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二十四節氣之寒露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于丹。過了中秋轉眼就是寒露,現在真是秋意漸深了。每年十月八號或者九號,太陽到達黃經一百九十五度的時候,二十四節氣裡的第十七個節氣,寒露就來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裡面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氣溫當然比白露的時候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成霜了。如果說白露還是從炎熱往涼爽的過渡,那寒露就是涼爽往寒冷的轉折。

視頻|二十四節氣之寒露

這個時候北方已經開始出現霜凍,而且白雲更白,紅葉更紅。人們眼前色彩的明豔觸目驚心,一年用出它最後的力氣在最美的風景裡面,也把我們的那些眷戀和感傷都映襯出來。即使南方秋意濃了以後,也會看見那些“菡萏香銷碧玉殘”的景象。也就是李商隱寫的“留得殘荷聽雨聲”,差不多就是這個時節看得見的景象。

民間諺語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白露的時候人開始穿長袖衣服了,體感上覺得微寒了,但是到寒露養生就講究要穿襪子、穿鞋子,不能現在還露著腳,因為寒從足下生。《詩經》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就是說寒露前後是準備寒衣的時候,也就是寒衣這個時候已經要備好,迎接比較寒冷的季節的到來。

視頻|二十四節氣之寒露

說著寒露,好像心裡頭已經漸漸地起了寒意,這個時候我們再看寒露的三候,也越來越清晰。第一候,鴻雁來賓。白露節氣開始的時候鴻雁南飛,這個時候是最後一批了。古人稱後來的這個是“賓”,也就是說寒露的這個三候裡面,我們看見鴻雁又出現了,跟白露時候的鴻雁南飛相比時隔一個月。從白露的時候早飛的那批鴻雁,到寒露時候最晚飛的這批鴻雁,其實就越來越冷了,鴻雁過了寒露就差不多飛光了。

第二候,雀入水為蛤。到了深秋天寒的時候,鳥雀都看不見了,人們在海邊看見蛤蜊開始多起來,能夠撿蛤蜊了。蛤蜊殼上的那個條紋,跟那些個小麻雀身上的條紋隱隱約約很像,你看古人想象力多豐富,就認為是這些雀鳥扎到海里之後變成了蛤蜊。

視頻|二十四節氣之寒露

當然現在人會覺得這個說法好像沒有任何的科學根據,現代人比古人更科學,但是古人比現代人更有想象力。這種想象力不一定是知識性的正確,但是給我們很多神話、很多詩意。所以古人就認為鳥雀在天上飛陽氣很重,而蛤蜊是從海邊上來的陰氣很重,那秋陰很冷的時候,蛤蜊開始多起來,這正是提醒人天氣從陽轉向陰了。

第三候,菊有黃華。其實草木都是因為陽氣開的花,唯獨菊花是因陰氣而開花。寒露要結束的時候,菊花反而開了。秋天肅殺蕭瑟百花凋零,只有菊花在這個時候是最美的。所以說到菊花開,我們都會想起陶淵明說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如果說大家都在春天裡面歡欣,在秋天裡感傷,那麼陶淵明的心就是在秋天裡可以有安頓。

視頻|二十四節氣之寒露

因為陶淵明是有著真正的田園。即使“結廬在人境”,他也沒有車馬的喧嚷,“問君何能爾”是因為心遠所以地自偏。他的“採菊東籬下”,那不是說他尋尋覓覓要去找菊花,也不是尋尋覓覓要去找南山,而是南山自現。在悠閒中看見了“山氣日夕佳”,看見了“飛鳥相與還”,還要說更多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在這一幅悠然自得中,陶淵明的那縷夕陽,溫暖了後世每一叢帶霜的菊花。

所以這個日子別人在倉皇,但田園詩派可以尋覓到安頓。這個時候我們看見的景物“曉風殘月”,一切都是走向凋敝的、悽迷的,再加上體感越來越寒冷,白天的日子越來越短促,而遠方思念的人,還沒有歸來。漫長的一個冬季也見不上面了,留下什麼樣的牽掛來溫暖記憶呢?人們就越來越在寒露之後的秋涼中體會到了愁思,這就是中國“愁”字的由來。

視頻|二十四節氣之寒露

如同南宋吳文英寫下的這個句子“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也就是說愁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是從分離的人心上壓著的秋色裡生髮出的。看看古人的巧思多麼多情,那這離今天遠嗎?想想看大家都很熟悉周杰倫的《菊花臺》,詞是方文山寫的,其中有一句“愁莫渡江,秋心拆兩半。”也就是說你的憂愁渡不過江去,人在兩岸秋心分拆開了,這不就是離人心上秋嗎?所以從古代的詩詞習俗到今天的流行歌曲,只要人心在這把它當一個節令,那麼很多通感都會瀰漫上來。

古人的心多麼細膩,所以“傷秋宋玉賦西風,落葉驚殘夢。”這是崑曲《玉簪記》中小生潘必正,在《琴挑》這一折出場的時候唱的一支曲子《懶畫眉》。說我這個時候想到了宋玉當年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草木搖落,那外面吧嗒一聲葉子落地,就驚斷了我客途中的殘夢。想想那個時候的人多麼細膩敏感,我們現在往往是人在睏倦中,鬧鐘叫我們都不醒,我們心裡面其實已經失去了對季節敏銳的感受,幸虧咱們還有一些習俗是找得回來的。

視頻|二十四節氣之寒露

比如說在寒露期間登高賞紅葉,現在大家越來越重視起來了。寒露過後的紅葉其實是最美的,因為層林盡染,漫山的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中國整個幅員遼闊,所以跨越的緯度範圍特別大,各地的紅葉呈現時間不一樣,適合寒露觀紅葉是北方地區,特別是黃河以北的習俗。大家看一看從東北到華北,一點一點的推移過來,滿山遍野真是會燙傷了人的眼睛,也會深深的烙到人的心裡。

這個時候想起趙翼的名句,“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為什麼楓葉會這麼美的驚心動魄,而為什麼人的滄桑老去鬢染霜華,又是這麼樣的殘酷無情。那些至極的美和至絕的傷情,在對稱的時候才真正是刻骨銘心。而在南方地區這個時候炎熱也退下去了,不過“秋盡江南草未凋”,這個時候草木還沒有變得衰落,人們出遊去欣賞風景是最好的時候,特別這個時候也是“持螯賞菊”,吃螃蟹的好時候,所以這個時候大家願意出去和朋友把酒言歡,也有一年終了大家總結一下懷舊的意味。

視頻|二十四節氣之寒露

所以圍爐夜話固然也是一種寒冷中的溫暖,但是中國人習慣於在最美的景象中抒情歡聚,安頓自我回首流光大多是在秋天。因為這個時候所有的倉皇走過去了,如同王維在世事滄桑中,終於空靈通透的那顆心看得見一切空中的有,那種“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看起來是清冷的,但是一切是安頓的、不倉皇的。

有人但是看不見人影,“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裡面熙熙攘攘的女孩子們回來了,荷葉動了知道漁船也歸來了,而人心在這個時候“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春天過去就過去吧,人心留在秋意裡何嘗不是對自己的告慰。

視頻|二十四節氣之寒露

寒露真的是體感上更寒冷了,中國人愛說“沐春風而思飛揚,凌秋雲而思浩蕩。”我們能不能胸懷真正遼闊起來,讓自己的思緒在高天流雲間浩蕩縱橫。回首一年的流光,天寒心暖給自己一點安寧。

寒露來了,持鰲賞菊的日子到了,家家戶戶有這個儀式,人心裡也有流光流下來的色彩,那是最濃郁的秋色,那是一年的回首。這樣的一個時候天人合一,我們該給自己的心情做總結了,做完總結別忘了“便引詩情到碧霄”,也在秋天給自己一份詩意的獎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