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貴州“小學搖滾樂隊”老師:用音樂打破大山的孤獨

在貴州六盤水,地處海拔近三千米山區的海嘎小學,最近因一則“小學生搖滾樂隊”的視頻上了熱搜。

在來自貴陽、組過樂隊的老師顧亞帶領下,孩子們彈著吉他、敲架子鼓演出的一首《為你唱首歌》,頗具“搖滾範兒”。視頻被歌曲原作痛仰樂隊轉發後,引發共鳴。網友評論,被孩子們清澈、自信的眼神所感動。

“做這件事起初就是覺得音樂可以讓人快樂,”6月19日,顧亞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說,“山區裡的學生、老師本來就很孤獨,我覺得音樂可以讓我們更有動力去工作和學習,希望通過音樂讓大家開心起來。”

顧亞希望,即使有一天他不在學校了,也有更多人踴躍參與進來,把這件事傳遞下去。

對話貴州“小學搖滾樂隊”老師:用音樂打破大山的孤獨

2019年的六一兒童節,顧亞帶領孩子們在學校表演手鼓。受訪者供圖

談走紅

痛仰樂隊來聯繫我時,還想怎麼回事

新京報:什麼時候發現自己的視頻受到關注,包括被自己喜歡的痛仰樂隊官博轉了,當時什麼想法?

顧亞:我是幾天前看到微博熱搜,一下就蒙了。然後痛仰樂隊經紀人來聯繫我,我還想到底怎麼回事。受到關注之後其實有很多擔心,怕有一些不理解的人引起爭議。結果我跟學生講了之後,他們好高興,還笑我怎麼擔心那麼多。

新京報:視頻中孩子們演奏的都是搖滾樂隊常見樂器,能否介紹下你在這方面的學習背景和經歷。

顧亞: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歡器樂,大學專業是小學音樂教育。上大學那會兒從2009年就組樂隊,現在樂隊也還在,也參加過一些音樂節、一些演出,因為這些經歷有一些搖滾樂表演的經驗。

談教樂器

一次彈琴時,學生們從門縫裡扒著看

新京報:最初是什麼契機來到海嘎小學?剛來時對這裡和孩子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顧亞:我是2014年來到當地,最初在臘寨小學,當時遇到海嘎小學的校長。一次聊天時從他口中瞭解到,海嘎小學老師非常少,開班不足,很多家長揹負著沉重的經濟壓力,把孩子送到山下鎮上上學。他說他有一個夢想,就是帶一群老師回到海嘎小學辦完全小學。

後來,2016年我就來到了海嘎小學。剛來時對海嘎小學的第一印象是,孩子們怕生、不愛講話,見到老師就把頭歪朝一邊走了,不主動打招呼。

新京報:你在海嘎小學教什麼科目,為什麼想到教孩子們學樂器?孩子們的接受度如何?

顧亞:我在這裡一直是教語文,想到教他們學音樂,是因為剛來的時候學生很少和老師交流,感覺整個氣氛不是那麼好。然後也是一個契機,有一次,我在學校辦公室彈琴,發現很多小孩從門縫裡扒著看,就想要不要試一下,帶他們唱唱歌。

一開始我彈琴的時候他們很好奇,問這個樂器是什麼,叫什麼名字。後來有音樂課的時候,我就把樂器帶去課堂伴奏,教他們唱歌,感覺他們很興奮,有小朋友主動上來,用手指撥拉撥拉琴絃。後來就嘗試教他們摁一些和絃,彈一些旋律。

新京報:你主要教孩子們哪些音樂上的內容?看到視頻中有痛仰樂隊的歌曲,你怎麼選擇教學的曲目?

顧亞:除了器樂演奏,還會教一些最簡單的樂理知識。也不會說太多,不給他們壓力,只是在彈琴過程中簡單地設置一些樂理知識。主要是培養他們的興趣,讓他們覺得好玩。

痛仰樂隊本身是我很喜歡的樂隊,但選歌不完全是因為我喜歡,主要是覺得在我聽歌的範疇裡面,這些歌會更動人一些,同時演奏和絃孩子們會更容易上手一些。

對話貴州“小學搖滾樂隊”老師:用音樂打破大山的孤獨

2017年,顧亞和孩子們在教室裡合影。受訪者供圖

談組樂隊

希望他們長大後,想起來有個美好回憶

新京報:教學的過程中,和孩子們之間發生過什麼好玩的事情?

顧亞:孩子們整體表演的狀態很好玩。一開始,他們能簡單地把和絃彈出節奏。後來我就跟他們說,如果要給同學們表演,還需要舞臺表現力。孩子們開始嘗試搖晃身體那些舞臺動作。一開始他們很害羞,互相看,就笑場。還有唱歌的時候,我教主唱練聲,吹嘴唇發出“嘟~”的聲音,大家也會笑場。

新京報:聽說還有企業捐贈樂器?

顧亞:當時已經有七八十名學生,很多小朋友都想學,但樂器比較少,我就發朋友圈,讓朋友們看到這些孩子彈得是可以的,希望他們幫助。後來,陸續有公益組織、企業捐贈,最多的一批是2018年底,貴州遵義正安縣的一個吉他廠捐了200件樂器,包括木吉他、電吉他、貝斯、尤克里裡等等,然後學樂器的隊伍就龐大起來。

新京報:為什麼想到給孩子們組樂隊?

顧亞:琴多了之後,2019年3月就開始培訓,教他們組樂隊。當時因為一些同學學著學著就沒信心,感覺總是練基礎和絃,就想要不搞個小樂隊,刺激其他同學也想好好學,要加入樂隊。

一開始儘量把樂隊成員安排在同一個班級,一個班一個樂隊,沒有太正式的選拔,就是選樂感強、能力比較好的同學。後來因為精力有限,就重點培養五六年級,畢業以後交接給下一屆。

其實他們很多人可能畢業以後也不會繼續學音樂,只是希望他們長大以後想起來,會有一個美好的回憶。

談山區音樂教育

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把這件事傳遞下去

新京報:你在之前的採訪中提到,想通過這些視頻打破人們對山區孩子的刻板印象。你覺得音樂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顧亞:起初做這件事是覺得音樂可以讓人快樂,是一個讓每個人心境愉悅的工具。因為山區裡的學生、老師本來就很孤獨,我覺得音樂可以讓我們更有動力去工作和學習,希望通過音樂讓大家開心起來。

這個事情如果大家覺得是一股“熱量”,如果能讓更多山區的老師看到,希望能鼓勵大家,不要覺得自己很孤獨,還是能從很多細節的東西上找到一個愉快的心境,以快樂的心情去面對學習或工作。

新京報:之後在這方面還有什麼教學計劃?

顧亞:我相信這個事情是“可持續發展”的,即使某一天我不在這個學校,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踴躍參與進來,把這件事傳遞下去。

新京報記者 周依 視頻製作 郭薇

編輯 陳思 校對 吳興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