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品讀-第25篇-東漢版《拯救大兵瑞恩》

漢紀三十七-三十八(公元61年-公元84年)

東漢在漢明帝、漢章帝的治下進入盛世,牛羊遍野、倉庫豐盈,史稱明章之治。漢廷的勢力又重新進入西域,並有實力向匈奴發起挑戰。班超以一人之力攪動整個西域,在東漢初年書寫了一篇屬於自己的傳奇。

主要事件

  1. 東漢、匈奴開通互市,進行雙邊貿易。
  2. 漢朝設置度遼營,防備南北匈奴串聯。
  3. 漢明帝派人去天竺求取佛經。
  4. 廣陵王劉荊嘴炮謀反,自殺國除;楚王劉英意圖謀反,自殺。
  5. 漢明帝廷議後,派遣耿秉、竇固領軍攻擊北匈奴。
  6. 班超率三十六人天團出使西域,西域與漢朝恢復中斷65年的交往。
  7. 漢廷重新設置西域都護府,之後被漢章帝撤銷。
  8. 漢明帝駕崩、漢章帝即位。
  9. 班超依靠西域聯軍以及漢廷增援的一千多人,在西域縱橫捭闔。

主要人物:漢明帝、鄭眾、東平王劉蒼、寒朗、耿秉、竇固、祭彤、班超、廉範、耿恭、漢章帝、第五倫、範羌、馬防

東漢初年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姓中,終於出現了一位大多數人知曉的角色——班超,他的出現既是個人能力造就的,也是時代中應運而生的。時間就像滾動的巨輪,到了那個節點,必然會出現那些人、那些事。


小人物陸續

先看一個溫馨的小故事,楚王劉英意圖謀反被告發後,從楚王的府中搜出一份天下名士的名冊。冊中有現任吳郡太守尹興,漢明帝大怒,把尹興及其下屬五百多人都押到廷尉(司法部)受審。大部分人在嚴刑拷打後死去,只有門下掾陸續、主簿梁宏、功曹吏駟勳身體素質好,一直挺著不改口供。

陸續的母親從吳郡來到洛陽,作了食物送給陸續。陸續以往雖遭拷打,言辭神色從不改變,但面對飯菜卻痛哭流涕,不能自制。審案官問是何緣故,陸續說:“母親來了,而我們不能相見,所以悲傷。”審案官問:“你怎麼知道她來了?”陸續說:“我母親切肉無不方方正正,切蔥也總是一寸長短。我見到這食物,所以知道她來了。”


中華書局《資治通鑑》文白對照版

審問官把此情此景如實上報,觸動了明帝,於是赦免了他們。明帝這個人,聰明睿智,但也正因為如此,為人苛責。楚王一案,牽連甚廣,後來寒朗與馬皇后勸諫,才使得明帝醒悟。

同時,明帝也是一個性情中人。有一晚,夢見光武帝與陰太后,一家人歡聚依舊。午夜夢迴,淚溼衣襟,第二天便去拜祭。回宮後,去他母親陰麗華的寢宮,看到梳妝檯依舊,但是母親已故去,又放聲大哭。

由此,也能理解這個人為什麼會因為陸續的一句話而赦免了眾人。同時,也明白漢明帝為什麼四十一歲就走了,所謂“剛極易折、情深不壽”。


班超出使西域三連擊

班超帶著他的三十六人天團正式登場了,在漢明帝派遣耿秉、竇固攻擊匈奴後,竇固順勢派遣班超、郭恂出使西域。

資治通鑑品讀-第25篇-東漢版《拯救大兵瑞恩》

第一站,他們到了鄯善國。一開始,鄯善國王以禮相待,但突然有一天開始變冷淡了。班超敏銳的察覺一定是北匈奴使者也來了鄯善國,鄯善國王正在猶豫往哪邊站隊呢。於是班超召集全部屬員共三十六人飲酒,酒至半酣,便上演了這樣一番對話:


超曰:“卿曹與我俱在絕域,今虜使到裁數日,而王廣禮敬即廢。如令鄯善收吾屬送匈奴,骸骨長為豺狼食矣,為之奈何?”官屬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從司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


中華書局《資治通鑑》文白對照版


就在此夜,三十六人奔襲三十里至匈奴營地,順風縱火,一舉殲滅匈奴使團一百三十人。經此一役,鄯善國震恐,他們老大表示:“願屬漢,無二心”,接著就讓親兒子入漢廷做人質了。

第二站,班超依舊只帶了三十六人到了于闐國。初到之時,由於于闐是個大國,看不上班超這區區三十六人,因此對待使團很冷淡。于闐國的國師宣稱漢朝使團得罪了天神,需要用使團的一匹馬來祭天。班超獲知底細後,回覆可以給馬,但需要國師親自來取。等國師來了之後,立即將國師斬首。這下把于闐王給震住了,同時早已聽說班超在鄯善國斬殺匈奴使者的事兒,於是就坡下驢,殺匈奴使者表達誠意,歸附漢朝。由此,西域諸國紛紛派遣王子去漢廷為質。

第三站,班超來到了疏勒國。當時,疏勒王已被龜茲國王殺死,現任國王是龜茲人。瞭解到這一點,班超讓手下田慮在疏勒王接見時,出其不意的綁架了國王(好像有點無恥,呵呵),並召集疏勒全體文武官員,立前任疏勒王的侄子為新王,得到疏勒國全體國民擁護,一舉拿下疏勒國。

此後,班超帶領屬下,利用西域三十六國本身的矛盾,縱橫捭闔,拉拉打打,使得漢廷的影響力遠至西域。


班超在西域的這三次神操作,平心而論,個人能力與膽魄確實nb,普通人是做不到的。第一沒這意識,第二沒這智慧,最關鍵的沒這膽識。但他的猛是基於一個大的背景下,沒有這個大的背景,三十六人不可能僅僅因為斬殺了匈奴使團而震住一個國家,哪怕這個國家再小也不可能。

這個大的背景有幾點:


第一, 漢武帝時期,漢朝在西域用兵,多次發動幾萬人的遠征滅國。事情雖然過去了一百多年,在西域人的心裡還是留下了“漢朝惹不起”的陰影。


第二, 就在班超出使西域之前,漢朝先是出動幾路大軍主動攻擊北匈奴,接著又擊敗了車師前後兩部,車師國投降,軍事壓力給足。


第三, 西域各國本身就有歷史矛盾,中小國家想依附漢朝避免被大國吞併,大國又怕漢朝聯合多箇中小國家把自己滅了,因此互相牽制,給了班超很大的迂迴空間。

可以說:並不是班超成就了這段歷史,而是歷史選擇了班超。沒有班超,也許並不會有這些驚心動魄的故事,但漢廷的勢力也終將席捲西域。


東漢版《拯救大兵瑞恩》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第八團堅守西域孤城,幾致全軍覆沒,這個故事的原型我認為來源於東漢。

公元74年,東漢在西域重新設立都護府,並任命了西域都護陳睦、戊校尉耿恭、己校尉關寵。西域兩個大國焉耆和龜茲不想放棄在西域的主導權,便聯合匈奴進攻西域都護府。此時漢明帝正好駕崩,朝中沒有派出援兵,於是車師國也反叛了。是時,關寵被匈奴車師聯軍圍困於柳中城,耿恭被匈奴兩萬人圍困於疏勒城。在被圍城幾個月後,漢軍糧食殆盡,孤城之中也只剩下了寥寥數十人,耿恭火燒匈奴使者表明絕不投降的心志,手下將士也同仇敵愾,所以匈奴大軍依舊攻城不下。

關寵上書求救,朝中大佬們在一番辯論後,司徒鮑昱一句話決定了廷議的結果:


“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誠令權時,後無邊事可也。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如今派人前往危險艱難之地,發生了緊急情況,便將他們拋棄,這種作法是對外縱容蠻夷的暴行,對內傷害效死的忠臣。果真要衡量時勢而採取權宜之計,以後邊界太平無事則可,若是匈奴再度侵犯邊塞作亂,陛下將如何使用將領!”


中華書局《資治通鑑》文白對照版

亂入一句,很多人並不明白這個道理,用人時千好白好、用不著時便翻臉不認,寒了人心,散了隊伍,如何做成大事?“不拋棄、不放棄”是一個國家對每一名士兵的承諾,是大洋彼岸對Ryan的承諾,也是2000年前漢朝對於戍守邊關將士的承諾。

於是漢章帝徵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士兵,聯合鄯善國,共七千人前往救援。這七千人在車師國斬首三千八百人,逼降車師,解救了被圍困於柳中城的己校尉所部(校尉關寵戰死)。忌憚於匈奴的實力,又因為柳中城與疏勒城隔著幾百裡,兩城之間橫亙著天山,天山上積滿冰雪,所以大家商議後決定退兵。

時勢造英雄,又一位猛人站了出來。他就是耿恭派遣的使者範羌,範羌一再懇求大軍救援,於是眾人便分了兩千士兵給他孤軍深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也只有一個隊伍中生死與共拼殺出來的兄弟,才願意脫離死地後又義無反顧的回去救援,這就是袍澤間的信任與友情。《長安十二時辰》第八團那求救兵不至,又返回孤城的軍士,與範羌何其的相似。

最終範羌率領兩千士兵踏雪翻山來到疏勒城下。範羌在城下大喊:“我範羌也,漢遣軍迎校尉耳。”就這一句,城內城外哭聲一片。救兵到時,城中僅剩二十六人。一路且戰且退,等到了玉門關,耿恭所部只剩下十三人。十三將士歸玉門,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一篇。


“恭以單兵守孤城,當匈奴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百千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


中華書局《資治通鑑》文白對照版

這一幕,堅守疏勒的數百東漢將士值得被銘記、仗義執言的司徒鮑昱值得被銘記、率孤軍救援的範羌值得被銘記,就連坐在朝堂之上的漢章帝劉炟也應被銘記,因為他不曾放棄一群曾為東漢赴湯蹈火、如今陷入死地本可被放棄的棄子們。

借用范曄在《後漢書-耿恭傳》裡的評述來為此篇結尾:

“餘初讀蘇武傳,感其茹毛窮海,不為大漢羞。後覽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覺涕之無從。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