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勇士,死於1669年

鰲拜最後一次進宮面聖時,也許沒想到,他的權勢會在一日之間化為烏有。

這是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16歲的康熙皇帝為權臣鰲拜準備了一場特別的“節目”。

此前,康熙精心挑選一些年輕力壯的侍衛天天練習滿洲“布庫戲”(摔跤)。朝臣皆以為這是皇帝的興趣愛好,跟于謙老師抽菸喝酒燙頭一樣無傷大雅,也就沒有放在心上。

大清第一勇士,死於1669年

▲“布庫戲”,滿語音譯,類似於摔跤。

在決定除掉鰲拜之後,這位少年天子以下棋為由,召一等侍衛索額圖(索尼之子)入宮謀劃數日。

康熙問這班日夜操練的侍衛:“你們都是朕的股肱之臣,可究竟是敬畏朕,還是畏懼鰲拜?”

眾人答道:“獨畏皇上!”為了康熙皇帝,摔跤少年同仇敵愾,比參加奧運會都激動。

這日,鰲拜一入宮,康熙當場宣佈他的罪行,十幾名少年侍衛聞聲而出,將鰲拜撂倒擒住,不給他任何抵抗的機會。

一代權臣,就這樣就捉了。

大清第一勇士,死於1669年

▲影視劇中的鰲拜。

01.四大臣輔政

在傳統印象中,鰲拜似乎是一個專橫跋扈的權臣,嚇得滿朝文武直哆嗦,康熙也拿他沒轍,才用計謀將其擒獲。

然而,四大臣輔政制度,本身就是皇權加強的產物。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皇帝在撲朔迷離的傳聞中去世,年僅8歲的皇子玄燁即位。

在順治遺詔以及孝莊太后的支持下,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與鰲拜四人被推為顧命大臣

這四個人中,索尼出自正黃旗,遏必隆、鰲拜為鑲黃旗,蘇克薩哈是正白旗,他們歸屬於八旗中皇帝親自執掌的上三旗,都是異姓功臣子弟,沒有一個是宗室,對皇位沒有威脅。

在清初動盪的背景下,順治與孝莊如此安排,其實有深刻的原因。

當初皇太極死時,清朝統治者陷入權力之爭。雖然皇太極與孝莊的兒子福臨(即順治帝)登上了帝位,但皇太極的十四弟多爾袞以及長子豪格也是皇位有力的爭奪者,都有自己的黨羽。

尤其是多爾袞,他在順治即位後以攝政王身份掌握軍政大權,離皇帝就差一個名分,已經嚴重威脅皇權。更為人熟知的,還有多爾袞與孝莊太后的緋聞,這也是他權勢過重的體現。

因此,順治親政後,立馬將他這位已經去世的叔父攝政王定為“謀逆”,多爾袞的多位親信大臣被殺,一派政治勢力灰飛煙滅。

在朝廷的驚天變局中,四大臣平步青雲,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多爾袞的反對者。

其中,蘇克薩哈所屬的正白旗原歸多爾袞統領,他在老闆死後轉而投靠皇帝,因告發多爾袞“謀逆”有功得到破格提拔。之後,與兩黃旗合稱為上三旗的正白旗被順治收歸己用。

原本就跟多爾袞對著幹的索尼、遏必隆與鰲拜,之前都曾遭受打壓,甚至被貶黜為民。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順治親政後就把他們都召了回來。

順治與孝莊重用這四人,明顯是為了清除多爾袞勢力的影響,也為了避免出現第二個多爾袞。

與此同時,隨著老一輩諸王相繼離世,下五旗力量銳減,餘下諸王、貝勒勢單力薄,都是打醬油的,不敢與上三旗抗衡。

當四大臣受命輔政後,他們特意向八旗中的王公大臣表示:“如今主上遺詔,命我們四人輔佐幼主。可國家政務一向都是宗室協理,我們幾個異姓臣子何德何能,還是應該與諸王、貝勒共同擔此重任。”

宗室大臣們誰都不敢當出頭鳥,紛紛表示,先帝深知你們四位大臣的忠心,才委以重任,遺詔旨意甚明,誰敢幹預?

於是,四大臣在孝莊太后的親自主持下正式就職。

從康熙即位到鰲拜下臺的這八年,是四大臣輔政時期。四大臣輔佐年幼的康熙聽理政事,當時的鰲拜還是康熙的得力助手。

康熙後來經常回憶這段政治生涯最初的時光,他說,那時候年紀小,每次輔政大臣陪同他聽政,常常會忽視一些言論。久而久之,康熙在他們的輔佐下提升了執政能力,知道了哪些政策關乎民生,就會跟輔臣說:

“此內有關係民命者,尤不可不慎。”

歷史上的少年康熙,身邊沒有韋小寶。

在滄桑寂寥的紫禁城中,教會玄燁如何當好一個皇帝的,除了他的祖母孝莊文皇后,就是四大臣。

大清第一勇士,死於1669年

▲孝莊太后與年幼的康熙[劇照]。

02.鰲拜崛起

在四位輔政大臣中,鰲拜名列最末,人卻最猛。他是清朝開國名將,從年輕起就提著腦袋為愛新覺羅家打工,可謂勞苦功高。

1634年,驍勇善戰的鰲拜隨皇太極攻打明朝邊防重地皮島,清軍久攻不下,損失慘重。軍情危急之時,年輕的鰲拜自願擔任先鋒殺上島去,並立下軍令狀,說:“誓必克島而回。”

在鰲拜的衝鋒陷陣下,八旗精銳登島成功,終於攻克這一軍事重鎮。此戰鰲拜拿下首功,被賜號“巴圖魯”(滿語“勇士”),這正是文藝作品中鰲拜被稱為“滿洲第一勇士”的由來。

清軍入關後,鰲拜先後隨軍與李自成大順軍、張獻忠大西軍交戰,再次立下大功。

在一些史書中,張獻忠是中了清軍的箭而死,可清軍主帥豪格在給朝廷的奏報中,如此寫道:“鰲拜等奮擊,大破之,斬獻忠於陣。臣至,復分兵四出,破賊營一百三十餘處,斬首數萬級,獲馬贏一萬二幹餘匹。”

鰲拜又一次立下首功凱旋,升職加薪,開始走上人生巔峰。

順治親政後,為嘉獎鰲拜的軍功,讓他位列公爵,授

領侍衛內大臣(官居一品)。半生戎馬的鰲拜終於進入清朝統治階層的核心,並在之後躋身顧命大臣。

但在輔政的八年時間裡,鰲拜逐漸成為康熙最忌憚的權臣,如今還成了一個大IP,在小說、影視劇中不斷被“鞭屍”,甚至友情客串表情包。

大清第一勇士,死於1669年

▲鰲拜“專業戶”徐錦江。

鰲拜的強勢崛起,與四大臣的另外三人不無關係。

四大臣居首的索尼是四朝元老,輔政時已經61歲。據史書記載,他常年疾病纏身,隨著年老體衰,已經逐漸退居二線。

蘇克薩哈原來隸屬於多爾袞的正白旗,出身比較敏感,經常被另外三個同事孤立,形成兩黃旗對一白旗的局面,這也是延續滿洲八旗長期以來的內部爭鬥。蘇克薩哈與鰲拜是兒女親家,卻也是死對頭,兩人議事時經常鬧矛盾,資歷最老的索尼也不喜歡他。

遏必隆這個人生性懦弱,懂得明哲保身之道,算是鰲拜的小跟班,與他同為鑲黃旗。

四人各懷鬼胎,遂導致名列四大臣之末的鰲拜,權勢反而最重。

本質上,四大臣都是勳貴,代表滿洲軍事貴族的利益,他們出於清朝統治者狹隘的民族觀,延續了“首崇滿洲”、“重滿輕漢”的政策。

另一方面,為了安撫人心、穩固統治,鰲拜等在輔政時期也做過一些好事。

鰲拜等認為:“民生之安危,由於吏治之清濁,吏治之清濁,全在督撫。”

為此,鰲拜等著手整頓吏治,嚴查地方上的劣政,對現任督撫進行獎懲,僅康熙元年(1662年)就處置了三名地方督撫,一人解任,一人以原官致仕,一人降級調用。

康熙五年(1666年),鰲拜等還想出了一套整肅地方吏治的監察措施:“四大臣欲每省差大臣二員,設立衙門於督撫之旁,以廉督撫。”

這一極具先進性的改革措施,在當時因方法不妥而沒有施行,但也表明四大臣整頓吏治的決心。

帝國病了。

自晚明以來,上到京城,下到地方,官府昏暗腐敗,四方連年戰亂,民間不堪其苦。清初,八旗兵入關後更是實施了一系列惡政,如剃髮、逃人、圈地、遷海等,在給民眾帶來苦難的同時,也加深了民族矛盾。

鰲拜等輔政大臣面對這場民生凋敝的大考,採取了一系列拯救社會經濟的措施。

歷代王朝立國之初,大都會實行“輕徭薄賦”,清朝也安排上了。

除了開闢荒地三年起科的優惠政策,清朝還多次蠲免賦稅。據《清聖祖實錄》的不完全統計,康熙即位後八年,各類蠲免共174次,涉及16個省,700多個府州縣衛。

康熙三年(1664年),山西太原所屬十二州縣旱災嚴重,地方官到第二年才申報,並按照平時規定徵收了當年的賦稅。康熙當時年僅11歲,鰲拜等四大臣建議,嚴懲地方官“察報遲延”之罪,並批准蠲免次年的賦稅,開倉賑濟災民。

第二年,山東濟南等六府也發生了嚴重的旱災,鰲拜等再次蠲免賦稅。

過了幾天,鰲拜等擔心,地方官吏利用蠲免賦稅的機會欺上瞞下,中飽私囊,“使小民不沽實惠”,於是再次下令,規定對犯有此罪的官員從重治罪,絕不輕饒。

他們還下令,地方官前往察看災情時不得大張旗鼓,“隨帶人役,務極減少,一切執事,盡行撤去”,就是說,沒必要帶太多保安,把災情控制好才是當務之急。

除此之外,康熙朝著名的“更名田”,也是康熙七年,鰲拜等輔政時期頒佈的德政。

鰲拜對大清是有不少貢獻的,至少在輔政的這八年中,他與其他三大臣為康熙親政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大清第一勇士,死於1669年

▲北京故宮。

03. 權力矇蔽了他的雙眼

權力,扭曲了鰲拜的心。

起初,鰲拜與其他三人共掌國政,後來卻日益驕橫,到康熙14歲“親政”時,鰲拜已經在朝中樹立黨羽,壟斷中央各部,成了獨攬大權的霸道總裁,動不動就在皇帝面前吆喝群臣。

康熙五年(1666年),鰲拜與另一個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的矛盾,演變成了一場禍國殃民、打擊異己的政治運動。

當時,鰲拜以本旗鑲黃旗的土地被正白旗所佔有為由,執意要更換圈地。

所謂“圈地”,是清軍入關後奪佔民間耕地的苛政,曾導致成千上萬農民流離失所,八旗之間為爭奪圈定的土地也常互生齟齬。

鰲拜提出換地,是用鑲黃旗的壞地,換取正白旗的好地,且互換后土地不足,還要“別圈民地補之”,實際上是一次大規模圈地。

這一舉措導致“旗地待換,民地待圈,皆拋棄不耕,荒涼極目”,數十萬農民被迫遷徙,破產失業,被奪佔的土地一片荒蕪,天下百姓對此怨聲載道。

四大臣中的索尼與遏必隆同屬黃旗,對鰲拜的蠻橫手段也就姑息縱容。可負責此事的戶部尚書蘇納海是正白旗人,他站到了蘇克薩哈一邊,跟鰲拜叫板。

蘇納海與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實地勘察後,發現鰲拜這一更換圈地,害苦了京東數百里百姓,便上書表示反對,懇請停止更換圈地。

鰲拜大怒,跟康熙說,這三個人做事遲誤,應該處死。

少年康熙已日漸成熟,他得知真相後,沒有同意鰲拜的請求。鰲拜一意孤行,直接繞過皇帝,矯詔將反對換地的三位大臣處死。

第二年,康熙開始親政了,鰲拜卻不依不饒,繼續打壓蘇克薩哈。

面對鰲拜步步緊逼,蘇克薩哈請求退休,自稱願為先帝守陵。鰲拜卻顛倒黑白,賊喊捉賊,以“不願歸政”、“有異志”等罪名誣陷蘇克薩哈,擬將其凌遲處死、族誅。

這場鬥爭,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康熙帝堅持不同意誅殺蘇克薩哈。

鰲拜態度蠻橫,每天在朝堂上捋起袖子,露出粗壯的手臂,當著康熙的面連續數日上奏。之後,鰲拜再次矯詔,將蘇克薩哈一家冤殺。

為何康熙親政後,鰲拜還敢公然抗旨,誅殺大臣?

一是,康熙舉行親政大典後,輔政制度並未成為歷史,輔臣之位仍排在親王、大學士之上,鰲拜仍有批理奏疏之權;二是,在數年的輔政中,鰲拜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黨羽,當時中央軍政要職中,鰲拜一黨不下二十餘人,牢牢掌控著話語權。

同年,老臣索尼病死,四大臣中只剩下鰲拜與老滑頭遏必隆,鰲拜的權勢到達頂峰。

難道鰲拜已經成為第二個多爾袞?

其實,鰲拜看似是最大的贏家,卻註定是輸家。

大清第一勇士,死於1669年

▲影視劇中的鰲拜。

04.滿洲第一勇士之死

有一個故事說,鰲拜有圖謀不軌的野心。他託病不朝,要求皇帝親自前往探望。

康熙帶著多名御前侍衛到了鰲拜府上,入其寢室噓寒問暖。這時,侍衛們忽然發現鰲拜臉色大變,急忙上前,掀開被子一看,裡面藏了一把刀。

康熙為了緩解尷尬,笑說:“刀不離身,乃滿洲故俗,不足異也。”隨後,他在步步驚心之中全身而退,躲過了鰲拜的刺殺。

此事史書沒有記載,只收錄於清代文人筆記《嘯亭雜錄》中,真偽莫辨。

更重要的是,鰲拜可能根本就沒有謀反之心。當年多爾袞攝政時,鰲拜因忠於故主皇太極與幼主順治,多次反對多爾袞,因此遭受殘酷打擊,差點兒連命都丟了。這是滿洲勇士的忠義之心。

另外,四大臣輔政制度,本就是順治與孝莊採取的臨時措施,在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的清朝,皇帝賦予大臣的權力,隨時都可以如數收回。

康熙為擒住鰲拜訓練了多名摔跤好手,做足了準備,可真正清洗鰲拜集團時,不費吹灰之力。

大清第一勇士,死於1669年

▲影視劇中的鰲拜。

康熙八年(1669年),鰲拜下獄後,朝中大臣經過審理,列其罪狀三十條,判處死刑。其罪狀幾乎都與八旗貴族之間的鬥爭有關,關於結黨擅權的有二十三條,卻無罪大惡極的貪汙受賄,也沒說他有圖謀篡位的野心。

鰲拜淪為階下囚後,沒有反抗,他在受審時說:

“皇上旨意,有何辯正?”

此時,鰲拜年已六旬,朝中繁重的政事,比軍旅生涯更加催人老。當康熙來獄中探視他時,他給皇帝看了自己多年來四處征戰留下的傷疤,其中有一道是年輕時為搭救皇太極御駕受的傷。

這次見面打動了康熙。他看在鰲拜建立的功勳上,沒有下詔將他處死,而是將其革職羈押。

同年,鰲拜病死於禁所,其黨羽遭到罷黜,僅是朝中文武官員就不下二十餘人。唯唯諾諾的遏必隆也被列罪十二條,奪世爵,論死罪,但康熙念他是顧命大臣,也讓他免於一死。

至此,康熙親政才不過兩年,處置的朝中大臣卻比鰲拜輔政八年都多。從此以後,皇帝身邊再沒有出現一個讓他擔驚受怕的權臣,只有越來越多的奴才。

大清第一勇士,死於1669年

▲少年康熙。【劇照】

康熙並沒有忘記鰲拜。晚年,他召集諸王、貝勒,追憶年幼時四大臣輔政的時光,說:“我朝從徵效力大臣中,莫過於鰲拜巴圖魯者…鰲拜功勞顯著,應給世職。”

這番話似乎說明,當年擒鰲拜只是不得已之舉。但是,皇帝豈能承認自己抓錯人呢?

直到雍正帝即位後,朝廷才為鰲拜平反,認為他是清朝的有功之臣。雍正下詔,賜鰲拜祭葬之禮,追復其一等公爵位,子孫世襲罔替。

所謂的康熙智擒鰲拜,並沒有那麼傳奇。看似一手遮天的權臣鰲拜,也不過是皇權的犧牲品。

皇帝收回了他的權力,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僅此而已。

參考文獻:

趙爾巽:《清史稿》,中華書局,1998年

《清實錄》,中華書局,1985年

商鴻逵:《關於康熙捉鰲拜》,《歷史教學》1979年04期

周遠廉,趙世瑜:《論鰲拜輔政》,《民族研究》1984年06期

喬治忠、侯德仁:《的纂修及康熙初期的政治鬥爭》,《清史研究》2000年04期

楊珍:《康熙朝鰲拜罪案辨析》,《歷史檔案》2016年0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