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關閉了朋友圈

關閉朋友圈一段時間了,原因很簡單:在朋友圈裡,看不到真實的生活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律”這個詞很火,而伴隨自律而產生的就是各種打卡:早起打卡,去健身房打卡,跑步打卡,學習了一門課程,也要發個朋友圈打卡。似乎如果不發朋友圈,好像這些事情就顯得毫無意義。

我關閉了朋友圈

有位朋友很喜歡發早起打卡的照片,照片顯示打卡的時間是5點半,我好奇的問他起那麼早一般都會做什麼,他說只是早上5點半鬧鐘響了,發個朋友圈打卡而已,還是很困,然後又繼續睡覺了。

我頓時無語,不明白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難道只是像營造一種我早起,我積極的假象?又或是參加了什麼打卡的活動,不得不打卡?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還不如好好睡覺,養精蓄銳。

很多人都被自律矇蔽了雙眼,認為我能早起就是自律,每天打卡就是自律,像流水線的機器一樣的工作就是自律。

我關閉了朋友圈

然而,這些都是形式主義。如果你熱衷於做這些事情,不但得不到提升,反而還會消耗你的熱情和精力。

要想做到自律,一定要有個目標,這是我們的內在驅動力,一次位基礎去制定自己的計劃,然後堅定的執行,而不是流於形式,一直做面子工程。

還有一位朋友很喜歡發朋友圈,心情不好,發個朋友圈,看書學習,發個朋友圈,去吃個飯,先拍照發朋友圈,感冒生病,發個朋友圈。

這樣的生活在我看來太累,已經漸漸的失去了生活的本質。

心情不好,就安慰自己,鼓勵自己,而不是發朋友圈,等別人來安慰,次數多了,別人也會不耐煩:

看書學習,就好好的專注思考,而不是發朋友圈,讓大家看看你有多努力;

感冒生病,就好好休息或者去看醫生,而不是發朋友圈,讓其他人都知道你生病了。

我關閉了朋友圈

我更喜歡哪些很少發朋友圈的人,因為他們把更用心的去生活,更關注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而不是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樣子。

很多人在朋友圈很精緻,但生活中卻很邋遢。

有的人買昂貴的化妝品,只是為了發個朋友圈;

有的人去星巴克,只是為了在哪拍張照片;

有的人出去旅遊,一路都在拍照,發朋友圈分享,時不時的打開微信看一下點贊數;

這樣的生活顯得有些本末倒置,根本沒有必要。

不必在朋友圈假裝精緻,只需真誠的面對生活,遵從自己的內心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