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為全國知青爭取工齡的她對丈夫說,如果出事,你馬上提出離婚

我是8千萬之一,下鄉兩年,工作幾年後工齡補了兩年。憑這短短兩年,單位兩次分房都加了分,得到了實惠。退休後每年調整養老金,這兩年工齡也都發揮了作用。

下鄉農齡算工齡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事,當時凡是下過鄉的都喜形於色,奔走相告。卻沒有人探究這件事的背景,最近才知道背後有一個敢於發聲、頂天立地的人。

勇為全國知青爭取工齡的她對丈夫說,如果出事,你馬上提出離婚

當年的蕭芸

這個人叫蕭芸,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今年71歲。1965年7月,蕭芸報名上山下鄉,與89名知青來到湖南湘潭縣姜畲鎮,組建了湘潭姜畲知青茶場。1968年,知青茶場解散,蕭芸去了一個偏僻山村——湘潭縣姜畲鄉老虎巖生產隊落戶。幾年後結婚,兩人有一個女兒。

1979年7月,蕭芸被招工到株洲市湘江機器廠南華幼兒園當了一名老師。那時,紛紛回城的知青待遇較低,生活中有許多困難。特別是那些下鄉插隊十多年的知青。他們因下鄉錯過了上大學的機會,工作後工齡卻被從零計算。

勇為全國知青爭取工齡的她對丈夫說,如果出事,你馬上提出離婚

知青在農村勞動的成果就這樣輕易地被一筆勾銷了嗎?蕭芸與大家多次商量後,大家都說,“蕭芸,你有見識,文筆也好,你代表我們寫一封信,要求把我們下鄉的農齡改為工齡。寫好信後,我們都簽上名,如果闖了禍,你坐了牢,你的孩子由我們大夥照看。”

1982年10月,她幾易其稿,終於寫好了這封后來被人們稱之為“知青福音書”的信。

各位領導

------

“上山下鄉”成為了過去,並即將被遺忘。但作為知青我們對自己的不尋常歷史卻是銘心刻骨的,因為我們把人生最美好的一段獻給了她-----在國家機構幾乎癱瘓、生產停頓的動亂時期,我們8000萬知青在農村,在邊疆,自食其力(不與城裡同胞爭飯吃,爭穿用),身居茅棚(不與城裡同胞爭房住),荷鋤掮擔(不與城裡同胞爭飯碗)。這對當時國家經濟狀況的平衡、社會秩序的穩定應當說是有積極作用的。

令人費解的是,在城裡,復員軍人的軍齡算工齡,家屬、閒散勞力轉正前的合同期、臨時期算工齡,而作為有組織、有號召、有計劃的上山下鄉運動的積極參加者的“農齡”卻被一筆勾銷了,這點我們無法理解,也難以接受。

-----中國有句俗語:“不使老實人吃虧。”我們希望,國家在調整低工資、制訂工資改革制度的時候,能考慮到我們的客觀情況和實際困難,能在國家財政經濟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提高我們的經濟地位----更重要的是,要使“下鄉吃虧論”立足之地----

信寫好後,大家卻都擔心惹禍上身,無一人在信上簽名。

這幾天我一直在想,如果換作我,當年我敢在她的信上簽名不?答案是,不敢。在那個信奉先生產後生活的年代,講補償無疑是一種個人主義過錯。當年下鄉是接受再教育,你接受了教育後反而要索取報酬,多少有否定上山下鄉運動之嫌,大帽子隨時都可能扣到你頭上。風險太大,我不敢。

蕭芸決定自己一人冒險,她把信的落款改為“湖南省部分老知青”,加上“執筆人:株洲市湘江機器廠南華幼兒園蕭芸”。

今天讀到這封信,用大義凜然的歷史文獻來形容它應該恰如其分。信中語句鏗鏘有力,連續發問,有理有節。“對當時國家經濟狀況的平衡,社會秩序的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挑明瞭知青的歷史作用;“不讓老實人吃虧”、”要讓下鄉吃虧論無立足之地”兩句則從邏輯上抓住了問題的要害,最能打動人心。

寫好這封信後,蕭芸做了三件事:一是請三天假回了一趟老家,幫父母打了2000斤煤餅;二是把自己的毛衣毛褲拆了,又添了幾斤毛線,給女兒織了幾件毛衣;三是找丈夫坦言,如果出事了,讓他馬上提出離婚,以免受到株連。蕭芸已經為這封信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勇為全國知青爭取工齡的她對丈夫說,如果出事,你馬上提出離婚

蕭芸在農村

信已經寫好,但寄給誰呢?蕭芸想到了從湘江機器廠調到湖南人民出版社《美育》雜誌社當編輯部主任的潘運告,請他代為上傳。幾經輾轉,這封信終於到了北京。

1983年元旦剛過,南華幼兒園園長突然通知蕭芸到廠信訪辦去一趟。一進門,信訪辦主任就問:“你給省裡寫過信嗎?”“嗯。”蕭芸點頭。“寫的都是啥內容?”“要求把下鄉知青的農齡算入工齡中。”

信訪辦主任仔細打量了一下蕭芸,僵硬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你真有兩下子,省委辦公廳來了電話,讓我們信訪辦轉告你,中央領導對知青待遇作了批示,國家有關部門正著手調查解決知青的工齡問題。”

此時,蕭芸的一顆心總算落了地。

後來,就有了國家勞動人事部下發的《關於解決原下鄉知識青年插隊期間工齡計算問題的通知》。這份文件大家都沒有見過,因為文件第五條是:此事內部掌握執行,不公開宣傳。文件第一條,請大家牢牢記住:

“文革”期間由國家統一組織下鄉插隊的知識青年,在他們到城鎮參加工作以後,其在農村參加勞動的時間,可以與參加工作後的時間合併計算為連續工齡。他們參加工作的時間,從下鄉插隊之日算起。

蕭芸一封信,為全國知青爭得了應得的待遇。試想如果沒有她,事情該如何發展,還真說不來。來,知青們來,為大義凜然的她鞠一躬!

勇為全國知青爭取工齡的她對丈夫說,如果出事,你馬上提出離婚

蕭芸的公益事業

順便說說蕭雲後來的精彩。50歲那年,她應聘到《合肥日報》做了一名專刊編輯,同時主持一檔“心靈航線”欄目。再後來從《合肥晚報》辭職,發起並主持“成長110/百城義行”的大型公益援助活動。她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積蓄70餘萬元,行走全國150個城市,完成139場公益講座,同時引領了數千名孩子走出休學輟學的青春期沼澤,走向“比過去更優秀”的未來。(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