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tON發佈EOS對比測試報告:各性能指標全面超越EOS

近日,國內知名公鏈項目 PlatON 發佈與 EOS 的對比測試報告,稱其各項性能指標已全面超越 EOS,並穩定高效運行。PlatON 是隱私計算與分佈式經濟體基礎設施,旨在成為下一代的基礎設施運營商,其核心是為數據流動定價,基於區塊鏈和隱私計算完成數據市場的建設,為全球帶來一個萬億美元級的全新市場。

率先實現標準化性能評估模型 確保每一筆 TPS 真實可靠

眾所周知,性能一直是制約區塊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公認的不可能三角的存在,無法同時保障用在足夠安全性的同時,迸發穩定可靠的性能指標。於是,突破 TPS 成了公鏈競爭的主要手段和突破方向,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區塊鏈項目熱衷於標榜鼓吹高 TPS,其發佈的測試數據大都缺乏統一和明確的度量標準,也不存在標準化的測試方法。塊鏈行業尚在早期,處在百家爭鳴,無一標準的境地。亟需規範、完整、嚴謹、可用的評估方法的指導展開性能測試,


近期,PlatON 官方發佈了一套標準的性能評估模型以及基準測試過程,用以對區塊鏈系統的性能進行標準化的評估。其稱在測試網歷次性能測試中,均沿用了此標準化性能評估模型。


在 PlatON 標準性能評估模型中,瞭解到其將評估模型分為四大模塊。


設置的完備的測試架構模型-通過最外層的測試工具或節點內的測試插件將工作負載注入內層的待測系統,模擬實際的交易場景,並監測統計各類指標數據。


設定多維度的測試指標-我們將區塊鏈系統的測試指標分為性能指標、資源指標、穩定性指標、可擴展性指標和可靠性指標。從多項指標數據的表現綜合分析得出結果。


設置真實的測試環境-區塊鏈特別是公鏈是去中心化的,其運行環境不受控制,節點的分佈和配置參差不齊,因此應該儘可能按照實際運行情況定義節點配置,以充分評估區塊鏈系統在真實環境下的運行狀況。


綜合評估-PlatON 運用了以基礎數據、交易類型、請求分佈為組合的測試負載,用於評估性能空間中特定的點。同時還將基準測試分為五層,從性能、可擴展性、可用性、安全性和穩定性五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以保障性能測評結果的客觀真實有效。


通過上述模塊確保每一筆 TPS 都真實可靠。

性能指標全面超越 EOS 擬真環境見真章

在報告中,PlatON 指出本次測試是在相同測試條件下使用相同測試方法與 EOS 做對比測試。擬真測試環境與真實環境相差無幾。


從報告中數據展示來看 :

  • 在原生 Token 轉賬性能測試中
  • PlatON 轉賬平均 TPS 為 9604 筆 / 秒,最大值為 14755 筆 / 秒,
  • EOS 轉賬平均 TPS 為 3049 筆 / 秒,最大值為 5393 筆 / 秒。
PlatON發佈EOS對比測試報告:各性能指標全面超越EOS

原生 token 轉賬性能


在 Token 合約轉賬中 PlatON-EVM 性能略高於 EOS,PlatON-WASM 性能相對略低,有提升的空間。PlatON 在內存網絡資源上的消耗均遠小於 EOS,存儲消耗兩者差不多。


PlatON發佈EOS對比測試報告:各性能指標全面超越EOS

Key-value 合約性能


在 Key-value 合約轉賬性能測試中 :

  • PlatON-EVM 調用 keyvalue 合約平均 TPS 為 5237 筆 / 秒,最大值為 6304 筆 / 秒。
  • PlatON-WASM 調用 keyvalue 合約平均 TPS 為 3297 筆 / 秒,最大值為 3797 筆 / 秒。
  • EOS 調用 keyvalue 合約平均 TPS 為 2451 筆 / 秒,最大值為 6268 筆 / 秒。

報告中稱,測試結果來看,PlatON 性能明顯優於 EOS,CPU 佔用也更高,說明 PlatON 在多核 CPU 的利用率更高。由於共識機制上的優化,使得 PlatON 的最終確認時間遠比 EOS 低。


PlatON 相關負責人接受鏈聞採訪時稱:PlatON 目前仍在優化技術,不斷測試,迭代底層基礎設施。與此同時,我們也與諸多機構合作,聯手打磨系統,以保證在主網上線後保持最佳狀態,打造基於區塊鏈和隱私計算的公共底層基礎設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