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 為何人們對"平庸"兩字嫉惡如仇

前面解釋了"平凡"與"平庸"是近義詞,本質沒多大區別,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仍會視"平凡"為朋友,視"平庸"為敵人。

毫不誇張的說,中國的漢字應該是世界上最有深度意義的:一詞多用,一詞多解。不同的時間地點,不同的人物語氣都有不同的解析。只是"平庸"這一詞特別獨特,用在哪裡都是貶義,從誰的嘴裡說出都是不懷好意。

橫跨古今,"平庸"的用詞領域寬泛廣袤,可其表達的意義亙古不變。

古代形容皇帝昏庸無能說的是:昏庸的君主;形容醫術不高明者為:庸醫,形容無能的官員為:庸官……

現在形容一個國家政府無用也是用:昏庸無能之輩,蛇鼠一窩;形容無真才實學之學者為:庸才……

幾年前,朋友的兒子高考只上了二本線,當時朋友氣急敗壞,口不擇言,說他兒子就是一介平庸之輩,他兒子氣的面紅耳赤,怒目圓睜,恨恨回應道:"你才平庸!我是平凡好嘛!"

現在回想起來,說人平庸是說人無能,不學無術,是蠢;而說人平凡是說人很大眾化,很普通,沒什麼特色而已,兩者意義不可同日而語。

這應該就是人們對"平庸"兩字嫉惡如仇的原因吧!?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標點符號都有其不同的使用意義,看來學習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也祝願你我今生能脫離"平庸"的標籤。

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