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工將迎來大未來,這就是大慶進軍“國家級”的產業底氣

大化工將迎來大未來,這就是大慶進軍“國家級”的產業底氣


站在新的起點上

大慶瞄準新航向

以“油頭化尾”為抓手

做精“化尾”

打造百萬噸級化工新材料

百萬噸級精細化學品

五百萬噸級橡塑三大產業集群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和石油價格一瀉千里這兩隻“黑天鵝”對全球經濟發出連環暴擊,讓原油市場、金融市場等產生了巨大波動。

回望石化行業,2019年,行業運行穩中有進,但仍受困於市場價格大幅波動、單位成本高位運行等問題。2020年,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防疫成常態、油價低位震盪的雙重壓力下,既面臨著嚴峻挑戰,又有著難得的機遇。

石化產業是大慶最大的接續產業,隨著一個個“化尾”項目的開工建設,大化工將迎來大未來

大化工將迎來大未來,這就是大慶進軍“國家級”的產業底氣

化工產品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說起石油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直觀感受就是油價的漲漲跌跌。事實上,石油不僅僅是一種能源,它除了驅動著現代工業的高速運轉和進步外,還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著便利。

大化工將迎來大未來,這就是大慶進軍“國家級”的產業底氣


一滴石油能變成什麼?能變成汽油、煤油、柴油等產品,成為汽車、飛機不可缺少的動力燃料;能變成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成為衣服、飲料瓶;也能變成化肥、農膜、食品添加劑、香料、醫藥等等。

這種轉化過程統稱為石油化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石化。

毫不誇張地說,人們的生產生活離不開石化。以這次疫情為例,無論在疫情暴發初期,還是阻斷病毒傳播的攻堅階段,亦或是防控疫情新常態的當下,化工都為防疫抗疫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疫情發生後,各種防疫物資變得十分緊缺。消毒液是防疫物資中使用最多、最廣的物品。大慶石化實業公司憑藉以往的配製經驗,用最快的速度配製出了消毒液,經檢驗完全可以代替84消毒液用於生活物品的消毒使用。

疫情持續擴散導致醫療物資供應非常緊張。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大慶石化開發公司在保證原生產數量不變的前提下,全力組織生產運輸醫用氧氣,全力保障大慶市各大醫院醫用氧氣供應。

大化工將迎來大未來,這就是大慶進軍“國家級”的產業底氣


1月24日,接到緊急配製應急消毒所用的酒精的任務後,大慶石化公司質量檢驗中心立即組織黨員骨幹投身到試劑的配製工作中。他們快速領取所需物資,清洗玻璃器具,精準計算配比,並準確稱量稀釋,做好分裝標識等工作,及時高效地完成了9000mL消毒用酒精的配製。

疫情期間,我市之所以能為市民提供免費酒精,是因為大慶博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人機連軸轉。工人由原來的兩班倒調整為三班倒,全力保障生產,同時,為了疫情防控的醫用需要,企業及時調整生產類型,由原來生產95%酒精及時調整為75%醫用酒精。

疫情期間,口罩“身價倍增”,成為全民搶購的生活必需品。記者瞭解到,口罩最重要的原料為熔噴布,而熔噴布又以聚丙烯為主要原料,合格的聚丙烯材料內部有極多的孔隙,在保障使用者呼吸順暢的同時還可以吸附各種微粒。一噸熔噴布大約可以生產一次性口罩100萬個,如果是醫用的KN95口罩,大約是50萬個。

醫療物資保障,離不開運力的保證。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央企第一時間給出承諾——油品供應不斷供、不漲價。

作為燃料,石油可能會被更清潔的能源替代,但作為一種礦產,它存在不可替代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未來石油可能會超出能源的範疇,作為化工原料更廣泛地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向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進軍

作為大慶最大的接續產業,石化是大慶榮耀的昨天,是孜孜以求的今天,更是明天和希望。

我市與駐慶央企通力合作,幾番專家論證、智慧碰撞、凝聚共識後,2017年9月21日,《大慶“油頭化尾”產業實施方案》正式出臺,鎖定“東北地區重要的乙烯和芳烴生產基地”“世界最大的油田化學品生產基地”目標。

站在新的起點上,大慶瞄準新航向,以“油頭化尾”為抓手,引領和推動大慶轉型發展進入新境界。

大化工將迎來大未來,這就是大慶進軍“國家級”的產業底氣


乙烯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主要標誌,可帶動塑料加工、石油樹脂、醫藥製劑等十餘條下游產品鏈,是所有煉化產業中對下游拉動效應最高的產業。2018年6月6日,大慶石化120萬噸乙烯項目全面開工。2019年,生產乙烯128.8萬噸,乙烯產量首次實現120萬噸達產。充足的乙烯“龍頭”原料,為下游化工產業鏈延伸、集聚、增值創造了條件。“大乙烯”撐起了“化尾”升級改造的半壁江山。

向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進軍,大慶市有清晰的路徑,那就是做精“化尾”,打造百萬噸級化工新材料、百萬噸級精細化學品、五百萬噸級橡塑三大產業集群。

2019年6月30日,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石油石化產業發展科技論壇在大慶市舉行,來自國內的頂尖石油石化科技大咖、知名院士、學者進行深入研討。中國石化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首席科學家張明森在題為《變原料優勢為產品優勢——大慶“化尾”戰略之思考》的主旨報告中說,大慶“化尾”產業政策機遇和資源優勢獨具,只要眼界足夠寬、規模足夠大、產業鏈足夠長、產品設計足夠合理,就有條件進入全國頂級化工基地行列。

事實上,大慶高新區正在把專家們的思考變為現實——堅持把有效承接原料作為發展“化尾”產業的重中之重,突出規劃先行,確保“頭尾相連”“頭大尾長”。

圍繞“油頭”產品結構所確定的工藝路線和產品路線,著力打造新材料、精細化學品、橡塑三個超百萬噸級的“化尾”產業基地。百萬噸化工新材料基地重點發展新型顯示材料、碳纖維、新型建築功能材料、醫藥衛生防護材料;百萬噸精細化學品基地重點發展鑽井、採油、油田化學品、集輸用化學劑、橡塑增塑劑;百萬噸橡塑基地重點發展汽車化學品、農用化學品、管材和食品級包裝材料。

做大“油頭”、拉長“化尾”,高新區石化產業促進中心不斷延伸“化尾”產業鏈條,全力招商引資,華垣化工C5C9綜合利用項目、山東道恩熔噴布項目、氯化石蠟項目、吉化星雲光氣法聚碳酸酯項目、金正環保大慶市雜鹽資源化利用項目、天然氣制乙烯項目等進展有序。

下一步,將按照石化產業招商圖譜,在疫情緩解後,陸續赴山東、江蘇、浙江、四川等省,以精細化工園為依託,開展駐點招商,重點圍繞尚未“進區入園”的化工企業和長江流域待搬遷的化工企業開展招商推介工作;圍繞大慶石化產業“十四五”規劃“減油增化”總思路、緊盯大慶石化新增70萬噸乙烯項目等項目,共同謀劃下游原料招商引資。

就在不久前,大慶石油石化配套產業園丙烯下游產業聚集基地正式對外招商,入園企業享有每年8萬噸聚丙烯原材料供應。

大化工迎接大未來。預計到2025年,大慶石化產業將新增銷售收入1000億元、稅收100億元,石油石化產業銷售收入將達到3000億元以上,牢牢穩住大慶轉型發展的“壓艙石”。


疫情過後,化工行業將發生六大變化

疫情催生了傳統商業迭代升級,對於化工行業來說,疫情過後,將會發生哪些變化?八一農大經管學院戰略管理專家、教授韓光鶴給出了他的解讀。

在他看來,疫情後,化工行業將發生六個變化。

一是傳統化工企業將加速向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疫情蔓延下,凡是人員聚集的行業或領域都受到很大沖擊。用工密集的化工企業因人員短期難以復崗造成復工緩慢,生產負荷也難以在短期內恢復。相信疫情過後,化工行業智能工廠建設將蔚然成風,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二是穩健經營的理念將成為主流。疫情發生後,不少企業反映原料支撐不了半個月、現金流支持不了兩個月……企業經營的風險暴露無疑。雖然國家出臺了各項扶持政策,然而,查漏補缺,深挖洞、廣積糧才是企業積極自救的好辦法,建立起應對各類風險和突發危機的長效機制,穩健經營。

三是打造自主物流體系。物流受阻,是疫情發生後很多能源和化工企業集中反映的問題,這其中既有地方管理部門因檢驗檢疫的需要出臺特別限制舉措的原因,也有企業自身沒有自主物流體系、嚴重受制於社會化運輸服務的原因。疫情過後,針對自主物流體系這一短板和風險敞口,相信不少實力強的大企業將探索自建物流體系,實現自建物流與已有業務的融合協同。

四是化工企業信息化快速升級。信息化是支撐化工行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有力武器,即使面對疫情等突發情況,企業也能具備一定的抗衝擊能力,加快響應速度。

五是化工企業的數字化意識會越來越強。數據是戰略資源,數字化技術的深層次應用,可以幫助化工企業提高員工的協作效率,提高生產與運營的透明度,幫助企業更高效地應對市場需求的波動,縮短新產品上市週期,乃至創新商業模式,由賣產品轉向賣產品使用的服務。而數字化轉型最根本的價值,是能夠幫助製造企業的各級領導真正全方位洞察數據,從數據中看出正確的趨勢。

六是企業會越來越重視科學規範的精細管理。重生產經營、輕基礎管理;重計劃、輕落實;重產品、輕營銷……這些粗放的管理都是化工企業發展的絆腳石。在石油界熊市的時候,要保住效益,企業只有重視科學規範的精細管理,通過增產降耗、引進先進的科學理論和管理方法,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

提升石化產業系統性抗風險能力

化工行業是支柱產業,在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化工企業經營狀況受能源價格影響程度較大,經常面臨原材料價格暴漲暴跌和產品價格暴漲暴跌的狀況,企業經營極不穩定。如何提升石化產業系統性抗風險能力,成為化工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東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薛紅燕認為,應發揮優勢、增強產業鏈韌性,提高抗風險能力。她表示,產業鏈韌性是經濟韌性的關鍵,而經濟韌性的強弱又決定了區域抗風險能力的大小。從此次疫情來看,由於上中下游產業和配套產業距離較遠,致使交通成本、人力成本、政策成本、抗突發公共事件成本較高。如果鏈上一個關鍵企業停產,就可能導致整個產業鏈條崩斷。企業是產業鏈環環相扣的關鍵節點,是產業鏈構成的基本單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企業韌性的強弱決定了產業鏈韌性的強弱。石化企業目前最為迫切的是改變止虧點,扭轉虧損局面。石化企業應該對產品鏈進行全面梳理,實行從原油採購到終端產品的全流程優化。對產品盈利能力動態測算,以價格為導向,以效定產,對沒有邊際利潤的產品實行減產和停產。

中信證券大慶營業部總經理鄭文彬給出了他的建議,那就是化工企業可以通過參與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以轉移現貨經營風險。

據他介紹,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貨市場當作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對其現在買進準備以後售出商品或對將來需要買進商品的價格進行保險的交易活動。

鄭文彬也提醒企業,雖然正確運用套期保值能夠規避經營風險,但企業也要根據自身的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做好風險控制。

第一,正確理解套期保值,不做投機交易。套期保值是作為一種經營手段和工具來使用的,套期保值的盈虧不能被簡單地理解為“賺”或“賠”。

第二,健全會計核算制度,對套期保值信息進行及時和充分地披露。

第三,健全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和風險控制制度,對交易進行動態管理。企業要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負責對風險的監控。

第四,培養和建立專業人才隊伍。企業開展套期保值業務時,不僅要求企業的決策領導層掌握套期保值的技巧,而且還需要一支既熟悉企業生產經營和擁有豐富期貨市場操作實戰經驗的複合型人才隊伍。企業要注重培養和建立自己的專業人才隊伍,要保證企業在期貨業務上的技術力量,為風險防範提供保證。

第五,規範期貨交易業務流程,定期進行風險評估。企業要堅持規範運作,加強風險的動態監督管理,並定期進行風險評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