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師雙河市:棉桃笑彎腰 葡萄甜香飄

五師雙河市:棉桃笑彎腰 葡萄甜香飄

9月21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八十三團四連職工馬漫俊種植的100畝棉花開始採收,預計畝產可達350公斤以上。棉花豐收讓馬漫俊喜笑顏開,他說:“我們辛苦了一年,棉花終於有了好收成,再把棉花賣個好價錢就更好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金秋時節,五師雙河市墾區大地瓜果飄香、糧食滿倉,職工群眾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師市各團場連隊搶抓農時,人機齊上,組織種植戶抓緊採收農作物,掀起秋收熱潮,為師市實現農業增產、群眾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科技興農增產又增收

進入9月,五師雙河市76.2萬畝棉花爭相吐絮,棉株上伏桃滿腰、秋桃蓋頂,各大條田內採棉機來回穿梭。職工群眾們利用晴好天氣,搶抓時間,對棉花進行採收,處處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

9月22日下午5點,在八十九團八連一塊棉田裡,3臺採棉機正在調試。

五師雙河市:棉桃笑彎腰 葡萄甜香飄

“這是約翰迪爾996型採棉機,我們已經全面進行了檢修,調試後就可以下地幹活了,一天工作12個小時能採收200多畝地。”採棉機師傅肖陽向記者介紹說。

肖陽說,今年他們通過貸款購置了一臺新型採棉機,豐收季的到來,讓他們充滿了期待和幹勁。

下午19點10分,全面完成檢修的3臺採棉機,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開始了當天的採收工作。

今年33歲的職工索明契承包了流轉土地200餘畝,由於今年棉花長勢較好,畝產能達到400公斤左右,看著地裡的棉花爭相吐絮,迎來採摘,他的內心充滿了收穫的喜悅。

索明契說:“今年,我選擇種植了一個新品種,辛苦了一年,終於到了豐收的季節,我特別開心。”

近年來,隨著兵團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採棉機不僅成為職工們最心儀的採收工具,也為眾多待業職工子女帶來了新崗位,今年30歲的孫德龍就是其中一位。

“年輕人一定要有一項技能,像開採棉機也是一種技能。我駕駛採棉機已有10年了,每年通過開採棉機增加一些收入,這一個季度就能掙到4萬元左右。” 孫德龍滿意地說。

五師雙河市:棉桃笑彎腰 葡萄甜香飄

待命、起飛、返航、完成作業……這是這幾天在農田裡出現最多的情景,來自一個小小的無人機操控屏幕。

“用無人機”, 兩三年前對處於新疆偏僻地區的職工群眾來說,還是一個非常新鮮的事。從去年開始,師市各團場連隊裡的田間地頭已經隨處可見無人機的蹤影。

去年,八十三團四連職工沙永超買了一架植保無人機,開始為連隊的職工群眾服務。一年下來,除去自己種植的100畝棉花地的收入,光打藥就可以收入近10萬元。嚐到甜頭的他,決心把植保無人機發展下去。

今年,他利用採收棉花前的這段時間已經掙了8萬元左右了。“現在用植保無人機打藥,每畝地是5元,如果能夠完成一天600畝的目標,我一天的收入就有3000元。”沙永超向記者算了一筆賬。

他還向記者說了一組數據:一架植保無人機能裝藥20升左右,每畝下水量是1升左右,打40畝地只需要40升水,但是機車打40畝地需要4噸水。如果一年一塊地需要打10遍到12遍,機車打40畝地就需要40噸到50噸水,而用無人機只需要機車的千分之一。

這幾天開始採收棉花了,沙永超也慢慢開始有點兒喘氣的時間了。他笑著說:“希望今年是個豐收年,職工群眾們的腰包都能鼓鼓的。”

葡萄園裡的甜蜜事業

9月19日,記者來到八十六團二十一連的葡萄採收棚裡,職工群眾們正在對採摘的葡萄進行修剪和裝筐。今年的葡萄價格較往年有明顯上漲,職工在忙碌中也收穫著豐收的喜悅。

在採收棚內,記者見到了正在忙碌的回族職工邱棚平,作為連隊種植葡萄時間最久的職工,今年他種植的40畝克瑞森葡萄畝產達到1噸多,再加上喜人的價格,邱棚平笑開了花。

五師雙河市:棉桃笑彎腰 葡萄甜香飄

“今年的葡萄價格比去年高,去年6塊多,今年8塊多,簡直是大豐收!我這個心情好得沒話說啊……”說著,邱棚平已經掩不住內心的喜悅了,呵呵地笑了起來。

葡萄迎來豐收,收穫喜悅的不僅有團場職工,還有眾多的待業青年們。今年29歲的河南小夥索俊康就是一位。

今年,索俊康看準商機,購置了一輛貨車,從事葡萄運輸,每天的收入也很高。索俊康說:“我一天能掙700到800塊錢,一天能拉運三四次,一個月能掙到1萬多塊錢,這一個季節的話我就能掙到3萬多。”

今年八十六團種植葡萄2.3萬畝,二十一連作為全團種植規模最大的連隊,以合作社為引領,讓職工們抱團取暖,實行品質優先、統一管理的運作理念,葡萄品質較以往有明顯提升。雙河眾丞種植合作社社長姜海星告訴記者,今年合作社的社員達到了160多人,6000畝葡萄銷售非常可觀。

“我們始終堅持將葡萄品質放在第一位。每年春天到秋天,我們都會請專家過來給職工群眾講解科學的種植管理方式。近年來,我們的葡萄品質越來越好了,不論是串型,還是顏色,都特別漂亮,所以吸引了很多客商。”姜海星說,今年的銷售情況也比較好。

隨著職工田間管理技術和葡萄品質的連年提升,如今二十一連已成了疆內外客商們最青睞的葡萄產區。

內蒙古呼和浩特客商魏巍說:“我們每年來八十六團南區存貨,這邊的葡萄品質比較好,糖分也高。這裡的老百姓很樸實,種植技術也高,再加上連隊‘兩委’和合作社社長對我們外地客商的服務也很到位,所以我們每年都願意來這裡收購葡萄。”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進入9月,師市各團場種植的葡萄紛紛採摘銷售,伴隨著風和日麗的晴好天氣,職工們在忙碌中收穫著自己的“甜蜜事業”。

記者從五師雙河市農業農村局瞭解到,目前,師市有葡萄銷售客商255人,直接參與銷售師市企業、合作社、電商銷售企業46家。截至9月21日,已採收銷售葡萄6.5萬噸。

各類農作物喜獲豐收

9月17日,記者八十七團五連一塊制種玉米地裡看到,一輛輛玉米收割機來回穿梭于田間地頭,收穫著金黃的果實,在金色的秋天裡唱響了一支支強勁有力的致富歡歌。

該連職工楊衛疆這幾年通過種植制種玉米取得了不錯的收益。經過科學管理,目前制種玉米已到了收穫期,看著籽粒飽滿的玉米,他對今年的收成信心滿滿:“今年種了110畝制種玉米,其中60畝天利,50畝登海。現在收割的是天利玉米,質量還是不錯的,產量預計在400公斤往上。”

五師雙河市:棉桃笑彎腰 葡萄甜香飄

連隊“兩委”在做好安全生產的同時,積極發揮服務職能,在採收、拉運、交售等環節全程指導,全力幫助職工組織機力和勞力,及時協調聯繫曬場,紮實做好制種玉米機械化採收和晾曬等各項工作,在工作一線幫助職工排憂解難。

今年,五師雙河市種植了20萬畝玉米,其中常規玉米18萬畝,制種玉米2萬多畝,經過種植戶精心管理,迎來了大豐收。

八十四團三連玉米種植戶季紅洲高興地說,今年玉米畝產高的達到1600公斤,中等水平的畝產也在1400公斤左右。更讓他興奮的是,今年玉米市場收購價每公斤為1.72元,與去年相比每公斤提高了0.5元,創造了歷史以來的“天價”。

據他說,除去各種成本,今年玉米種植戶畝利潤均在千元以上。他家種植了59畝玉米,收入也有好幾萬元。而連隊種植上千畝的人,收入都上百萬元了。

今年,五師雙河市種植瓜類作物2萬多畝,其中西葫蘆為5000多畝。眼下,正是西葫蘆成熟採收季節。記者在八十六團四連、十八連看到,西葫蘆採收脫籽機在地裡徐徐開動,展開採收作業。

五師雙河市:棉桃笑彎腰 葡萄甜香飄

八十六團四連職工康海軍等3名職工,通過流轉方式承包連隊職工的550畝土地,全部種植了特色作物西葫蘆,通過科學管理,今年獲得了大豐收。經過測算,康海軍種植的西葫蘆畝產在180公斤以上。

今年,該團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種植業新路子,引導職工跟著市場走。通過特色種植,拓寬了職工增收渠道。特色種植不但規避市場風險,還改良了土壤,減少了病蟲害。

五師雙河市:棉桃笑彎腰 葡萄甜香飄

五師雙河市:棉桃笑彎腰 葡萄甜香飄

該團今年種植的1300餘畝西葫蘆全部是訂單種植。康海軍告訴記者,西葫蘆種植比較省心,機械化程度高,所需人工較少。通過訂單種植,由收購方為職工提供種植、管理、採收等全程技術服務。職工種植省心,銷售無憂。

據五師雙河市農業農村局統計,截至9月21日,師市已收穫秋糧4.95萬畝,油料3.17萬畝。農作物豐產,職工群眾更盼增收。(雷蕾)(來源:學習強國“兵團”學習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