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事事如意的人生

哪有事事如意的人生

文/連葦 2020年第118篇


00.

我細細地把周邊人思索了一遍,發現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也可以說各有各的煩惱。生活看似平順,但都有缺憾。


01.

南陽的一個同學,在北京畢業之後留在那工作,原本媳婦跟著他,卻意外有了孩子。

他做公司的培訓講師,經常需要晚上上課及輔導剛入職的銷售人員,非常忙碌。有了孩子,媳婦不可能再去工作,父母也去不了北京,無奈之下媳婦帶著孩子回老家居住。

借款在南陽買了房子,母親幫忙帶著孩子,正等著孩子大一點,媳婦可以出去工作了,兒子卻得了自閉症。

現在媳婦放棄出去工作的打算,把全部精力放在兒子的治療上。這個病折磨人,且費錢。

這是一種倒退的生活。怎麼說,如果生活正常,我們費力費時掙錢是為了讓生活更好,而一旦家人有病,我們的所有付出不是為了生活更好,而是僅僅希望生活變得正常。

就像對稱軸的兩端,風平浪靜時,努力是為了右邊越來越長越高,而看病只能彌補負向的缺憾,不能帶來正向的增長。

原本他打算在北京攢點錢後自己回家創業,兒子的病打亂了他的計劃,積蓄花掉一部分,工作也不敢停,房貸、治病及生活開銷讓他不敢放下北京雞肋的工作重新開始,但是一直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

看吧,30+結過婚、有孩子、父母身體狀況不佳的人根本不敢輕舉妄動。


02.

還有一個女同學,自己家境、學歷、長相、工作都不錯,老公家也算有錢。

婚前配備比較齊全,140平的大房子,20多萬的車。現在公公還在帶著幾個孩子做生意,收入非常可觀。

生活富足且平順,但意想不到的事還是發生了,大女兒三歲時眼睛突然失明,毫無預兆。

他們也做了天下父母面對生病孩子都做的事。先是到本地醫院檢查,原因不明,接著到鄭州,再到北京、上海。聽說哪個醫院好,就立即趕過去。

沒有用,孩子依舊看不到,而且不能確定到底是什麼原因。每個醫院都有自己的猜測,但不能確定所以無法治療。

原本生活將按照一條正常的道路行走,此事一出,計劃全變。從日常生活到選擇學校,一切都要“特殊”起來。

家人之間最重要的證明是:一人生病,全家不能安心。孩子受苦,父母難受。那種不能控制的無奈能把人折磨致死。

從身體到心理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你對美好生活的所有嚮往都退居其次,只要孩子能健健康康的,哪怕自己少活幾年都願意。

可惜人生哪會事事如意!


03.

一個朋友,姊妹五個全是女孩,她是老二。

老大上學少,早早結了婚,留在老家。她在南方讀了大學,考了所有能考的證,後來到北京發展。

進的事務所,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工作上,只要你給她打電話,除了睡覺、吃飯,就是工作。

她說“我就是想掙很多很多錢”,這樣才能讓父母輕鬆一點,下面的妹妹都能讀大學。

每次聊天,都會聊到找對象的問題,她總說沒時間沒興趣工作忙,我一直以為她是在找藉口。

直到那次見面,看著她的表情,聽她說這些話,才突然體會到她內心的沉重。

她說這些年是掙了不少錢,但總感覺不是自己的,父母、姐妹的生活沒有改善,自己也沒有資格享受。

她知道彼此應該有彼此的生活,但就是想看著他們都好,自己才能輕輕鬆鬆地去交朋友、買自己喜歡的禮物。

四妹上了大學,就剩下最後一個妹妹,原本她以為苦日子馬上就結束了,誰知父親查出來肝癌。

沒有保險,沒有積蓄,大姐沒錢,幾個妹妹有的剛開始工作,有的還在上學,看是肯定要看的,但說不心疼錢那也是違心的。

錢可以延緩父親的生命,也是她精神的救命稻草。原本把這一大兜錢花在家人身上自己就可以解脫,為自己而活了,現在只能拿來救父親的命,然後自己再把那塊石頭壓在身上。

一腳踢開那塊石頭的希望就在眼前,她眼睜睜地看著它破滅了。


04.

故事很多,只是有些人告訴了你,有些人選擇埋在心裡。

沒有一無所憾的生活,沒有事事如意的人生。

我們經常會羨慕這個人過得好,那個人過得幸福,仔細想想,誰能逃過生活的磨難!

只有被生活折磨變得心態平和,無論遇見多大的事都積極面對的人,哪有因為事事順心而值得羨慕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