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遇見王家山

孫明輝/文圖

有朋友相約,去了一趟王家山。與許多山村一樣,從村名就可知曉一二。村民姓王,居住在山上。如今,王家山與西山頭村合併一個行政村,叫茶豐村。

王家山,背東朝西,已是上午八點多,對面山岡的西山頭村,早已沐浴在一片明燦燦的陽光中,而王家山似乎還處於初醒。石臼裡結著厚厚的冰砣,地時原的菜也覆著一層茸茸的霜花。樹上錯落橫斜的枝幹,在藍天的映襯下,如是一幅素描畫。

冬日,遇見王家山

村裡的老年人說,早在四百年前的明代,王氏先人就來到這裡定居繁衍。別小窺這個小村,它可是“燕窠地”。仔細一瞅,村居依山而建,呈扇狀散落開來。還真像是一隻展翅的燕子。村中有一口不大的水塘,村裡稱之上塘。

冬日,遇見王家山

村口立著一棵苦楮樹。苦楮樹的樹齡與村齡一樣,是王氏先人栽下的,歷經四百多年的風霜雪雨,枝葉依然繁茂,儘管它粗大的軀幹已經空虛,可樹根依然盤錯,綠葉層層疊疊。古樹旁有一座小廟,叫三皇廟,一間小屋,裡面供奉的神像卻不少,他們與村民相依相伴,護佑著小山村的平安。

九點光景,陽光才從後山頂上透射出來,漸漸地就照在滿是白霜的瓦礫上。山岡上的茶樹苗上的粉霜,很快融化,舒展得可人。這些茶樹,清明過後,便可採摘。那是一個茶香滿村的時候,剛從花園摘採下來的青茶,就被上門來的新昌商客收購一空。光是茶葉,每年一戶人家都有上萬元的收入。村後還有許多高高的板粟樹,秋後可採摘。近些年板粟的收購價不高,讓村裡人有些沮喪。

和熙的陽光,漸漸漫延到村巷。屋前的竹杆上,掛著長溜的醃臘肉,紅白相間,在陽光下透出誘人的色澤。過去延續下來的老技藝,村裡人仍在堅持。雖然如今想吃肉不再是一件難事,沒必要再用這樣的方法儲存豬肉,可老手藝畢竟是一個鄉村的記憶,何況還有不可言語的味道。10斤鮮肉,1斤的鹽,將鹽在豬肉的外表拭擦後,放在陽光下曬。鮮肉在鹽和山村陽光的作用下,成為山裡人餐桌上的美味。不添加任何的東西,在冬日裡曬上七八個太陽,就可以成為鮮香的臘肉。放個兩、三年都不會變質。切下幾片放在鍋中一炒,幾間屋子以外都能聞到那濃郁的香味。

冬日,遇見王家山

村民自豪地說,早在八十多年前,村裡就辦起了王家山小學,校址就在祠堂裡,可見王家山村看重耕讀傳家。學生來自本村和周邊村,每天教室裡都會傳出朗朗的讀書聲。村中小學一直辦到十多年前,才併到鄉中心校。

祠堂辦小學,祖先牌位就遷放在“大道地”供奉。大道地,原有五間二層樓,牌位就放在中間的一間。院子鋪就的卵石子,都是從山下崔岙溪擔來的,人稱“荷花地”。如今,的“大道地”已是房屋坍塌,只剩地基。可幾位老人說起“大道地”的往事,還是神采飛揚。曾幾時這裡可是村中最熱鬧的地方,外村來舞獅子,戲班來唱戲都在這裡。戲臺,也就是兩隻稻桶覆撲個身,上面擱上幾塊門板而已,可留給村裡記憶與這冬日的陽光一般,暖融融的。在空曠的遺址上,似乎能聽到舞獅子的鑼鼓聲,“咿呀呀”唱戲聲。

冬日,遇見王家山

幾座混泥土結構的新樓,與磚木結構的老屋相互交織。可村裡人心中最顯赫的民居是一座稱之為“新屋”的院子。在村的最上端,大門朝南,門楣上有兩個“戶對”。院子不大,二層樓屋,一方是圍牆。二樓廊上圍有木欄,雀替木雕花紋是草葉龍。從建築樣式看,最遲也是建於民國初年。居住在“新屋”的主人說,砌“新屋”的老太公,既不是做生意的有錢人,也不是有勢的官員,而是一位教書先生,不由地令人有些驚訝。

冬日,遇見王家山

與“大道地”一樣,新屋也曾充當過集體屋的角色。板壁上留下的兩幅彩色繪圖,引人注目。一幅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抬大南瓜的豐收場景;一幅是一個女人身扎採帶,手持馬鞭,載歌載舞的場景。村裡人說,是小學校的老師畫的。表達的是那個時代的嚮往,肚子能吃飽,有戲看,就是幸福生活的全部。板壁上還寫有“食堂很好”的口號。當年“吃食堂”時,全村老少都端著碗到這裡吃飯。這裡也曾是村裡的電影院,牆上還貼有幾張電影海報。放電影時,圍牆上扯掛起白幕,電影機架在堂前,村裡人坐在沿階上看,下起雨來也不妨礙,頑皮的孩子還會撒開腿,“蹬蹬”地跑到樓上趴在木欄杆看。

冬日,遇見王家山

村後山灣有一片片的梯田,灌溉全靠老天,再就是山上的泉水,今天還能在田坎下看到一個個小水坑。上世紀六十年代山上開始造水庫,村裡的勞力都派去築壩,用竹編的畚箕擔泥,用滾石碾壓夯實。可是水庫的蓄水量有限,遇到大旱,村裡人還是有些恐慌。儘管崔岙溪就在山下,可是到溪中取水,來回就要個把鐘頭。

臨近過年,老人們說起“丈二火棍望一節”的民諺。這“一節”也就是指“過年”。山裡人很看重過年。大年三十,白天祭拜天地的豬頭,煮熟了就是年夜飯的佳餚。一家老少圍坐著,聽著屋外的炮仗聲,喝著滾燙老酒,咀嚼著香香的豬頭肉。正月十四的夜晚,成群的孩子,挎著袋子,挨家挨戶討“雞”。小山村人的幸福年就是這麼簡單。

冬日,遇見王家山

離開村子時,王老伯對我說,我都88歲了,別樣都無所求了,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建好環村公路。說話間,他的眼裡滿是希冀。

對面山岡的西山頭村,每年秋天辦柿子節,人氣火爆,也給王家山人內心衝擊很大。池塘邊的村會議室,王家山村第一書記、城裡工作的年輕人與村幹部一起,正商議著鄉村振興的事。相信在不遠的時候,一條公路,如是綵帶一般環繞著“燕窠地”。下山時,陽光依舊明亮,微風中飽含著草汁的清香,我忽然感受到一股春天的氣息。

冬日,遇見王家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