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摳門皇帝─道光帝

什麼樣的皇帝可以被稱為好皇帝?在我們的觀念裡,若是一個皇帝能做到勤政節儉,不沉迷淫樂享受,那就可以稱得上是個好皇帝了。可為何堪稱史上最節儉的皇帝——道光皇帝依然無法阻止清朝走向滅亡呢?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位皇帝,年號道光,是清朝唯一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嘉慶帝第二子,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旻寧在位期間,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其才略有限,社會弊端積重難返。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後八年旻寧苟安姑息、拒絕變革,而內憂外患日益嚴重,太平天國運動也已在醞釀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機。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駕崩。在位30年,終年69歲。廟號宣宗,諡號

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慕陵,傳位第四子奕詝。

史上最摳門皇帝─道光帝


古代有這麼一句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富有四海的皇帝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力求奢華,以此彰顯皇家風範,雖然也有些帝王體諒民間疾苦,不願鋪張浪費,但道光皇帝的節儉,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

作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繼位之時,清朝已開始走下坡路,但也沒到揭不開鍋的程度。但道光帝在位期間,把"節儉"奉為人生真理,強調節儉治國。

為了以身作則,道光皇帝從來不添置新衣服,就連舊衣服破了也捨不得仍,而是打了補丁之後繼續穿,不僅如此,後宮的佳麗們也統統要穿舊衣服。若是哪位大臣穿新衣服被道光皇帝看到了,他就會很不高興。相反,要是誰穿的衣服滿是補丁,道光皇帝就會十分欣賞此人。所謂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臣們為了討好道光皇帝,都想方設法把衣服做舊,以至於當時北京城還出現了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現象:舊衣服的賣價比新衣服要高出許多。而每天上朝時都如丐幫聚會一般。

史上最摳門皇帝─道光帝


跟爺爺乾隆不一樣,為了節省開支,道光皇帝從來不會像皇帝那樣四處遊玩,而是宅在宮中對各項花費精打細算,親自擬出一個最低花費的標準,讓內務府按標準行事。

有一年,皇后過生日,道光皇帝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居然要宴請群臣,一起給皇后過生日。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大臣們全都很開心,都盼望著能沾皇后的光,吃頓好的。宴席上,每位大臣的面前都有一碗長壽麵,上面放著些白菜和微許肉末,餓得前胸貼後背的大臣們將碗裡的面一掃而光,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等下一道菜。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道光皇帝慢條斯理地吃完自己的面之後,開心地告訴大臣們:宴會至此結束,愛卿們可以各回各家了。大臣們內心驚訝於皇帝的摳門,可還得做出一副深受感動的模樣,叩謝皇帝恩賜的"美味"。

相信宴請群臣吃白菜長壽麵時,道光皇帝的心都在滴血。因為他平日和皇后的晚餐也不過是幾個燒餅,一壺熱茶罷了。而且晚飯過後,道光皇帝就要熄燈睡覺了,這樣就能節省下燈油錢,所以畫像裡的道光都是一副瘦骨嶙峋的樣子,想來這也是因為他省吃儉用所致。

史上最摳門皇帝─道光帝


雖然道光皇帝厲行節儉,但官員們並沒有因此被感化,該貪還是貪。清朝依舊是江河日下,並未因他的節省再次走向鼎盛。

道光皇帝剛繼位那會兒,數萬軍隊經過數年苦戰,總算將新疆的張格爾叛亂平定。道光皇帝欣喜異常,設宴款待有功的將士,但席上卻只有幾盤小菜,難免不使人寒心。

至於治河、海防之類的事務,若是有大臣斗膽提出撥款,道光皇帝立即拉下臉來。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清軍潰敗,道光帝只好投降,簽訂了《南京條約》

摳門了一輩子的道光皇帝,自己也想不到會導致這麼一個後果吧。身為一國之君,道光皇帝不想法子開源興利,反而在燈油這種小事上斤斤計較,甚至為了節儉,不惜減少軍費,不願治理黃河、建設防務,若是指望靠這些法子能節儉出一個盛世,那可真是天方夜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