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的"旁白"是怎樣利用介入敘事手法,彌補內心世界表現的不足

"介入敘事"是什麼

"介入敘事"指的是敘述者在講述完一段故事以後,開始現身對其所講述的內容進行評論或總結。這種敘事模式為了確保故事講述的客觀性,敘述者在故事中故意"隱身";在講述一陣故事之後,為了實現價值引導,敘述者再露面進行評點或判定。

在先秦時期,介入敘事又稱"徵引",以"XX曰"之類的介入敘事,開啟了後代贊論風氣,並深深地影響中國敘事文學。《史記》中的"太史公曰"在體例上正式確定了論贊體式,唐代傳奇作品中也常帶有與故事情節有關的各種評論。這種評論模式在明代馮夢龍的"三言"、"二拍"中被髮揚光大,此後章回小說出現頻頻出現的"詩曰"、"詞曰",實際上是介入敘事的一種發展,並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通過"異史氏 曰"達到了極致。

影視劇的

電影也是一種文學作品,它們雖然同質異構,但以文字或者畫面為載體的特點,使得文學作品在藝術手法上給了電影許多借鑑。電影是立體的敘事模式,畫面與聲音可以同時出現,給了"介入敘事"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介入敘事"在電影中獲得了新的生命,成為一種獨特的電影語言。

從1927年有聲電影出現開始,電影成為一門既有畫面又有聽覺的完整的藝術。聲音的介使電影語言變得更加豐富和多樣化。這些聲音包括對白、音樂、音效和旁白,"旁白"是利用簡短的臺詞,向觀眾吐露內心的真實想法或評論劇中的事件,擺脫文學中"介入敘事"的簡單點評功能,承擔情節推動者的職能。我們可以以電視劇《大明宮詞》這例,看看旁白在影視劇中的運用。

《大明宮詞》中的旁白

電視劇《大明宮詞》以唐朝太平公主一生的經歷為線索,圍繞著權力、親情、愛情、陰謀的鬥爭與較量,為我們展示了大唐盛世的宮廷生活。在這部電視劇中,每集的開篇和結尾都有一段深表凝重的旁白,將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語言轉化為外在的深情傾訴。

影視劇的

《大明宮詞》一上來,就是一段第一人稱的旁白:"我懷揣著尋找美的堅定信念,戰戰兢兢地開 啟歷史龐大厚重的封盒。 那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 的文字,語氣莊嚴地封存著以往的人、事。 我像個存心反抗父親訓令的孩子那樣義無反顧地欣開 它,激動地反覆告誡自己一定要找到美好,因為 我內心除了崇拜與感激外一無所有。"

這段旁白通過太平公主用第一人稱的形式向觀眾娓娓道來,它是全劇的前言,也是全劇的中心,概括了該劇的主題意義。它拉開了劇 本的序幕,以太平公主的視角,打開了一幅盛世宮廷原生活畫卷,揭開了一段關於權力與親情、愛情與陰謀較量的歷史。

《大明宮詞》不是對歷史的簡單敘事,而是將太平公主與武則天的矛盾衝突,通過劇中角色的內心向觀眾展示出來的。因此劇中的大量旁白,都表現了太平公主內心的痛苦與掙扎。"不論什麼原因, 同自己的母親鬥爭是疼痛 的,但我必須選擇對抗!天下只有我 能從心靈上徹底擊敗她!"

影視劇的

這些旁白,通過深沉的語調,將太平公主內心的痛苦與掙扎,以及在權欲糾結中進退維谷矛盾展示在觀眾面前,讓觀眾感受矛盾帶來的太平公主深沉而持久的內心風暴。

​文學作品可以通過具體的心理描寫,來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而影視作品則很難直接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旁白正是借鑑了文字的優勢,把文字轉化為語言運用在影視畫面中,達到與文字的表達方式同樣的藝術效果。因此旁白大多飽含著抒情主人公的強烈感情內心的真情實感,《大明宮詞》採用追憶式的旁白敘事,用從容、舒緩的語氣娓娓講述被塵封在歷史中的往事,是主人公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

影視劇的

《大明宮詞》中的旁白常藉助議論來加強抒情效果。太平公主為了對抗母親,選擇自己並不愛的武攸嗣做自己的丈夫。這段無愛的婚姻讓她有著許多無奈與感慨:"人與人有時候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看起來離得那麼近,彷彿就在身邊,彷彿伸手就可觸及,其實卻相距遙遠, 永遠不能心意相通。"這段旁白抒發的是一個想愛又得不到真愛的女人的真實心情,並奠定了太平公主婚姻不幸的基調。

在太平公主婚姻失敗之際,《大明宮詞》利用旁白向觀眾敞開了太平公主的內心:"我默默凝視著自己青春時代的理想正一步步喪失著體溫,五年黯淡的婚姻生活正隨著他的靈魂飛上天堂"。將主人公內心的痛苦與悲憤闡述得更加真切,感情色彩更加鮮明,使觀眾更能理解和體會。

旁白的價值

旁白作為臺詞對白的一個附屬形式,有其自身的特性和獨立價值,是組成電影語言的一種特殊元素。在影視作品中, 敘事者通常是被擬人化的。影片創作者從來不會與觀眾直接見面,旁白就是扮演敘事者的角色。敘事者與故事中人物的關係, 叫做敘事語態。在影視作品的敘事語態中, 有敘事者大於人物和敘事者小於人物兩種形式,無論哪種形式,旁白都會承擔敘事者的角色,與故事中的人物有著必然的聯繫。

影視劇的

敘事者大於人物的敘事語態中,旁白知道人物的全部秘密和他們所面臨的命運。旁白可以使觀眾提前瞭解人物的一部分命運, 進而引起觀眾的關注和心理的緊張。這種旁白是 帶有創作者主觀意圖的, 是有目的地引導觀眾, 吸引觀眾的視線。

影片《紅高粱》的"我" 就是一個敘事者大於人物的例子。影片通過這個旁白告訴觀眾: "那天的轎把式是方圓百里有名的轎伕 , 後來成了我爺爺。" 通過旁白,觀眾從一開始就知道我爺爺是誰 , 自然會有興趣的帶著目的性,去關注"我奶奶" 和"我爺爺"的情節發展。

在敘事者小於人物的旁白中,旁白不再處於一個居高臨下的位置, 而是影片的一部分地。 它不再能夠預知情節的發展,也不能把握劇中人物內心的秘密。在敘事語態中, 它只是起到推進故事發展的作用 , 給觀眾留下更多的懸念, 使銀幕上的故事更加真實可信。

影視劇的

旁白在影視作品中時間和空間的轉換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它可以出現在 影片的任何地方 , 也能夠在任何角度上 與它所敘述 的故事世界往返自如。 因此它能大大加強影視作品中時間與空間上的銜接 , 使它們之間實現大幅度的跳躍, 也使影片的敘述與表現有了極大的自由。

在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中,通過兒子的旁白,完成對父親母親故事的敘述,完成 影片中"黑白的現在"和"彩色的過去"之間的過渡。在這裡,旁白作為一個敘事者,推動了影片的發展。

影視劇的

第一人稱的內心獨白是旁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旁白中不可替代的獨特之處。電影畫面更適於表現人物的行為、狀態等外部信息,而在表現人物內心世界方面有著一定的侷限性。這時的旁白,尤其是第一人稱的內心獨白,作為人物的自述,則可遊刃有餘地表現出其複雜的內心世界。香港影片《阮玲玉》中,阮玲玉最後的自殺,便是運用一段內心獨白,將阮玲玉自殺前的舞蹈與主人公的心情形成鮮明對比,深刻地揭示了其內心的絕望。

旁白運用的技巧

旁白和影片之間的關係有一個公式:旁白--過去--旁白--故事的發展--旁白--人物的最終命運。當影視作品需要敘事的銜接、時空的轉換或人物內心的揭示時,往往會使用旁白。這時旁白成為影片敘事的一種工具和電影語言的一個組成元素,其目的是為了更清晰地闡述創作者的想法。

影視劇的

在影視作品中使兩個或多個人物的旁白和對白相互交錯、疊加, 形成平行或交錯的敘事線和情緒線,是影片中旁白的常見使用技巧。香港導演王家衛的《阿飛正傳》、《東邪西毒》等電影,故事並不完整,有的一部電影講幾個故事,電影中的敘事結構是斷裂的。為了彌補斷裂的痕跡,將碎片式的段落有效地粘合起來,王家衛的影片便使用了大量旁白,給觀眾提供了一個多角度觀察的機會,體悟影片的多義性,形成了王家衛獨特 的電影風格。

在《東邪西毒》中,電影的主要故事框架是由兩個三角戀的情節組成,王家衛利用兩個或多個人物旁白和對白相互交錯、疊加的使用,使影片結構多元化,達到更加生動刻畫人物的效果。 這些片段的轉變都是利用旁白進行的,旁白也成為段 落之間聯繫的樞紐。這些旁白雖然只是影片一個轉場的工具,但卻是王家衛對影片的精心處理,使整個電影的敘事更為流暢、 表達更為細膩、結構更為嚴謹,從而成為影片中最引人 注目的一個細節之處。

影視劇的

旁白不受畫面限制的優勢, 讓旁白和畫面內容形成不相符對立關係,這種非常規的搭配 方式能給觀眾留下更加深刻的記憶。

旁白是運用有聲語言藝術將文字內容進行生動表 現的一種影視藝術創作手段。由於運用了文字的形式,所以旁白兼有了文字的表達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這一特性正好彌補了電視畫面的不足。它可以以多種人稱、多個角度切入,具有敘事、抒情、闡釋背景、突出主題、濃縮事件、轉換時空、心理描寫、彰顯風格等多種功能,尤其旁白在心理描寫和集中敘事上的張弛有度,使電視劇的表達更加豐富多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