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舀西湖的水,一起聆聽餘杭油紙傘的故事

說到雨傘,它是我們平時常用的避雨工具,在古代雨傘的材質為竹木骨架、油紙傘面,其中又以餘杭紙傘最為出名。直到20世紀70年代,隨著西方工業化進程的入侵,鋼質傘架應運而生,因其在結實、方便、遮陽避雨的功能性上均優於油紙傘,餘杭紙傘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制傘師傅也紛紛轉行,制傘工藝甚至瀕臨失傳。2007 年,餘杭油紙傘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手舀西湖的水,一起聆聽餘杭油紙傘的故事

一、給你材料,一探餘杭油紙傘的製作工藝特徵

製作一把小小的油紙傘涉及到 72道製作工序,就其組成要素來看,離不開具體的傘頭、傘鬥、傘骨、傘面等基本要素。但是最為重要的工藝主要分為三部分,分別是製作傘骨、溼紙裱糊、繃花線,下面我們就以餘杭油紙傘為例,介紹一下製作工藝的特點,本文主要以製作過程為主,不包括製作之前的前期準備。

(1)製作傘骨及傘網

傘骨的製作步驟大致分為三個步驟:刮竹鑽孔、製作傘託、組裝拼合。首先是刮竹鑽孔。為了保證油紙傘能夠在使用過後能夠完美地收攏起來,每把油紙傘的傘骨一定要出自同根竹筒。用刀把準備好的竹簡從中間劈開,接著將竹筒劈成大小相同的竹片,然後把竹片的竹節削去並將兩頭也削薄,再劈成大小相似的長骨,並在長骨二分之一處進行開槽。其中槽的深度掌握在制傘藝人工藝技法之中,程度要把控得剛剛好,既要使長骨破皮又不能裂。長骨切割好了之後就需要將它們接起來,為了得到了一副完整的圓柱狀傘骨,就要在長骨開槽的地方鑽兩排小孔,孔的間隔距離為2cm,然後在竹條的頂端也鑽孔,並用棉線將其挨個串好。為了保障之後傘骨繃線的穩定性,短骨鑽的孔要比竹條多。

手舀西湖的水,一起聆聽餘杭油紙傘的故事

其次,製作傘託。傘託分為上傘槽和下傘槽,用於專門安裝長骨和短骨,使用車床並按照最終要求開出四十八槽或者三十六槽的傘託,數量要與傘骨的數量相等。按順序將長骨穿入傘鬥上的卡槽內。

最後,組裝拼合。用刀將長骨外部的毛刺打磨乾淨,以免不小心產生傷害。把削好的傘短骨卡進傘斗的卡槽裡,將彎針在傘骨能夠活動的關節結構部分用棉線或者尼龍線穿好固定。緊接著把傘杆組裝起來,插進傘託上下處的固定凹槽裡,最終一把傘骨的骨架就組裝完成了。

傘網的製作步驟是先將做好的傘骨撐開使其固定,為了保證傘面不變形,用耙尺將每一根長骨之間的距離確定好,在長骨的外邊緣纏線。這裡使用的線是經過蠟油浸泡過的棉線,根據傘的尺寸,纏繞的圈數也有所不同,這裡舉例的是長 57.5 cm 的小號油紙傘,只需要纏 3 圈。每兩圈線相距為 0.5~0.7 cm,纏好線後,一把傘的骨架就形成了,緊接著開始準備下一步糊傘的工序。

手舀西湖的水,一起聆聽餘杭油紙傘的故事

(2)傘面

溼紙裱糊是製作傘面的重要步驟。首先就是要裁紙,按照所要製作的傘的大小規格將皮紙裁成三種尺寸不等的等腰三角形,其中頂角的度數為 40 度。當然,油紙傘的尺寸大小不同,用來製作傘面的層次和大小也不同,紙張數量是一個靈活多變的變量,根據油紙傘的大小規格來確定。將裁好的皮紙一大一小分組疊放,小油紙傘貼三層就夠了,一共分為六組,每組三張。先將自制的漿糊用刷子均勻地塗抹在皮紙表面,這裡注意的是,刷漿糊是三層紙同時一起刷,再將浸透漿糊的皮紙裱糊在傘骨上,皮紙裱位移至骨架上之後,用手將其拉直,完全貼合在傘架上,接下來用同樣的工藝將剩下的五組皮紙進行製作。


手舀西湖的水,一起聆聽餘杭油紙傘的故事

在六組皮紙圍成一圈貼好之後,就要開始進行細緻的包邊工作了。首先將長骨繞繩朝外的那段皮紙進行裁剪,只需要開一個小口,可以保證棉繩外端的皮紙部分能夠以棉繩為邊界內翻對摺起來進行包邊。這時候就讓糊好的傘面進行陰乾,陰乾後還需要進行一層加工,傘面才算製作完成。部分傘面會根據需要進行顏色或者圖案繪製,傘面的圖案也是根據色調來挑選,傘面的顏色都是師傅自己用顏料配置,調配比例一般保密,不對外透露。術的和諧統一。這需要手藝人在無數次實踐製作過程中用心感受並將心之所想傳達給手,而且是手藝人在不斷累計的時間軸線上獲得感受力與控制力合二為一併轉化成一種內在"修養"。在這樣的過程中,一把帶有江南韻味的餘杭油紙傘就做好了。

二、結合現狀,二探餘杭油紙傘的發展現狀與不足

餘杭油紙傘作為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凝聚了豐厚的文化內涵,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定不僅僅是對油紙傘歷史的追溯和對制傘工藝的傳承,更多的是能夠促進其未來更好地創新與發展。餘杭油紙傘的復興之路並非個案,其中所映射出來的不足和問題是傳統工藝與產品在現代傳承道路上所必須面臨的難點,具體問題如下:

手舀西湖的水,一起聆聽餘杭油紙傘的故事

(1) 油紙傘製作原料與製作成本高

從古至今,製作油紙傘所使用的原材料基本沒有改變。竹子的生長需要一定的週期,若遵循傳統的制傘工藝,從原材料到成傘共有七十多道工序,在機械化傘具大行其道的當下,即使部分零部件進行了機械化生產的改造,但是絕大部分的製作工序仍需要手藝人們親手製作。其中,多道核心工序——裱傘面,穿線不僅尚無機器替代,還必須由幾位手工藝人一起分工配合完成,所以價格也因其較高的成本而比普通機械化傘具更為昂貴。一般而言,只有舞臺用具或者具有收藏愛好的消費者才會選擇購買,導致消費市場極其有限。

(2)油紙傘手藝人結構體系滯後

筆者以"雨傘之家"油紙傘製作工坊為例,其中作坊參與制作的手藝人多染色好的油紙傘還要晾乾,而晾乾的過程也要注意,最好是放置在乾燥陰涼的地方陰乾,不能直接放在太陽下暴曬。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江南的梅雨季節容易發黴不宜晾曬,而夏季溫度又高,水分蒸發快,容易導致褪色也不適宜晾曬,所以最好是在秋冬季節的時候,溫度適宜。

手舀西湖的水,一起聆聽餘杭油紙傘的故事

(3)穿傘

油紙傘的傘骨和傘面製作完成後,手藝人還要對其進行繃花線的細節工藝。其主要功能有三:一為使用功能,為了加固整個油紙傘結構,通過繃花線能夠穩定傘骨和傘鬥之間的距離;二為審美功能,進行不同顏色棉線的搭配,綵線之間顏色的穿插呈現出帶有裝飾風格的視覺效果,給使用者呈現出了獨特的審美意趣 ;三為倫理功能,這來回穿梭的棉線,來回往復好似連接了天、地、人之間的某種關係,表達了對天人和諧統一的美好向往。

繃花線是手藝人根據個人喜好、審美、以及對產品的定位等程度自身靈活多變的一種行為方式。油紙傘的繃花線又因其時代性、地域性、社會性等因素而各有不同。從設計學的角度來看,餘杭油紙傘的繃花線工藝主要以"線"為主,通過短骨來區分傘架,用短骨孔眼的長短距離來區分層次,使用棉線連接孔眼,構成相互交叉的幾何形紋飾結構。

隨著國家運輸效率的不斷提高,油紙傘成批從江南"走出去"已經不是一件難事。可是,如何"持續"輸出,如何把高質量設計人才、高校資源"高效"輸入,成為突破餘杭油紙傘地域發展局限性的重要環節。

手舀西湖的水,一起聆聽餘杭油紙傘的故事

(4) 油紙傘產學研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性

餘杭油紙傘因為自身侷限性只是在技藝上進行傳統地傳承,並沒有嘗試將工藝轉化成產業,只是簡單地將傳統工藝衍生到消費產品,沒有從油紙傘的產品銷售提升到文化體驗與消費上來。生產—消費的傳承經營模式可以從基礎層面維持餘杭油紙傘的傳承血脈,但是無法做大做強,一旦社會環境和審美趨勢出現巨大改變,油紙傘行業就會遭到很大的影響。

所以,油紙傘的傳承必須從多個維度進行建設,不僅是產業,還需要從學術研究、創新突破、體驗式銷售等多個層次進行均衡發展,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遵循市場、消費者的需求,靈活運用多重產業力量,引領油紙傘行業的新發展。

三、意義重大,三探餘杭油紙傘價值研究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優秀的傳統民間文化資源,在餘杭油紙傘被列入非遺名錄之後,保護其獨特的唯一性,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藉助差別於機械製品的價值定位,憑藉技術、審美與文化意義培植的象徵資本在日用消費品的市場上立足,而不是陳列在博物館與收藏室的展櫃中。下面筆者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其獨特性價值。

手舀西湖的水,一起聆聽餘杭油紙傘的故事

(1) 文化價值

餘杭油紙傘具有工業文化價值。隨著西方工業化的入侵以及人們生活方式和審美水平的變更,餘杭油紙傘在工藝和造型上都進行了一些發展和創新,例如融設計圖書館以餘杭油紙傘為基礎進行的一系列創新設計,就是勇於嘗試多種方法,不僅僅從傳統工藝,還從造型、結構、材料等多重角度進行創新。其實只要使用方便、產銷平衡,製作油紙傘的傘骨到底是應該手工還是機器並沒有一個嚴格統一的規定。

現在使用機器做的骨架,或者使用塑料材質代替竹質材料,不僅省去了竹子加工製作的繁瑣過程,讓前期失敗的機率大大降低,而且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油紙傘的美觀度,更加貼合消費者當下審美需求。

手舀西湖的水,一起聆聽餘杭油紙傘的故事

(2) 歷史價值

首先,餘杭油紙傘作為民間藝術一種獨特的工藝存在,是江南民間藝術歷史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江南人民在世代的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具有江南特色的人文精神美。不同歷史時期的演變以及當時所處的人文差異都是影響傘具演變的關鍵,在具有差異性的文化體系基礎上進行的傘具研究,能夠具有針對性的研究其當時所處時代的歷史、人文、行為習慣等。

其次,自20世紀50年代起,杭州餘杭便是當時油紙傘的重要產地,以餘杭油紙傘的發展情況來看,巔峰時期的年產值竟然達到五十萬把。受到當時那個年代政治、經濟的環境影響,經歷了合作社的組織改造,隨著西方工業化的入侵,傘具進行工業化技術改造,逐漸由手工製品轉型為機械製品,油紙傘也在短暫的輝煌後逐漸式微,在20世紀70年代徹底停產。現如今,無論從杭州中國傘博物館還是青山村融設計圖書館,無一不重新將油紙傘重新搬上歷史舞臺,證明其文化內涵傳承的重要性。

(3) 功能與審美價值

實用性是工藝價值的基礎,似乎人們確定了傘具是設計目標,而人就是設計目的。設計價值存在是設計價值主客體認識和實踐關係發展的最終結果。但是對於當下的人們來說,傘具的需求不再僅僅侷限於工具,應該結合時代背景變遷而進行設計的延展,將江南區域文化的元素運用到傘具設計與製作中,可以從傘面的材質、圖案、材料、顏色等角度,將精神的自由、愉悅和舒暢融入到功能性的使用中,以滿足消費者情感需求與使用功能的和諧統一。

手舀西湖的水,一起聆聽餘杭油紙傘的故事

從油紙傘產品中的內容和形式中去感受到設計師的創造力,功能性的理性原則昇華為高級的情感共鳴。餘杭油紙傘不僅是人們物質生活的產物,而且逐漸演變成了精神生活的產物。

四、結語

正如戴望舒《雨巷》中所描述的一樣,撐著一把油紙傘獨自走在這寂寥的雨巷,它作為一種代表性的藝術品形式存在,滿足了人們寄託自己美好意境的心理需求。餘杭油紙傘在傳統工藝的借鑑與融合中不斷髮展創新,汲取傳統油紙傘精華的同時,結合現在的時代需求,挖掘自身的審美和使用價值,創作出了更多的新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