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學者的困惑:科研隨興趣,還是跟大流?

前些日子在一次學術交流的時候,有青年朋友問:作為一個年輕學者,做研究方向選擇的時候,是選擇自己的學術興趣好,還是選擇當前的學術主潮流好?

如何選擇自己的科研方向,是很多年輕學者所關注的問題。

年輕學者的困惑:科研隨興趣,還是跟大流?

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我想主要是當今的學術評價導向造成的困惑。大家都知道,現在很多學術評價都是以論文的影響因子(有的說點數,有的說分數,都是指期刊的IF值)為主要指標,甚至是唯一指標。也就是說學術論文的IF值高,晉升、評獎、申請課題、各種人才計劃,甚至研究生的國獎評審和工作應聘等,都會很順利。如果發表的學術論文IF低,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同時,學術人也都知道,不同的領域學術期刊的IF是不同的,學術研究也有傳統和時尚之別。時髦的熱點領域,從事研究的人多,引用率也就高,傳統經典的學科,情況就相反。這個問題說大了,就是一個學術評價問題,也會一直會爭論下去。但面對現實的青年學者和研究生們,就面臨一個選擇問題了。

年輕學者的困惑:科研隨興趣,還是跟大流?

從學術追求上,理應隨自己的內心,追求自己的學術興趣。一個人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是很幸運的事情,也是很值得追求的事情,畢竟這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和心情,也會決定事業的興衰。

但是,年輕學者首先要在學術界站住腳,立穩腳跟。研究生也要順利畢業,需要找到一個好工作。所以,有時候還需要面對現實。但一個學術人必須有自己的學術興趣,有自己的學術追求,一旦有條件,當義無反顧地去追求自己的興趣。我在今年的全國動物生理生態學學術會議上也講到,年輕學者要早點確定屬於自己的研究方向,確定一個自己喜歡能夠發揮特長、值得花費精力去鑽研的方向。

再大一點說,這個問題也是學術人的個人興趣與國家層面的學術領域發展和學科建設需求之間關係的問題。有些領域和學科,由於後備力量不足,是需要一些政策扶持和保護的。每個學科領域,還是應該有人去從事的。如果說學術人還是應該有追求和擔當的,是不是顯得有些矯情。所以,我記得當時回答這位青年朋友的問題的時候,我也說過“站著說話不腰痛”之類的話。

年輕學者的困惑:科研隨興趣,還是跟大流?

本文來自王德華科學網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