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誰親?在寶寶心裡親人排序是這樣的,才不管你是不是親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陳女士有一個4歲的兒子,孩子平時多半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陳女士發現自己雖然作為孩子的母親,但是與孩子的關係卻不是最親密的,孩子相處最親密的還是奶奶,這讓陳女士感到不解,通過一段時間的細心觀察,陳女士終於找到了答案。

平時陳女士工作忙,真正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很少,孩子更多時候是和奶奶待在一起的,於是無論孩子發生什麼事,陪伴在孩子身邊,給到孩子安全感的是奶奶,而不是媽媽,於是孩子自然也對奶奶產生了依賴感和信任感,願意與奶奶分享自己的心情,這也是孩子為什麼喜歡和奶奶呆在一起的原因。

孩子跟誰親?在寶寶心裡親人排序是這樣的,才不管你是不是親媽

後來她問兒子,在心裡親人的排序,得知奶奶是第一時,陳女士才明白,其實血緣關係並不能決定親疏關係,人與人說到底還是需要一個感情培養的過程,只有這樣孩子在心裡才會產生相應的排序。

感情親疏與血緣之間有啥關係?

人說到底是感情動物,寶寶也一樣,孩子除了身上留的血是父母給的外,其餘都是通過自己的主觀感受去獲得親情。誰對孩子好,孩子記住誰更多,自然就更加親近,這都是日後培養的感情決定孩子在心中對親人的排序。

孩子跟誰親?在寶寶心裡親人排序是這樣的,才不管你是不是親媽

孩子的世界就像一張白紙,認知就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產生自我認知,從小就能夠辨別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人。即使是和有血緣關係的父母在一起,也能夠劃分出自己覺得最親的對象,在孩子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孩子會獲得不同的感受,這些感受就是直接影響孩子與親人親疏關係的重要原因。

孩子跟誰親?在寶寶心裡親人排序是這樣的,才不管你是不是親媽

孩子親人劃分排序的依據

  • 第一從陪伴方面:從孩子形成記憶開始,陪伴孩子更多的的人,孩子就會形成更多關於這個人的記憶,自然也會產生相應的感情和依賴感,所以陪伴孩子越長時間的人,在孩子心中的排序就越往前,自然也就更加親近。
  • 第二從日常生活細節方面:對孩子好的人,孩子會把他們放在心裡,通過日常的細節,孩子能夠辨別誰才是對他最好的人,從而在心裡劃出感情線,決定未來的親疏關係和距離遠近。
  • 第三從依賴程度方面:孩子小時候大多數都處在一個比較脆弱的狀態,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誰能夠第一時間給予他們幫助,他們就會在心裡對這個人產生心理依賴,這種依賴自然就促使了孩子更接近這個人。
孩子跟誰親?在寶寶心裡親人排序是這樣的,才不管你是不是親媽

父母如何更親近孩子

1、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孩子來說最直觀的記憶就是眼前人出現的頻率,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孩子自然就會對這個人產生長期記憶,從而更加珍惜這樣的感情,自然也會更加接近對方。

孩子跟誰親?在寶寶心裡親人排序是這樣的,才不管你是不是親媽

2、增強心與心的溝通

和孩子多說話,走進孩子的世界,成為那個最懂孩子的人,孩子便能暢所欲言,更加依賴對方,這樣的相處,能夠促進彼此感情的升溫,自然也能更好的守護親情和心靈。

3、給孩子心中留下一個好印象

無論何時何地,孩子都是一個持續觀察大人的過程,大人的一舉一動,孩子都觀察在眼裡,因而想要獲取孩子的好感度,就必須留給孩子良好的印象,從而更親近孩子。

孩子跟誰親?在寶寶心裡親人排序是這樣的,才不管你是不是親媽

生活中,血緣關係並不能代表一切,只有真正的關懷和陪伴,才能使彼此的心靈更加靠近。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