳思圓 排版 | 吳思圓

校對 | 劉 念 責編 | 韓曉冬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