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大西洲“致敬生命”人類數字化身公益項目,用影像與虔誠,向生命致敬。

自從人類社會誕生以來,便有了徒手格鬥技能的萌芽。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為了生存和獲取生活數據逐漸學會了使用拳打、腳踢、肘擊、膝撞、摔拿等最基本的格鬥動作;並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與大自然的搏鬥中不斷地獲得提煉和發展格鬥技能的機會,並使之變得日益精深完善。泰拳就是依賴徒手格鬥的技藝之一。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陳德興長者一生習拳:練拳雖苦,但其樂無窮


泰拳發源於泰國,也被稱為“八臂拳術”、“八條腿的運動”、“八肢的藝術”、“八體的科學”、“立技最強搏擊術”。


上世紀六十年代,泰拳開始傳播到香港,給當時香港的武術世界增添了一抹異域色彩。同時,也給一個年輕人的人生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


淘氣少年偶然結緣泰拳


1951年,陳德興在香港出生,家中八個孩子,他排行老四。彼時,內地各個城市正因內戰結束而陸續獲得解放,大量赤貧的人沒有工作,難民以每月十萬人的速度逃亡到香港。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致敬生命訪公益訪談進行中,公益小組採用VR全景設備記錄陳德興長者的生命故事


五十年代的香港,百廢待興,是一個需要辛勤工作“捱世界”的社會。在這樣的環境下,陳德興一家情況也不太樂觀。而天性好動活潑的他少時因不喜歡讀書,整天東奔西跑,是大人眼中的“淘氣鬼”。“當時因為家庭環境不好,家裡房子空間很小,我就時常外面跑,父母也不管我,所以我在外的時間比在家裡多,我最喜歡外出踢足球。”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少時陳德興開朗好動


十三歲那年,一個朋友在半夜三更把陳德興帶到和合石墳場捉棺材蟀,他毫不害怕,反而樂在其中,直到天朦光的時候,他隱約見到有個人在不停地用腳踢向一棵樹。“我那時特別喜歡問別人問題,於是便走上前去問他打的什麼拳,對方回答我,‘泰拳’…”興趣濃厚的陳德興當即表示要向這位師傅學拳。


就在這個機緣巧合之下,陳德興隨越南泰拳高手黎芍生先生學拳六年,開啟了自己的學拳、踢靶生涯。


尊師重道,苦練成教頭


陳德興潛心學拳六年後,黎芍生先生逝世。此時他已經完全掌握好根基,隨後開始跟隨自己一個兄長學習空手道,並參與了眾多電影拍攝工作。六七十年代邵氏武俠電影正當風靡,由於長期打拳,為陳德興塑造了良好的體形及外形條件,因此他頗受導演歡迎。加之香港當時武師缺乏,所以他獲得了很多工作機會。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陳德興因習拳練就了一副好形體,曾多次參加健美比賽


“當時我主要擔任電影拍攝的武打替身,如果人緣好,還可以找到一些“跑龍套”小角色,有機會被更多觀眾認識。“在一次拍攝嘉禾電影期間,他還有幸認識了一代武星李小龍。李小龍不但指導他的武術動作,還教他如何能將體能長期保持在顛峰狀態下。這令他以後一直受用,“當時李小龍令我認識到想要打出好功夫,首先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所以必須每天都補充身體流失了的營養。”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由陳德興參與拍攝的電影《拳王》開鏡禮


其後拜師拳壇怪傑人稱“東南亞之虎”吳鐵虎先生,十多年來在吳先生門下勤學苦練西洋拳,深得吳先生之拳術真傳;才真正體會到拳術的真諦,也因此令陳師傅脫胎換骨,武術修為更上一層樓。吳鐵虎宗師早在四十年代就到日本打職業拳擊賽,鐵拳到處所向披靡,日本拳擊界稱他是“東南亞之虎”,還贈送他一幅對聯:“鐵拳無虛發;虎步有龍威”,自此鐵虎名震亞洲拳壇。陳師傅是拜吳鐵虎執弟子禮,加上因緣際會,鐵虎拳館開設在陳師傅的樓上,“那時候教學比較傳統,大家是把打拳當作一門手藝來學習的,所以我非常珍惜。”

當時,他一邊學拳和踢靶,一邊在外做武師為生。不用開工的時間都到天台拳館幫忙助教及打理,洗地板、做清潔等。 師父教他勤練西洋拳,他則把師父當作父親一樣尊重。久而久之,陳德興的勤快好學被師父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忍不住要多傳授他一些東西。兩人也漸漸培養出默契的師徒情,“時間長了,我和師父不需要說話,好像心靈感應一樣,師父看一眼,我就知道該去做什麼…”至此陳師傅朝夕與吳宗師相處,十多年來一直陪伴至吳宗師仙遊。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陳德興(前排左二)一邊學拳和踢靶,一邊在外做武師為生,圖為他與TVB的藝員們一起參加龍舟賽


陳德興在鐵虎拳館中擔任教練多年,協助吳宗師培養出一大批優秀自由搏擊好手,在吳宗師的教導下,他做事一絲不苟,處事為他人著想,樂於助人,對學員們循循善誘,這些優良作風一直保持到現在,也在其學員中發揚光大。


陳德興是香港第一位把真實的拳手訓練過程搬上銀幕的人。


1991年在陳德興他擔任武術指導和參與演出的擂臺搏擊電影《拳王》中,他如實把日常訓練拳手的過程,通過電影活靈活現地展示在觀眾眼前。電影播出後大獲觀眾讚賞,隨後《拳王》入選當年臺灣金馬獎,陳德興也斬獲優秀獎項。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對已經學習拳術30年的陳德興來說,泰拳已經融入了他的生命之中,“我對生活的要求很簡單,能打拳就很知足了。”他決定將自己一直鍾情的泰拳傳授更多人,並將拳術運動發揚光大。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2003年,柏龍國際泰拳搏擊中心正式開業。最初館址設於尖沙咀。儘管陳師傅從來不做宣傳,拳館依舊反應熱烈,開館不久便迎來很多報名信息;兩年後,柏龍拳擊中心搬遷到土瓜灣,新會址擴充至四千呎,中心內除設有兩個標準國際擂臺外,更新増多項健身、練習體能的器材,陳師傅表示,希望有全面的環境鍛鍊拳術。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陳德興師傅與徒弟兼好友、音樂人:陳大飛、黃貫中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陳德興師傅帶領徒弟何國強勇奪拳王金腰帶


陳德興師傅三十多年來,直接或間接地培育出眾多「專業教練」和「搏擊好手」。八十年代稱譽拳壇的有:黎肇榮、邱炳強、李炳厚、李振興及陳昌成等名將,無不是在陳師傅的拳靶、腳靶中打出來的。九十年代的拳王級人馬有:周創健、張志剛及張貽水;演藝界有張文慈、呂頌賢、林偉、張豪龍、陳大飛、黃貫中、鄧建明、等等也是陳師傅心血成績。二仟年代的冠軍及拳王級人馬有:王宗浩、何國強、翟錦豪、江啟賢、黃富文、周俊禧、黃偉成、黃麗怡、葉建國、等優秀拳手。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陳德興師傅曾代表香港領隊眾多拳手參與世界各地拳賽並斬獲眾多獎項


經過多年不懈推廣,泰拳不僅被大眾熟知,作為一項國際性運動,也得到了香港政府的支持。2007年至2018年,具備多年泰拳教練經驗的陳師傅積極參與香港與國際比賽,其中愛徒何國強、王宗浩、郭家文、周俊禧和陳師傅同被香港奧委會璘選代表香港參加多項國際賽,在香港和國際擂臺上屢獲驕人成績。他說:“打擂臺並不是要去比較, 而是要更加增強自己的信心和勇氣,因為當站在擂臺上正式比賽時,是不容許有任何錯失的。


勤奮踏實,收穫美滿家庭


能夠一心練搏擊術,擁有自己的拳館,陳師傅坦言這些都離不開妻子Judy(黃秀珍)的支持。


在親友眼中,樂觀豁達的Jduy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賢內助”。 柏龍國際泰拳搏擊中心開業至今,一直由她操持打理,陳師傅則專心教拳、帶隊參賽。他們1970年相識相戀,1975年結婚,如今即將迎來45週年結婚紀念。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陳德興與妻子Judy(黃秀珍)結婚四十五年伉儷情深


“我們是通過工作認識的。我第一次見他的時候,覺得這小子怎麼爬這麼高,這麼有膽量,就一直看著他。他下來後就覺得這女生怎麼一直看著他,大家在對望之後,他就約我去看電影,當時我很小,很害怕就拒絕了…”憶起當年的懵懂羞澀,陳師母哈哈大笑。


然而,戀愛是甜蜜的,現實卻不一定如意。“當年我們一起的過程比較艱難。我父母覺得他不怎麼讀書,估計沒有出息,所以反對我們在一起。但他很有自信,意志堅定,每天電話不停,堅持接我下班。後來我媽媽住院,他每天都去看望並照顧,老人每年生日也都去慶祝並恭賀奉茶‘靚女黃老太飲茶’。所以我媽媽說我當年的選擇並沒有錯…”幸福的笑容在陳師母臉上溢開。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陳師母佩戴VR設備,體驗“時空穿越”之旅


戀愛5年後,兩人結婚。當時Judy一直在“金利來遠東有限公司”任市場經理,陳德興則在邵氏電影做武師。“他工作時經常受傷,有次拍成龍的戲《警察故事》傷得最嚴重—傷到了頸椎,我非常擔心他,同時我也看到了他對工作的用心、認真。“


結婚初期,Judy不擅家務,陳師傅就包攬所有打掃瑣事;不會做飯,兩人就一起看烹飪書學習。在她眼中,陳德興師傅真摯,意志堅定,認準的事就會不猶豫、不回頭。同時,也非常真性情,重視家庭。婚後,兩人育有兩個女兒,陳師傅對女兒們也是疼愛有加。“女兒幼時因急性肺炎入院,醫生說情況很危險,他聽後就即刻哭起來。類似的情況,有次我被誤診生腫瘤要化驗時,他也會因擔心馬上哭出來。”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為了彌補當年自己年少無知,放棄學習的遺憾,陳師傅一直教育兩個女兒要多讀書。大女兒在澳洲大學畢業後留在了當地工作並組建家庭,而今已經育有兩個孩子;小女兒也在澳洲大學畢業後在當地工作2年,隨男友迴流香港結婚生活,目前育有一個小男孩。


談及對兩個女兒的期望,陳師傅直言,“我讀書少,現在想來很後悔。希望女兒們加強對子女的教育,當然如果外孫有興趣也可以學武術,主要看他們有沒有興趣;同時我也希望這代人學武術,搏擊對身體好,可以擴展見識,還能舒緩壓力。”


知足常樂,不忘回饋社會


“得志當為天下雨,立身要有古人風”,陳德興師傅鍾情泰拳之外,還熱衷公益事業,積極回饋社會。
他曾五度舉辦慈善國際泰拳賽,將拳賽之中所得的收益撥作慈善用途(總計港幣$786,000),2008年香港紅十字會-四川地震後的重建費,2009年香港明愛-國內扶貧,幫助偏僻山區村民,2011年苗圃行動-資助中國教育,2014年足動心靈-推動中國傳統孝義美德,2017年(1) CEAA HK保育地球動物協會-救助被遺棄/虐待/無助的動物及愛惜地球,(2) 香港復康力量 - 理念:推動傷建共融,締造平等機會等。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陳德興長者曾五度舉辦慈善國際泰拳賽, 將拳賽所得的收益捐作慈善用途


他曾與一位朋友尋找一些落後而不為人知的貧窮村落,希望以自己的能力去儘量幫助別人,“其實錢只需足夠,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因為當一個人太有錢,憂慮和渴求也必然多,最後只會害苦了自己。所以賺到了錢的時候, 能與家人吃一頓好飯, 我已感到無比滿足。”正因這個想法,陳師傅將多餘的錢都寧願行善,與更多人分享快樂。


此外,陳師傅多年前已被邀請作為Police Boxing Club(香港警察拳擊會)的教練,專門教授邊緣青年。起初陳師傅也對一些犯過事的青年學習泰拳有所顧慮,但經過一段時間觀察, 他漸漸發現這群學習了泰拳的邊緣青年不但沒有以泰拳作惡,反而品性變得溫純而且思想正面了很多,陳師傅對此感到非常滿足,更與這群青少年亦師亦友。“其實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不要說青少年,成人亦如是,為何我們不能接納他們呢?”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陳德興師傅和他的學員們


今天,陳師傅的徒弟已經遍佈世界各地。到柏龍拳館學習泰拳的人,既有不同社會階層又有不同年齡階層,陳師傅的朋友們更表示希望今後兒子長大可以有機會向他學拳。陳師傅說,“師徒關係就像是一對父子, 比老師學生更來得親密, 彼此之間在乎的不是金錢;我不會因為他們交了學費就去奉承。因此有些人會認為我很嚴厲, 其實我只是以師傅而非老師的身份去教授他們,希望讓他們學習得更好!”


陳德興:泰拳大師的苦樂人生

大西洲公益團隊與陳德興長者夫婦合影


“其實學習泰拳不但可鍛鍊身手,更重要的是可以令人的本性改變得更正面,學習尊師重道,明辨善惡正邪,淡泊名利,心善志堅,萬難不折。”這位身形健碩,神采奕奕的長者,話語鏗鏘有力,在我們腦海中久久盤旋…...


公益在繼續,長者的精神也將一直延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