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5+2”產業發展格局助脫貧

選圖、製作、噴繪、打印、裝裱,在夏邑縣何營鄉王營村電商產業園的李慢無框畫生產車間裡,工人們一字排開,各做各的工序,談笑間,一幅幅精美的裝飾畫就製作完成。“我做夢也沒想到能在家門口找到如此好的工作!”9月11日,在此做工的該村村民何永年高興地說。

“目前,何營鄉大小電商生產企業1000餘家,全鄉辦理網銷營業執照4500戶,網上活躍實名註冊店鋪3000家,圍繞電商產業鏈相關就業人員4000多人,46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電商企業帶動下脫貧。”陪同採訪的何營鄉電商辦主任申永亮說。

近幾年,夏邑縣把產業發展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突破口,全縣逐步形成了食用菌種植、8424西瓜種植、桂柳鴨養殖、打火機加工、工藝品加工等五大特色產業和農村電商、智慧農業兩大新業態,為廣大貧困人口提供就業保障,確保他們穩定脫貧。

該縣食用菌種植主要集中在車站鎮,沈莊村黨支部書記張豔軍是當地的食用菌種植領軍人物。2000年,張豔軍創辦了藍天食用菌有限公司。通過多年發展,公司現已擁有食用菌大棚600餘座、佔地600餘畝,年產雙孢菇、草菇等食用菌550萬公斤,產值超億元,被確定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為做好產業扶貧工作,張豔軍摸索出入股分紅、承包分紅、轉移就業、輪換種植、借菌還菇等幫扶模式,累計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738戶2000多人實現了脫貧。截至目前,藍天食用菌公司輻射帶動車站、郭莊、王集、李集等11個鄉(鎮)發展食用菌大棚1萬餘座,從業人員4.5萬人。全縣草菇、雙孢菇年產量達到15萬噸,產值16億元。2016年,張豔軍被評為“全國食用菌產業精準扶貧新聞人物。”

早在2006年,北嶺鎮劉集村黨支部書記劉萬連聽說本村的韓慶濤在浙江台州打工時學會了西瓜種植技術,一年收入幾十萬元。於是,他就帶領村幹部“三顧茅廬”,幫韓慶濤流轉土地200多畝,請他回家鄉種植西瓜。從當初的2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畝,本村的土地租完了,很多種植大戶紛紛到周邊縣、市租地,現在該村到外地租地的有200多戶,租地面積超過1萬多畝,年收入超百萬元的瓜農大有人在。

目前,北嶺鎮西瓜種植規模現已發展到3.8萬畝。縣委、縣政府以北嶺鎮為基地,出臺優惠政策,制定生產標準,培訓驗瓜師,建立銷售經紀人隊伍,嚴把產品質量關。從新疆農科院哈密瓜研究所引進早佳8424西瓜種源,一舉成為夏邑當地西瓜生產當家品種,並冠名“夏邑西瓜”這一區域公用農產品品牌。2017年,夏邑被授予 “中國西瓜之鄉”稱號,同年“夏邑西瓜”通過農業部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2018年起,夏邑連續舉辦了三屆“中國好西瓜”大賽。2019年“夏邑西瓜”榮獲河南省知名區域公用品牌、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

夏邑縣郭店鎮瞄準種鴨養殖市場,引進全球最大的種鴨養殖集團廣西桂柳牧業集團,總投資15億元建設佔地600畝的廣西桂柳牧業集團夏邑產業園,採取公司+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群眾發展種鴨養殖。目前,全鎮已建成養殖小區18個,養殖種鴨207組80.7萬羽,年產值近10億元,淨利潤2億多元,帶動貧困戶600多戶就業,當年脫貧摘帽。目前,夏邑以郭店鎮為中心,帶動歧河、何營、會亭等鄉鎮發展種鴨養殖,全縣種鴨存欄量200萬羽,佔全國種鴨總量的十分之一,成為全國生態養鴨第一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