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為什麼儘量不要吃夜宵?最新研究:夜宵增加肥胖風險

很多人糖友在確診以前,最喜歡吃夜宵,但是他們那不知道,這會不知不覺增加體內脂肪,增加糖尿病風險。最新研究表明,吃早餐和避免深夜吃零食最適合燃燒脂肪和減肥,值得大家注意。

糖尿病人為什麼儘量不要吃夜宵?最新研究:夜宵增加肥胖風險

據來自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範德比爾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夜宵不僅是卡路里的數量,還可能會影響體重增加。這項發現發表在開放存取期刊《PLOS Biology》上。

夜宵增肥與生物鐘有關

這些發現與生物鐘有關,科學家將其稱為晝夜節律。體內時鐘調節從睡眠和進食到體溫和激素水平的數百個過程。研究發現晝夜節律紊亂,例如影響輪班工作的節律,與包括肥胖在內的不良健康影響相關。

糖尿病人為什麼儘量不要吃夜宵?最新研究:夜宵增加肥胖風險

這些健康影響可能是由於飲食習慣受到干擾,這表明食用食物的時間介導了其對身體的影響。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生物科學科尼利厄斯·範德比爾特教授卡爾·約翰遜教授解釋說:“關於動物和人類的大量研究表明,這不僅與您吃多少有關,而且還與何時吃有關。”

為了驗證這一假設,研究人員監測了六個人在一天中不同時間進餐時的新陳代謝。

研究方法

參與者均年齡在50歲或以上,因此屬於可能患有代謝疾病的人群。他們每個人每天在兩個單獨的56個小時的時段中吃三頓飯,並且都具有相同的過夜禁食期。

糖尿病人為什麼儘量不要吃夜宵?最新研究:夜宵增加肥胖風險

在其中一個測試組中,參與者吃早餐、午餐和晚餐。在另一測試組,參與者不吃早餐,但在晚間小吃中獲得了額外的一餐。

早餐(上午8:00)和深夜小吃(下午10:00)都含有700千卡路里的熱量,並且在營養上相當,參加者在兩次會議中進行的體育鍛煉量也相同。

研究人員使用範德比爾特的人體新陳代謝室監測了參與者的新陳代謝,從而持續測量新陳代謝率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

食物攝入的時間影響脂肪燃燒

研究人員發現,儘管卡路里攝入量和活動水平保持一致,但食物攝入的時間對參與者燃燒的脂肪量有顯著影響。

糖尿病人為什麼儘量不要吃夜宵?最新研究:夜宵增加肥胖風險

當參與者吃了深夜小吃時,他們分解的脂肪比早餐時消耗相同卡路里的卡路里少。

換句話說,晚上10:00的零食會延緩人體分解脂肪的能力,從而使其分解碳水化合物。平均而言,吃早餐的參與者在24小時內燃燒的脂質比吃深夜小吃的參與者多燃燒15克脂質(一年就是5500克,11斤),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可能導致大量的脂肪堆積。

不吃夜宵更有益減肥

第一作者和範德比爾特研究生凱文·凱利解釋說:“這證實白天和晚上的進餐時間會影響攝入和儲存食物的方式,睡前攝入的任何食物都會延遲睡眠中脂肪的燃燒。” 。

糖尿病人為什麼儘量不要吃夜宵?最新研究:夜宵增加肥胖風險

人體晝夜節律調節脂肪燃燒的發現可能對飲食習慣具有重要意義,這表明從不吃夜宵比早餐禁食更有益於減肥。

因此,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如果希望減少體重的,不要吃夜宵;如果偏瘦的可以試試吃點健康食品。

歡迎私信回覆 糖尿病,學習糖尿病康復與逆轉方法

@南方健康@護脾養胃林教授@藥師方健@湖南醫聊 @愛護120 @頭條健康 #南方健康超能團# #健康科普排位賽# #423頭條知識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