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李煜是亡國詞人?他寫的問君能有幾多愁?到底有多愁?

導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膾炙人口的《虞美人》傳頌了千年,他的詞作者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個兒子,他前面的五個兄長,因為種種原因一個一個的都死去了,最後只剩下他從第六位一下子排到第一了,於是中主李璟只能選他繼承了皇位。李煜繼承皇位後,以當時的南唐國情來講,要是不滅亡也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說李煜是亡國詞人?他寫的問君能有幾多愁?到底有多愁?

還在李煜的父親中主李璟當政的時候,南唐就已經因為國勢衰危,轉而向宋朝稱臣了。李煜繼位以後,就只能採取消極的守業的態度,每年繼續向宋朝進貢。儘管李煜在位的時候,南唐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但他還是維持政權達15年之久。

他能寫詩填詞,還會書法繪畫,還精通音律,但是這麼多的才藝裡就屬他的詞作成就最高。因為他能把自己亡國後的真情實感,表達在詞作裡,推動了詞的進一步發展,所以他也被稱作“千古詞帝”。

他早期的詞作受到以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影響,又受到同時代他父親李璟、馮延巳等人的影響,所作詞作多寫宮廷奢靡生活,詞風綺麗柔靡也有部分詞裡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

。其亡國後的詞作真情流露大多反映了亡國之痛,哀婉淒涼,極富藝術感染力。他亡國後所填的詞在晚唐五代詞中獨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為什麼說李煜是亡國詞人?他寫的問君能有幾多愁?到底有多愁?

01.李煜的詞作主要分為兩個寫作時期,亡國前與亡國後。

1.詞,起於隋朝,興於唐五代,極盛於兩宋,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兩種。

李煜早期所寫的詞受到晚唐五代“花間詞”的影響,題材有些狹窄、內容也比較單調,詞風綺麗柔靡。花間詞是晚唐五代時期,中國古代詩詞的一個流派,發源於西蜀。

五代西蜀的韋莊、牛嶠、孫光憲、李珣、牛希濟、歐陽迥等人結成“花間詞派”,尊奉溫庭筠為鼻祖,而進行詞的創作。這些詞大都以婉約的表達手法,描寫女性的美貌和相思以及她們的離愁別恨,對後世的詞人有一定的影響。

後蜀趙崇祚把這些人所寫的詞,編集在《花間集》裡,花間派因此而得名。

花間詞派的代表韋莊所作的:
思帝鄉·春日遊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這首詞短短几句話就描寫了在浪漫的春日裡,一個大膽追求美少年的女子,即使被美少年拋棄了也不後悔,詞風婉約柔靡。

與李煜同時代的馮延巳有一次填了一首詞:開篇是“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李煜的父親南唐中主李璟曾戲問馮延巳:”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馮延巳答道:“安得如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之句’?”

李煜的父親南唐中主李璟也是一位詞人,李煜和他父親中主李璟的詞,主要收錄在《南唐二主詞》中。

為什麼說李煜是亡國詞人?他寫的問君能有幾多愁?到底有多愁?

李煜的詞風在亡國前受到花間派詞人和同時代的中主李璟、馮延巳的影響,詞的內容也多是離愁別恨和無限相思之類的。

	李煜: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的這首《清平樂》,寫出了他在滿園的春色中,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砌下落梅如雪亂“的一個“亂”字,寫出了心亂如麻。全詞以離愁別恨為中心,上下兩片渾成一體而又層層遞進,感情的抒發和情緒的渲染都十分到位。

2.南唐滅亡後,李煜被俘,宋太祖把他囚禁於汴京。亡國後的李煜再作的詞,風格也驟變,一洗花間詞的綺豔柔靡,多是感懷故國,思念故鄉,抒發亡國之痛和對故國的懷舊之情,詞語清麗,形象生動,感情真摯深遠,極具感染力 。

李煜: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這首詞也寫於李煜作階下囚的時候,懷念以前的宮廷生活,後悔被俘。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為什麼說李煜是亡國詞人?他寫的問君能有幾多愁?到底有多愁?

02.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到底有多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所謂苦難出詩人,國家不幸詩家幸,如果李煜不亡國,如果李煜在政治上勵精圖治,幹出了一番偉業,或許他就作不出這樣抒發亡國之痛的詞了。

詞中開頭就是問句,春花秋月勾起了往事,抒發了對往日美好生活的懷念,又表現出對如今現實的無可奈何。

接下來的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仍是對往日生活的懷念,不堪回首也要回首,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想象著故國漢白玉雕砌的欄杆都還矗立在宮殿外面,感慨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句自問自答,是句千古名句。把愁思比作春江水,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加深了愁恨的綿綿不絕,悠長深遠。

虞美人是李煜流傳最廣的一首詞,也是李煜的最後一首詞,也是一首絕命詞。

相傳宋太宗就是聽了這首虞美人,害怕李煜會有造反的心思,才派人毒殺了李煜。

結語:

雖然李煜作為一個皇帝是個亡國的君主,但是南唐的滅亡並不能全部怪罪於他,因為他登基接手朝政的時候,南唐已經岌岌可危了,而他本身又是一個醉心於詩詞書畫的人。他寫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傳唱千古,對中國文學史上閃耀著璀璨光芒的宋詞,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進一步推動了詞的發展。

為什麼說李煜是亡國詞人?他寫的問君能有幾多愁?到底有多愁?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可以收藏、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