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小故事(二)

​第二期來啦!


No.1

李清照飲茶助學

宋朝著名詞人李清照,與她的丈夫,兩人志趣相投常常一起勘校詩文,收集古董。她與丈夫趙明誠回青州故第閒居時,常常於日暮黃昏,飲茶逗趣,由一人講出典故,另外一人說出在某書某卷某頁某行,獲勝者可優先飲茶。據說有一次,李清照正在喝茶,趙明誠說錯了,李清照“撲哧”一笑,不僅茶沒喝到嘴裡,還潑了自己前襟一身茶水。

兩人在飯後間隙,邊飲茶,邊考記憶,不僅給後人留下了“飲茶助學”的美談,亦為茶事添了風韻。

夫妻之間也可以經常喝茶聊天,增進感情哦。


飲茶小故事(二)


No.2

宋徽宗貢茶得官

宋徽宗的才能雖然沒有體現在政治上,但是對於書畫,他確是個難得一見的奇才,其中,對於烹茶、品茗更不在話下。

皇帝喜好品茶,他的臣子自然投其所好。根據《苕溪漁隱叢話》中記載,在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的時候,漕臣鄭可簡創制出銀絲水芽,製成“方寸新”,由於茶色像雪―樣白,所以取名“龍團勝雪”,進獻給宋徽宗後,

皇帝十分高興,便賜他為福建路轉運使的官銜。

後來,鄭可簡指使兒子巧取豪奪了侄子千里辛苦找到的―種叫“朱草”的茶,並故技重施,讓自己兒子帶茶進獻給宋徽宗,結果他的兒子也一樣因為進獻有功而得到封賞。後來父子二人榮歸故里的時候鄭可簡得意地說:“一門僥倖。”而他的侄子由於朱草被奪而十分生氣,便順囗對曰:“千里埋冤。”

也許,這就是以茶換官?


飲茶小故事(二)


No.3

乾隆與十八棵御茶樹

傳說風流天子乾隆六下江南有四次都與茶有關。有一次,微服私訪的乾隆到西湖獅峰山下的胡公廟遊玩,看到很多妙齡採茶女在採製茶葉。採茶女的纖纖玉手輕輕—折,碧綠鮮嫩的葉子就輕巧地飄落到茶筐,煞是美妙動人。乾隆不由地被吸引住了,痴痴地欣賞這一美景,待採茶女發現時,忙掩飾般地也抓起一把茶葉,裝作採茶的樣子。採茶女看到這位氣宇軒昂的公子採茶手法如此笨拙,不由地笑成一片,乾隆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正賞玩有趣之際,忽然宮內有太監來報說太后生病了,請皇上速速回京。

乾隆—驚,順手將手裡的茶葉放入口袋,火速趕回京城。其實太后並無大病,只是惦記乾隆久出未歸有點上火,現在看到乾隆歸來,自然非常高興,病已好了大半。忽然聞到乾隆身上有香氣飄來,即問是何物。乾隆這才發現自己將龍井茶葉帶回來幾片,於是親手為母后沖泡了一杯龍井茶,一時間,龍井的清香味更加濃郁,茶湯也碧綠清澈。太后連喝幾口,但覺這茶湯甘鮮清爽,肝火頓消,病竟然痊癒了,連說“皇兒的龍井茶勝似靈丹妙藥”。

乾隆見母后病癒了,也非常高興,立即傳旨將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年年採製,專供太后享用。這就是十八棵御茶樹的傳說。

這應該就是龍井火的原因了吧。

或許您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飲茶小故事(二)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