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中驚現頭蓋骨,有人提出DNA檢測,卻引起了曹操身世之謎

2009年,河南安陽宣佈發現曹操墓,此消息讓全國為之轟動,隨之,國家文物局將該墓列入“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可是對該墓的真實性社會各界一直爭論不休。該墓出土一個頭蓋骨最引人關注,經專家鑑定該頭蓋骨主人年齡60歲左右,而曹操活到66歲,所以考古界宣佈這頭蓋骨就是曹操的。此消息一出,輿論譁然,反對與疑問的聲音甚多。於是,DNA檢測技術就成為了驗證曹操墓真假的唯一辦法。據2010年1月21日《文匯報》報道,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宣佈向全國徵集曹姓、夏侯姓男性參與Y染色體檢測,眾多志願者報名採集血樣,可是,河南一方卻未同意對頭蓋骨取樣。

在這裡我們不對頭蓋骨的真假與DNA檢測的可能性作討論,復旦大學徵集曹姓的同時還徵集夏侯姓志願者,這讓人不能理解,曹操的DNA和夏侯姓有什麼關係?

曹操墓中驚現頭蓋骨,有人提出DNA檢測,卻引起了曹操身世之謎

曹操墓發掘現場

熟悉《三國演義》朋友都清楚,《三國演義》裡明明白白的介紹了曹操身出夏侯氏。第一回,曹操第一次出場,書中介紹曹操的父親是曹嵩,曹嵩本事夏侯姓,因被曹騰收為養子,所以改姓曹。第五回,夏侯氏兄弟第一次出場,書中對此二人的介紹就是曹操的兄弟,就是再次強調曹操父親曹嵩是夏侯姓,後改為曹姓。人們認為曹操身出夏侯氏,大部分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

古人寫史,從某種角度看都是圍繞著帝王家世寫的,可是,曹操身為曹魏的開山之祖,他的身世一直是個迷。《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含糊其辭地說:“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曹嵩,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就是說陳壽也不知道曹操的先祖是何人,可是前面又言之鑿鑿地說曹操是西漢相國曹參之後,曹參是西漢重臣,曹操又是曹魏奠基人,兩個重量級人物,相隔並不太遠,若有血緣關係,又怎會“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三國志》沒有交代明白曹操身世,卻使得曹操身世更加撲朔迷離。

曹操墓中驚現頭蓋骨,有人提出DNA檢測,卻引起了曹操身世之謎

曹操

那麼讓我們看看曹操本人是怎麼自我介紹的。曹操曾作《家傳》,自稱是“曹叔振鐸之後”,曹叔振鐸原名姬振鐸,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滅商後,為了周王朝政權永固,實行分封制,在封商舊臣曹挾邾時,將自己的弟弟姬振鐸封於曹邑,為曹伯,建立曹國,所以稱之為曹叔振鐸,姬振鐸便用國明作為自己的姓氏。曹操死後,曹植用《武帝誄》來維護曹操的身世,亦稱“於穆武皇,胄稷胤周”,說自己是周文王的後代。但是曹操孫子魏明帝在祀天昭文中說“曹氏繫世,出自有虞氏”,說自己是舜的後代,魏明帝直接否定了曹操的說法。

爺孫兩的祖先不一樣,這讓人困惑不已,究竟孰真孰假?就算明確了曹操是周文王或者舜的後代都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所有人祖先都是同族同姓。

曹操墓中驚現頭蓋骨,有人提出DNA檢測,卻引起了曹操身世之謎

曹操

《三國志》記載曹操的祖先是曹參,但是,無論曹操與後人分別交代了自己的遠祖,卻未提及近祖曹參。曹參是西漢開國功臣,劉邦稱帝后,論功行賞,曹參功勞僅次於蕭何,位居功臣榜第二。曹家有這麼一位祖先,從職位和年代來看,曹家肯定要選擇一個適當的場合來“曬一曬”的,可是,曹氏幾代人,包括曹操本人都未提及過曹參,那麼,我們就有充足的理由說曹操並非曹參的後人了。

為何《三國志》要說曹操是曹參的後人呢?筆者認為第一是陳壽也不知道曹操的身世,第二陳壽在寫作《三國志》的時候,為了維護曹操身家地位,總要找個能“罩得住”的祖先啊!

我們再回看一下《三國志》中“莫能審其生出本末”這句,陳壽給世人留下了一個嚮往的未解之謎。裴松之在注《三國志》時對這句做了解說:

曹操墓中驚現頭蓋骨,有人提出DNA檢測,卻引起了曹操身世之謎

裴松之《三國志》批註

《世語》與《曹瞞傳》二書都並非孤證,所以“曹操身出夏侯氏”這一說法為大部分人所接受。可是這一說法也有疑點。第一,曹騰在家排行第四,曹騰若無子嗣,選擇養子時,應該在子侄中選擇,不可能選擇了夏侯家,除非曹騰兄弟都沒有子嗣,如果按這樣說那麼曹嵩就是曹騰的子侄,那麼也是姓曹,並非夏侯氏。第二,曹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夏侯惇的兒子,如果兩人是兄弟,那麼就違背了“同姓不嫁”的傳統習俗。第三夏侯惇死後,曹丕為其發喪,按照當時的禮儀,天子給同族發喪應該在宗廟門之外。

以上三點肯定會被人反駁,可是“曹操出身夏侯氏”的觀點是來源於《曹瞞傳》與《世語》,先說《曹瞞傳》,《曹瞞傳》已經失傳,連作者的名字都無從知曉,創作時作者的出發點,和當時的社會背景無從考證。《曹瞞傳》裡記載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能有這麼多細節資料,成書應該早於《三國志》,也就是說應該是在三國時期,或者在曹操發跡之時。可是陳壽在編撰《三國志》時,對其不屑一顧,或者有其他的原因。《曹瞞傳》能出現在世人眼裡,是裴松之將其內容附註在《三國志》正文之後,所以《曹瞞傳》不能被列為史傳。至於《世語》,則是筆記體小說,與《三國演義》一樣北非史著,而是文學作品。那麼依託這兩部作品很難讓人認同

“曹操身出夏侯氏”一說。

曹操墓中驚現頭蓋骨,有人提出DNA檢測,卻引起了曹操身世之謎

曹操

其實有一人對曹操身世的說法很有權威,那便是袁紹,袁紹和曹操從小便是玩伴,彼此都知根知底,那袁紹對曹操的身世那毋庸置疑比其他人更瞭解了。官渡之戰時,袁紹的討曹檄文中有(這裡筆者就不全寫了,撿檄文重點來說下)“曹操父曹嵩,乞丐攜養……操贅閹遺醜”等語。此檄文原名“為袁紹檄豫州文”,此文是寫給劉備,可信度很高。

“乞丐攜養”四字揭露了曹操的身世,“乞丐”不是說曹嵩是乞丐,而是說曹嵩是曹騰找別人討要來的孩子;“攜養”便是領養。

至於領養的姓氏,袁紹沒有說,當時曹操與袁紹屬於交戰狀態,檄文不免帶有殺傷力,說的越明確,殺傷力就越強,如果領養於夏侯氏,那麼袁紹可以說是“夏侯棄種”,或者更有殺傷力的話。袁紹沒有這樣說,只有一種可能,就是袁紹也不知道曹嵩何姓。“操贅閹遺醜”這句說出了曹嵩的身世,“贅”本意為贅押,此句中指“贅子”,“贅子”在《漢書》和《辭海》等書中都有解釋,大致為“生活艱苦的人家,會賣子為奴來維持生活。”“閹”指的便是曹騰是太監,“遺醜”就是曹操是太監“贅子”曹嵩的後人。

曹操墓中驚現頭蓋骨,有人提出DNA檢測,卻引起了曹操身世之謎

曹操

由此可見,曹嵩身為“贅子”,出身貧困家庭,曹嵩的姓氏估計連曹騰都不知道,更別說曹嵩自己了,袁紹這裡的意思就是曹嵩不知道是從哪裡領養來的“雜種”,其實說的也是曹操。這樣就和《三國志》中“莫能審其生出本末”的記載相符合了。

《三國演義》中兩次交代“曹操出身夏侯氏”,首先受裴松之批註的影響,其次就是為了表現對曹操的“不友好”了。古人對身世和家世都很看重,比如:朱元璋在稱帝前說自己是朱熹的後代,劉邦的身世大家也都明白。而曹操曹魏開國之祖,父親是夏侯氏,後來被太監領養,按照封建社會的倫理來看,這很不光彩。《三國演義》尊劉貶曹,所以就不會放過“奸閹遺醜”的機會了,這樣就足以體現曹操並非正統,相反劉備的“皇叔”稱號更有號召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