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滿二手農機的山東徐蒲坦村 1000戶村民200戶都在賣農機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臨近年底,又要到徐蒲坦村最忙碌的時刻了,村民們主要從事二手農機交易買賣。在這個位於山東省郯城縣勝利鎮的小村,1000戶村民裡有超過200戶都在賣二手農機。雖然每戶村民家耕地面積並不大,可是村裡常常能看見像拖拉機、收割機這種大型農用工具,甚至村裡還有一處專門存放二手農機的“倉庫”。據村民們介紹,上世紀90年代,村裡人到南方賣炒貨,回來的時候順手帶上一臺二手農機再轉手賣出,久而久之,徐蒲坦村的二手農機交易形成了規模,生意遍佈全國。

擠滿二手農機的山東徐蒲坦村 1000戶村民200戶都在賣農機

村裡擺滿二手農機的區域。受訪者供圖

賣農機原本是門“兼職”

在徐蒲坦村,每戶村民的耕地面積不算大。但在村裡常能看到拖拉機、收割機等大型農用工具來來往往,即使是農閒月份裡,依然如此。

今年34歲的徐發正式從事二手農機交易已經超過15年。用他的話說,從上學開始就經常看到這些農機在家裡進進出出。買進一臺再賣出一臺,整個過程下來,賣出一臺機器淨利潤至少有4000多塊。在上世紀90年代,這樣的收入已經算得上不錯了。

擠滿二手農機的山東徐蒲坦村 1000戶村民200戶都在賣農機

徐發的朋友圈裡幾乎都是農機銷售信息。受訪者供圖

徐發的父親屬於村裡最早經營二手農機的那一批人。過去,跨省到南方賣炒貨是當地不少村民的收入來源,“賣炒花生、炒乾果,炒一批賣一批,一年四季都能賣,主要以江蘇省內的城市為主。”

在這個過程當中,村民發現在南方地區常常能看到因更新換代被掛牌出售的收割機、拖拉機,但這些被淘汰的產品對於當時農機保有量並不高的地區來說算得上新鮮玩意兒,村民們就想著如果能拉回家賣,肯定會比較搶手。

“當時村裡人都是騎自行車來回跑,單程至少要一週,但農機都是坐車回來的。”徐發告訴記者。

徐發回憶稱,由於當時父輩收入並不算多,手裡也沒有太多存款,想購買單價上萬的農機,都需要四五個人湊錢才能買一臺。一年下來,買進賣出的機器也不過四五臺。

平均算下來,每次賣出一臺農機,村民一個人至少能收入800多塊。徐發記得,賣一趟炒貨,當時也就掙500塊。因為能掙錢,村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賣農機,“外出一個月,等炒貨賣完順便拉一臺拖拉機回來”,這是當時徐蒲坦村最早一批二手農機經營者的工作狀態。

因為賣才學會開拖拉機

到了2008年,徐蒲坦村的二手農機交易已經形成規模。通過搜索網站、門戶網站,不少村民也將二手農機銷售的消息發到了網上。也從這時候開始,徐蒲坦村逐漸在二手農機交易的圈子裡小有名氣,徐發也在這時開始接觸到這個行業。

在開始賣農機之前,徐發並沒有開過拖拉機。家裡不過兩畝地,在豐收時也很難用得上大型機械。徐發記得,18歲那年,自己去外地採購了一臺二手拖拉機。當時,那位村民住在山上,徐發需要自己把拖拉機開下山。

“我沒開過,也不敢開,當時跟當地的一個師傅說你給我開下來,我給你100塊錢,他也不敢。最後就是自己開一檔慢慢蹭了下來,就300米,開了20多分鐘。”

在剛入行時,徐發也被坑過。在給二手農機驗車時,有些賣家也會故意藏著一些問題。對於沒有經驗的人來說,往往買回去才會發現。

“打火、著車根本就試不出來,有些問題只有開了半小時到一個小時之後,才能試出來。遇到這種情況的話,買回去只能認倒黴,我們還要自己掏錢修。”

擠滿二手農機的山東徐蒲坦村 1000戶村民200戶都在賣農機

即將發貨的農機。受訪者供圖

不過,徐發覺得這些問題現在少了很多。一是自己有了經驗,踩過的坑多了,自然在驗車時就會更謹慎。二來,他覺得現在的人誠信意識也越來越強,農機哪裡壞了都會提前告知。現在,大多數時間裡,徐發基本都會留在村內,每天拍一些小視頻或者做一些直播。他告訴記者,很多新客戶都是通過視頻或直播找到了自己。

在收購貨源上,徐發也有專門的同事來負責,一年365天都在外地跑業務。“到村裡看哪家有農機,他們會做一個登記,等想賣的時候村民就會聯繫到我們的,除了山東省內,貴州、雲南、安徽這些省份的客戶也比較多,銷售的話,我們賣到了全國。”

“希望未來做好售後服務”

如今,徐蒲坦村村民的院子、倉庫甚至路旁都擺滿了農機,早些年,這些佔地的農機一度佔用了村裡的道路。後來,在村委會的協調下,距離徐蒲坦村不遠處的一處廢棄土地被改造成了村民存放農機的“倉庫”。

記者從勝利鎮政府獲悉,徐蒲坦村有超過1000戶村民。根據粗略統計,從事二手農機交易的村民有超過200戶。不僅如此,因為二手農機交易市場的形成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村內的農機維修、清洗甚至是餐飲也越來越多。

11月算得上農機銷售的旺季,據徐發介紹,每年年前年後的兩個月都是銷售旺季。就自己的銷售情況來看,一個月下來能賣出30多臺,平時一般也有20多臺。一年下來,買進和賣出的二手農機在200臺以上,二手農機交易從單價高、利潤高慢慢變成薄利多銷的狀態。

擠滿二手農機的山東徐蒲坦村 1000戶村民200戶都在賣農機

拖拉機是當地農機交易中的主力。受訪者供圖

“現在做的人多了,各家自己的農機保有量也在上升,現在賣一臺機器利潤差不多有1000多塊,遇到一次性能賣7臺、8臺的,算下來一共才掙10000多塊,開始走量經營了。”

徐發告訴記者,目前來看二手農機交易依然是個能帶來穩定收入的生意。但未來,他希望能繼續做好質量管理,尤其是售後服務方面。“因為我們的貨賣到了全國各地,在售後上其實不太好做,目前如果買家遇到問題,我們會根據他修理後開的發票進行補償。”

新京報記者 張羽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世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