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流淚唱“後來”的她,唱歌演戲寫作,她仍是當年的奶茶呀。

4.17日,劉若英舉行線上演唱會,她身穿白色翻領襯衣搭配卡其色寬鬆長褲,扎著低馬尾,看上去青春知性,然而搜索一看劉若英竟然已經是50歲的人了,可她看著還是那個溫柔的奶茶。唱著彷彿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

那個流淚唱“後來”的她,唱歌演戲寫作,她仍是當年的奶茶呀。

初知劉若英時,以她就是歌手,後來知道她是演戲的,再後來在雜誌上看到劉若英的文章,知道他還是業餘作家。她的書和她的歌一樣,都是微微的敘述,奶茶只有一杯,冷冷熱熱,醇醇淡淡,全在一杯裡。

作為歌手的她

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劉若英今晚唱的很多歌都是經典中的經典,能讓人產生共鳴,很溫暖的感覺。當旋律響起,內心世界波瀾起伏,眼淚在眼眶打轉!很多人還是聽著聽著哭了,哭著哭著跟著大聲唱起來了!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熟悉的旋律響起,彷彿回到那年夏天,用mp3聽歌嬉鬧的歲月。

那個流淚唱“後來”的她,唱歌演戲寫作,她仍是當年的奶茶呀。

年少時聽《為愛痴狂》,然後感慨《後來》,一首《成全》讓人醒悟,再到以後的《一輩子孤單》,當年青春年少 聽歌總是覺得旋律好聽就喜歡它,而後來再聽就是它的詞可以這樣深入人心。

她的歌唱給我們聽,彷彿也是唱給自己聽。

1990年,21歲的劉若英因緣際會的認識了陳昇,隨即加入了滾石唱片,跟隨陳昇學習流行音樂與創作並擔當他的助理。陳昇是劉若英的前輩和老師。在擔當助理的時候,因為劉若英的英文名字叫Rene,讀起來的發音結尾類似“奶”,陳昇覺得叫著彆扭,就改叫她奶茶。

那個流淚唱“後來”的她,唱歌演戲寫作,她仍是當年的奶茶呀。

劉若英喜歡陳昇嗎?當然。一個初入茅廬的姑娘,陳昇這個恩師幫了她那麼多,她很可能會把這種好給當成喜歡。劉若英一度是把陳昇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的,她的心除了他就再也藏不下別的男人。

陳昇是喜歡劉若英的,這種喜歡不同於男女之間的那種喜歡,而是一種欣賞、愛才。如果更頻繁接觸,不加控制,很可能會發展成為男女之間的那種喜歡。但是他不能讓這種感情繼續發展,不然如何收場?兩個人之間因為頻繁接觸會產生感情,但是不經常見面,再深的感情也會淡忘。陳昇是家室的,所以即便對劉若英有好感,他也是選擇及時扼制愛情的發生。一旦繼續發展,對他、對劉若英,以及對他的老婆都不好。

那個流淚唱“後來”的她,唱歌演戲寫作,她仍是當年的奶茶呀。

關於劉若英的愛慕,陳昇一直都控制的很好,在1996年的時候,陳昇選擇終止了他們之間的合作關係。既然劉若英已經在事業上大有成就,陳昇索性就放飛了她,他跟劉若英說:“你可以離開我了,不要再粘著我了。”

劉若英很好的一點是什麼?她自始至終也尊重陳昇,雖然喜歡但不會讓他為難。知道陳昇的態度之後就選擇所有的苦自己一個人承受,雖然愛著但是不去打擾他的家庭。

那個流淚唱“後來”的她,唱歌演戲寫作,她仍是當年的奶茶呀。

她的歌就像是敘事一個人的戀愛故事,從開始到結局,歌聲沒有聲嘶力竭的哭喊,只是在敘述追問,既有一種溫和的堅持,又不失犀利,寫給勇敢追愛的人唱,寫給愛後悔的人唱的,寫給釋懷的人唱。

作為演員的她

劉若英1995年以《我的美麗與哀愁》出道,亦以專輯《少女小漁的美麗與哀愁》開始涉足音樂領域,主打歌《為愛痴狂》獲得第3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歌曲獎。為以後的歌唱事業奠定了基礎。


那個流淚唱“後來”的她,唱歌演戲寫作,她仍是當年的奶茶呀。

估計內地知道劉若英是在《天下無賊中》瞭解的,然後在1995年電影《少女小漁》以及後《美麗在歌唱》《徵婚啟事》《夜奔》劉若英均獲得國際獎項,1997年憑藉與演員斯琴高娃合作的古裝劇《日落紫禁城》進入內地觀眾的視野,2000年和黃磊周迅合作,以電視劇《人間四月天》打開在內地的知名度。


那個流淚唱“後來”的她,唱歌演戲寫作,她仍是當年的奶茶呀。


那個流淚唱“後來”的她,唱歌演戲寫作,她仍是當年的奶茶呀。


讓劉若英更被觀眾熟知是2001年《粉紅女郎》中的“結婚狂”,《一輩子的孤單》就是這部電視的片尾曲。

那個流淚唱“後來”的她,唱歌演戲寫作,她仍是當年的奶茶呀。

基本到17年劉若英斷斷續續都會在電影電視舞臺劇作品中出現,18年指導了自己的電影《後來的我們》在中國上映,講述男女主角歷經戀愛、分手、錯過、重逢的故事。將一個男孩在戀愛中的顛簸與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更讓不少男性觀眾充滿代入感。

作為業餘作家的她

2002年劉若英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詩文集《一個人的KTV》,此書在臺灣出版後,頗受讀者喜愛,被稱為一本有著豐富的痛苦的快樂者的心靈檔案。坦白、純粹、摯情……劉若英在書中敞開心扉,用文字暢談愛情,詮釋幸福。

那個流淚唱“後來”的她,唱歌演戲寫作,她仍是當年的奶茶呀。


2004年劉若英出版了一本講述了很多身邊人的有關愛的故事,也表達出自己想要談戀愛的心情的書《下樓談戀愛》劉 若英回憶她跟張艾嘉合作電影《203040》的時候,張艾嘉在看完影片的第二天,一見她就說:"我覺得你應該 去談戀愛,你的臉上拍出來都是冷色調,一點也沒有女人談戀愛的甜蜜……"當這些前輩們認為 "缺乏愛情" 是她表現不佳的原因時,劉若英開始糊塗了。她甚至捫心自問:"戀愛?誰不想呢?可是戀愛不是一個人的事 啊!被你們說得那麼招之即來,好像下個樓就可以找到對象似的……"於是,《下樓談戀愛》這個書名就誕生 了。

那個流淚唱“後來”的她,唱歌演戲寫作,她仍是當年的奶茶呀。

劉若英說:"或者你會說我想談戀愛想瘋了――樓梯在哪裡都還不知道,就以為下了樓就搞得定。但我就 是喜歡這個名字。"

後來2006年的《我想跟你走》有點不一樣了,第一是因為,書中不少插圖都是劉若英自己的攝影作品;第二則是因為,這本書的文字格外的真實。讀它,你會覺得跟劉若英貼得很近。

那個流淚唱“後來”的她,唱歌演戲寫作,她仍是當年的奶茶呀。

我想跟你走插圖

祖父劉詠堯,同胡宗南、杜聿明、陳賡、左權、徐向前同為黃埔一期同學,同聶榮臻、葉挺為黃埔三期教員,國民黨陸軍上將,國民黨政府“國防部代理部長”,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劉父則是海軍艦長退役。在家中三個小孩裡排行老二,另有一姊及一同父異母的弟弟。2歲的時候,父母離婚,曾被寄養在一個遠房親戚家裡,經常被打罵,後由祖父母照料。這些經歷讓劉若英變的更敏感、更細膩,在對待感情上更加慎重。

那個流淚唱“後來”的她,唱歌演戲寫作,她仍是當年的奶茶呀。

我想跟你走插圖

睽違五年,書寫的劉若英回來了。她用14篇散文、3篇小說,談著各種"愛"。用52則詩作,抒發她日常行止間的種種感懷。劉若英說:寫作是誠實地面對自己透過她的創作,你能穿透銀幕,從文字與攝影作品中,窺見五年來她所行過的心情與旅行軌跡,在紙頁上一點一滴匯聚成真實又感性的──《我的不完美》

那個流淚唱“後來”的她,唱歌演戲寫作,她仍是當年的奶茶呀。


那個流淚唱“後來”的她,唱歌演戲寫作,她仍是當年的奶茶呀。

正如她自己所說:"劉若英唱過一些歌, 有紅的 、有不紅的 。演過一些戲 ,有好的 、有不好的。出過幾本書 ,都是誠實面對自己的字句,感覺做過很多事情 ,卻仍感覺不足夠感恩生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