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移計劃的實施及修改

遷移計劃的實施及修改

河北省即從1954年4月開始進行省會遷移到石家莊的工作。河北省委為籌備與進行省會由保定市遷往石家莊市的各項工作,成立了河北省省會遷移籌備委員會,由劉澤華、尹哲、馬力、賈桂榮、減伯平、康修民、王向峰、劉誠、張浩昌、吳海襄、楊醒眾等11人為籌備委員會委員,劉澤華任委員會主任,尹哲、馬力、康修民為副主任,下設辦公室由楊醒眾為辦公室主任,蘇其祥為副主任。省會遷移籌備委員會通知省政府各部門、各企業、事業部門、省委、軍區、各團體:"一、省會遷移建築計劃,由遷移籌備委員會統一規劃,各部門按照規劃標準進行設計建築,不得亂設計亂建築。二、遷移建築用費除黨、政、軍、群團各行政部門統一考慮籌措外,所有各企業、事業部門的建築用費完全由各企業事業部門自行籌措。"

1954年11月20日,省會遷移辦公室遷到石家莊市辦公。

遷建工程伊始,各方面都投入了極大的力量,希望能夠以高度的熱情迅速地完成遷建工作,對遷建工程的複雜性認識不足,單純任務觀點和急於求成的思想嚴重。最初,根據石家莊城市規劃,省會遷建工程將建築地域確定在京廣鐵路以西,並進行了地基勘測、鑽探、買房、購地及其他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還進行了部分的工程建築。在基建地區購買土地547畝,遷房220間,購井33眼,遷墳655個,移電杆約計1公里。完成了330萬平方米的測量,地質鑽探117孔,計1160公尺,並搞了8項土壤試驗,做出了3個街坊和中心區的平面設計及模型,完成了9幢樓房約計5萬平方米的初步設計和技術設計;進行了20萬平方米的各種材料的精準和調運工作;進行了5幢樓房的施工工作,第一幢樓房完成了基礎工程並砌磚到防潮層,第二、三、四、五幢樓房完成挖基土方工程。截至1954年12月底,除黨、政、群、團由財政廳撥款1900億元外(1954年800億元,1955年1100億元),各企、事業部門共籌措資金1275.73億元,共計資金3175.73億元,並擬定了建房標準等。

當石家莊城市規劃經國家計劃委員會和中央建築工程部重新審查時,指出規劃中車站、倉庫、市中心聚在一起,形成三位一體的矛盾,於防空不利,鐵路貫穿市中心,人聲嘈雜,車馬擁擠,在敷設雙軌後將更為嚴重;煉焦廠、骨膠廠、化學制藥廠等有害工廠在市內聚居,於衛生影響很大。為了更便於對工業的領導和市區今後的發展,同時減少鐵路對市區的影響,適合有利衛生和防空等要求,確定將石市規劃予以變更,省會遷建工程亦由路西改為路東。這樣一來,省會遷建工程1954年的工作很大的一部分是做了無用功。省會遷建籌備委員會在石市規劃確定變更後,根據施工情況,立即停止了已開工五幢樓房中四幢僅挖好地槽未澆灌混凝土樓房的建築,第一幢樓房已做好基礎工作,為減少損失繼續建築。購地和清除現場工作也停止進行。根據省委意圖,對路西遺址和工程處理,將購妥土地及施工的第一幢樓房連同其他設施,交由省農林廳接收使用。儘管採取了種種措施,由於石市市政規劃的變更和工程計劃的不周,仍造成了約28.26億元的損失。省會遷移籌備委員會吸取了1954年遷建工作的教訓,從思想上明確了按基建程序辦事,根據設計和施工力量,積極領導、穩步前進,完成全部省會遷石建築工程任務的觀念,重新制定了1955年的建築任務和計劃要求。省委、省人委也調整力量,組織結構,加強了對省會遷建工程的領導。

省會遷建籌備委員會確定的1955年建築任務,是根據投資力量,著"先行政後企事業"和"投資統一使用"的原則,確定在1955年開工面積為29.7905萬平方米,完成26.7905萬平方米。建房標準,根據中建部關於《城市建設幾項定額的參考資料》,結合遷建工程實際情況確定為:省委正副書記、省府正副書記每人54平方米;省委委員每人36平方米;正副部長、各委副主任、正副廳長,各企、事業部門經理局長級幹部,每人27平方米;相當地、專處長級幹部每人9平方米縣、科長級幹部每人6平方米;一般幹部每人3.6平方米;勤雜人員每人3平方米。

省會遷建工程,是具有歷史意義的。省會由保定搬到石家莊是河北省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是為了河北省的領導機關便於直接領導河北省的工業建設,必然為全省人民所重視,也必然載入河北省歷史史冊。這一工程的投資額是很大的,是在國家和河北省財政力量不足的情況下抽出來的,在設計與施工中如何保證質量、厲行節約就更有重要的意義。

1955年2月9日,省委常委會議討論通過了《河北省省會遷移籌備委員會關於省會遷建工程組織機構的意見》,決定建立"在遷委會領導下駐在施工現場具體地實現遷建要求,完成遷建工程任務的組織;同時又是工程上集中統一的領導、指揮、監督、檢查的行政機構"——省會遷建工程指揮部。"。

1955年4月4日,河北省省會遷建工程工地指揮部啟用印信,開始辦公。

據當時在省委組織部工作的陳治平回憶,1954年為了省會搬遷,省委、省政府成立了河北省省會遷移籌備委員會,而且,城市中心大體位置也都規劃完畢,就位於現在的省博物館和東西大街。裕華路為什麼那麼寬?就是當時被定為省府大街,作為省會中心路段才建的。

當時工作在省人委行政處的韓致景回憶:"1954年省會遷石,原計劃是在橋西,現在的和平路文化廳一帶。後來根據國家的意見改到橋東,大概在現在的省科技廳、水利廳一帶。計劃是由蘇聯專家設計的,佈局宏大,建築物東、西對稱,南、北呼應。基本上水利廳、科委一帶為廣場,現在的東大街、西大街之間,由南向北依次是8層的政府辦公樓,然後是一條路,現在是範西路,路北是花園,隔一條馬路的是省委的辦公院,再隔一條路還有一個花園。所徵土地均為農田。現在的梆子劇院、廣播電視廳、省軍區佔的都是當時徵地建的房子,後來又經過修改和翻建。現在軍區的院子,原來20世紀50年代省委黨校用了,搬來時就有禮堂。都是省會要搬石家莊時建的"。

可以想象,那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建築計劃,當時如果完成了,石家莊市現在的市容該是多麼的美麗啊!

省級領導機關及其工作部門遷到石家莊,不僅僅是建房子那麼簡單的事情,一切與機關工作相關的大事小情,事無鉅細地都要牽扯到。

僅在郵電通信方面,河北省郵電管理局1954年3月8日即請示郵電部市內電話總局:"河北省會擬遷移石家莊市……省直現組成省會遷移籌委會,擬在自一九五四年開始建築籌備,至一九五七年陸續遷完。(一九)五五年建設規模較大,但石家莊郵電局市話為一千五百門自動設備,目前已安裝到85%以上,接通率僅29.4%,線路設備因戰爭損失很大,切須擴充添補。如省會陸續遷移,市話是不能解決主要問題的,因此我局擬將保定(55)年的基建改為石家莊局,而保定在兩年內無大建設。"1955年6月9日,河北省會遷移籌備委員會為省會遷移後電話安裝問題答覆河北省郵電管理局:"一、省委、省府遷移後地處中心,安裝五百門交換機1臺。二、省直屬各事、企業部門在石市新安裝之一千門自動電話機,完成後撥出六百門供省直各事業、企業單位使用即可。"

省會遷建工程在石家莊的東南角熱火朝天地建設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