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有三次消滅李自成的機會,可惜都被巧妙的錯過了

明末時期,陝西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李自成只是其中的滄海一粟。較早起事的有王嘉胤、紫金梁、高迎祥等。隨著明廷一波一波的鎮壓,最後剩下的主要兩支農民軍有張獻忠部和李自成部。

崇禎第一次消滅李自成的機會:

崇禎六年初(1633年),大批的農民軍由陝西轉移到山西發展,明廷派悍將曹文詔、左良玉、鄧玘來圍剿。五月,當時的農民軍盟主紫金梁被鄧玘所傷,不久死去。緊接著明廷把目標鎖定在了高迎祥和李自成身上。

高迎祥和李自成配合默契,避實擊虛,由山西轉移到河南。當時河南巡撫玄默並非等閒之輩。帶兵前來圍剿,與高迎祥和李自成展開了一場惡仗,雙方都有不小傷亡。河南巡撫玄默又四處調兵,高迎祥和李自成等農民軍陷入被動,在橫河被埋伏的官兵包圍,農民軍損傷慘重,李自成也中箭,險些被俘。而這時,明廷悍將曹文詔、左良玉、鄧玘等紛紛來響應,想一舉把李自成消滅在黃河以北。就這樣,高迎祥和李自成等農民軍活動範圍越來越小,處境十分被動,隨時有被消滅的可能。

為扭轉戰局,李自成出計詐降,派張妙手、賀雙全等人前往彭德(今河南安陽),求見由京城派來的監軍總兵官王樸、太監楊進朝、盧九德。王樸等人是受崇禎皇帝派遣,率京營兵六千前來圍剿農民軍,這幫宦官哪裡懂得用兵剿賊,更不懂得戰場形勢,見農民軍找他受降,大喜,連忙向朝廷彙報請功。王樸還下令,停止對農民軍圍剿,等待聖諭。

就這樣給了高迎祥、李自成喘息的時機,大股大股的農民軍集結到黃河北岸,正值十一月初冬,黃河上結了厚厚的一層冰,數萬農民軍浩浩蕩蕩渡過黃河,猶如脫韁野馬進入河南,從此開啟了一個新天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澠池渡”。

崇禎皇帝有三次消滅李自成的機會,可惜都被巧妙的錯過了

挺進河南

崇禎第二次消滅李自成的機會:

崇禎七年春夏交替(1634年),李自成等農民軍在四川接連受挫,在準備逃往陝西的過程中,誤入車廂峽(今陝西安康)。

崇禎皇帝有三次消滅李自成的機會,可惜都被巧妙的錯過了

車廂峽

車廂峽怪石林立,陡峭難攀,道路崎嶇不平,官兵只要守住峽口,農民軍只怕都要困死在這裡。當時的五省總督陳奇瑜指揮這場圍剿。在車廂峽受困了二個多月的李自成,又使出了詐降這一招。我想就是韓信、張良在這樣的處境下,計謀也會蕩然無存,也只剩詐降這一招了。可當時,上任僅僅五個月的陳奇瑜自以為大功告成,以為農民軍走投無路,是真的降了,便向朝廷請命。怎奈天真的崇禎皇帝居然也沒有識破這是詐降,竟接受了農民軍的投降,還有模有樣的為農民軍制定了返鄉方案。

當這些農民軍走出車廂峽的時候,猶如猛虎掙脫了鐵鎖,一路攻城略地,勢不可擋。

崇禎第三次消滅李自成的機會:

如果說崇禎皇帝錯過了第一次消滅李自成的機會是因為宦官讒言,錯過了第二次消滅李自成的機會是因為用錯了五省總督,那麼崇禎皇帝這一次可算用對人了。

崇禎十一年(1638年),明廷派洪承疇、孫傳庭圍剿李自成。這裡簡單說一下,洪承疇是個上馬能武,下馬能文的帥才,即使不諳時事的崇禎皇帝,也漸漸發現了洪承疇的閃光點,這次才任命洪承疇主抓農民軍圍剿工作。而孫傳庭也是一個能帶兵的將才,二人合力,李自成部險些被徹底消滅。

這一年,李自成從四川打回陝西,又從陝西轉入河南,洪承疇對李自成部窮追不捨,有意識的將李自成趕入潼關,而此時,孫傳庭在潼關設下層層埋伏。李自成不自覺的步入了潼關的埋伏。經過一場惡戰,李自成部幾乎全軍覆沒,最後只帶不到二十人逃進了山裡。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潼關南原大戰。

潼關南原大戰一結束,洪承疇和孫傳庭奉命火速趕往京城。因為正在這年9月份,清兵越過長城,直逼京師,崇禎皇帝大驚失色,命洪承疇和孫傳庭火速來京師勤王,這才給李自成喘息的機會。

崇禎皇帝有三次消滅李自成的機會,可惜都被巧妙的錯過了

李自成殘部

崇禎皇帝接二連三的錯過徹底消滅李自成的機會,最終釀成大禍。

李自成於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三月十九日攻入北京城,推翻了大明王朝,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今景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