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過敏怎麼辦?如何糾正寶寶不良習慣?

第19屆上海市社會科學普及活動周之“做‘七會’合格家長”科學育兒指導立體化專題宣傳週“專家在線問答”特別版塊,教育、心理、醫學三大領域專家在線答疑。本次活動中收到了許多家長的提問:秋季過敏,該如何為寶寶做好防護?如何讀懂寶寶行為語言?怎樣給予寶寶高質量的親子陪伴?針對家長關心的問題,專家們也提供專業科學的建議。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實時參與前兩次問答的家長,如果你家寶寶也遇到類似問題,可閱覽本文了解相關內容。

這裡特別提請各位寶爸寶媽注意:“做‘七會’合格家長”科學育兒指導立體化專題宣傳週活動特別版塊 “專家在線問答”目前仍在進行中!今天中午12:00-13:00,上海市托幼協會秘書長、上海市特級教師胡育將與您在線相約。此次問答活動圍繞主題“如何給寶寶高質量的親子陪伴?”開展,有需要的家長們不要再錯過啦!

以下是上兩次在線問答諮詢的內容節選,供各位家長查閱參考。

以下內容整理自“上海科學育兒指導”官網專家問答庫。

寶寶秋季過敏如何防治?

段婭莉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兒童保健聯盟特聘顧問

Q1:我兒子做了過敏源測試,結果對雞蛋黃、雞蛋白、牛奶、小麥、黃豆、牛羊肉、塵蟎等好多東西都過敏,他經常發喘息性支氣管炎,是不是以後這些食物他都不能吃了?

段婭莉:

目前治療食物過敏,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嚴格避免特定食物抗原的攝入,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像你孩子三歲了,還是要完全迴避過敏性的食物,這是目前治療食物過敏唯一有效的方法。但隨著孩子年齡增大,你可以稍微做一些嘗試,選擇一種以前過敏的食物,少量給一點並且仔細觀察他。如果出現過敏,立馬停止,如果沒有過敏,可以逐漸的增加量,一種一種的來。

Q2:專家您好,我家寶寶今年夏天得了過敏性尋麻疹,目前經常反覆發作,還未找到過敏原,滴抗過敏藥物能夠控制,但停藥後還是會再次發作。請問如何有效治療,家中應如何護理和預防?

段婭莉:

還是要積極尋找過敏源,比如食物藥物、植物冷水感染等等,一定要仔細觀察。另外,可以到醫院通過檢查來尋找過敏源。對蕁麻疹的治療還是要根據臨床醫生的建議,一般使用抗組胺藥,但是徹底治療目前還是比較困難,主要還是要遠離過敏源。

如何糾正寶寶不良習慣?

丁昀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研究員

中學高級教師

Q1:我女兒兩歲半了,最近開始對電子產品表現出強烈興趣,看見媽媽要看媽媽的手機,看見爸爸要看爸爸的手機,要不就看奶奶的手機。每次都說“我只看一遍,就一遍!”可拿給她後,10分鐘內就很難再拿回來了。我怕她眼睛不好,買了投影儀,有時候吃完晚飯讓她看半小時動畫片。但是我感覺每天都在鬥智鬥勇,就為了不讓她看手機。不知道怎麼建立這方面的規則?

丁昀:

建立規則這件事,需要全家人目標一致、舉措到位。幼兒使用電子產品的問題,在目前的環境下非常突出。雖然許多人認識到電子產品對兒童發展的消極影響,但是在具體生活中,有相當部分的成年人為了自己育兒輕鬆,主動把電子產品當成孩子的保姆;然而在另一個場景下,他們又開始和孩子“鬥智鬥勇”。這樣的不一致,容易造成孩子的困惑,讓他們不能明確清楚行為的邊界。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先在家庭內討論形成共識。一旦形成統一的意見,就在日常生活中嚴格執行。家長需要考慮的是:自身有沒有做好示範?比如有沒有躺在床上,沒有節制玩遊戲?當孩子需要和你互動的時候,有沒有惦記手機心不在焉?祖輩老人接娃放學以後,怎麼安排好休息和娛樂時間,比如明確好,忙於家務時能不能放任孩子玩手機、看電視?如果能夠制定出共同適用的規則,所有人嚴格執行,那麼孩子的規則建立問題自然也能得到解決。

Q2:我家孩子(男孩)剛上幼兒小班,在學校裡喜歡把玩具倒在地上,扔玩具,在家裡生氣的時候也會扔玩具,跟他說玩具不是用來扔的,好像沒用,怎樣幫助他改掉這個習慣?

丁昀:

兒童的行為自有他的道理,但不能簡單地把它和不良行為聯結起來。

小班的幼兒年齡大約3-4歲,處在這個階段的兒童喜歡破壞行為,其中就包括推倒玩具。從心理發展的角度,玩具是他們和真實世界之間的媒介,通過破壞、推倒、撕開之類的行為,滿足的是他們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也起到了舒緩情緒的作用。所以在早期教育研究中,研究者還會特地設置一些場景,提供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行破壞行為的機會。比如,可以讓他們用手指捅開洞洞、撕紙、把積木塔推倒等。隨著兒童日益成熟,這樣的行為會被更加主動的建構行為取代。

當然,另一方面,家長也要注意,不能讓孩子把推倒等破壞行為和消極情緒聯繫起來。當發現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家長尤其要及時轉移孩子的情緒,也可以演示正確表達情緒的語言或動作,如傾訴、或用繪畫塗寫等方式宣洩等等。作為家長自己,在和配偶爭吵時,砸東西、摔東西就是錯誤的示範,這類行為也要在孩子面前嚴格禁止,避免孩子“有樣學樣”,對他造成不良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