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輝教授:學習使人聰明 | 治學大家談

龍文輝教授:學習使人聰明 | 治學大家談

學習使人聰明

寒假期間,由於疫情的原因,不得不開啟了在老家宅著的模式。看著可愛的小侄女在家裡無聊地跑上跑下,就即興拋給她一個問題:一個水池,進水管放滿一池水要2小時,排水管放完一池水需要4小時,進水管和放水管同時打開,多久可以把空水池放滿?小侄女很詫異地盯著我,為啥要同時打開呢,把排水管關掉不就行了嗎?然後,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剩下我在那兒一臉的惆悵。後來,據我侄子(小侄女她哥)的密報,小侄女(委婉地)認為,叔叔有些“問題”,或許是年齡大了的緣故。

在知識爆炸的信息化時代,“為什麼要學”成為阻礙我們獲取知識的一種常見主觀障礙。任教以來,經常聽到一種抱怨,“為什麼要學這個,將來又用不上”,而且理由很充分,學以致用嘛。聯想到我侄女懟我的“刁難”,頗有些異曲同工之妙。處在不同城市的兩個朋友相約在中間某個高鐵站,這是小學生常被“刁難”的兩地相向而行何時何地相遇之類的問題。生活中,沒有人會煞有介事拿出草稿本解方程演算一番,而是直接上網查高鐵的實時行程。但細思想來,類似這些看似無用的“刁難”輔以科學系統性,是我們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元素,奠定了我們的智慧與思維基礎,讓我們告別矇昧狀態。

同樣,應該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大學比如蘭大,大學生們會被要求學一些 “古老”的基礎知識,研究生們會被要求進行一些看似不近人情的科研訓練。而正是因為這些學習和訓練,讓我們的思維成熟起來、系統起來、活躍起來。知識有可能會變得古老,但前人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知識本身所折射出來的智慧歷久彌新。比如線性代數比量子力學來的悠久,但前者所反映出來的廣義空間概念,以及籍此係統建立的抽象思維,是幫助理解抽象量子力學的基礎。事實上,量子力學及其所折射出來的思想又成為了現代科學研究的基礎。我們要做的就是科學系統地汲取這些智慧,讓我們變得“聰明”,這就是我理解的“學”。毫無疑問,一代代學生的“學”在不停地鑄就並提升整個民族的智慧,而教育的內涵與責任在於保證這一進程的質量和效率,這也是我理解中的“學”。

以上純屬個人的一點體會,僅供參考。

龍文輝教授:學習使人聰明 | 治學大家談

作者簡介

龍文輝,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副院長。主要從事核結構的理論研究,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4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龍文輝教授:學習使人聰明 | 治學大家談

內容來源 | 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教務處

編輯 | 徐書樂

責任編輯 | 張田甜

主編 | 肖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