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攀比的背後,那些需要被肯定的出發點

孩子上小學,自上學回來就不斷向家裡要這要那。

同桌穿了件漂亮的小裙子,她要買(所在的小學不用穿校服);

同學帶到學校好吃的進口零食給同學分,她也要帶好吃的零食去學校;

聽到同學說假期全家旅遊去哪裡玩,她回家馬上提要求也要出去旅遊......

我們家沒有攀比,為什麼孩子會這樣?該怎麼辦呢?這是發小曾經學期發給我的困擾。


孩子愛攀比的背後,那些需要被肯定的出發點

在發小的眼裡,孩子的這些要求全都是攀比。在我看來卻未必。孩子每一個看似不恰當的行為背後,不僅有一個未被理解的需求,還有一個需要被肯定的正出發點。因此,我們要了解孩子每一次要求買東西的背後,她的需求和動機(出發點),家長如何引導。

1.別急於否定孩子,先了解孩子背後深層的需求和原因


我給發小逐一分析孩子這些要求背後的需求和可以被肯定的地方,建議她以後碰到這種情況不要急於否定孩子。

孩子愛攀比的背後,那些需要被肯定的出發點

攀比的背後並非全是攀比或虛榮

比如說,同桌穿了件漂亮的小裙子,她要買;

愛美是人的天性。女孩子喜歡漂亮的、美的物品很正常呢!她的目的是想穿一件漂亮的小裙子上學!這說明孩子開始在意自己的形象(行為的原因)。


作為家長,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給孩子買的衣物是否符合孩子或者當代的審美?

2. 肯定孩子行為背後的出發點

為什麼要肯定孩子愛攀比背後的出發點呢?因為這些出發點反映了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渴望。只是,孩子可能不知道以怎樣的方式來準確表達出這些信息,所以採用了不恰當的方式。

孩子愛美喜歡美的事物,這個有什麼問題嗎?沒有。那麼這個出發點是值得被肯定的。

孩子要買好吃的零食分享,出發點是回報同學的分享,增進同學關係(正常社交),也說明孩子知恩。這都是應該被看見被肯定的。如果大家都在分享,而孩子卻從沒有,會不會被同學說小氣或者被疏遠?

3. 讓孩子瞭解家庭狀況,引領孩子健康的消費觀和價值觀

《資治通鑑》雲: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就是說: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則會常保富餘。

孩子愛攀比的背後,那些需要被肯定的出發點

《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說:“如果你不能教孩子金錢的知識,那麼將來就有其他人取代你,比如債主、警方、甚至是騙子。讓這些人來替你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恐怕你跟你的孩子就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比如孩子提出全家旅遊,旅遊是健康的活動,可以滿足。我們需要引領孩子的消費觀是什麼呢?

就是根據家庭狀況如父母的工作安排、空餘時間與經濟收入等,來引領孩子計劃:去哪裡旅遊,預算多少,時間幾天,如何安排行程,要帶些什麼等。同時,讓孩子思考:旅遊對她、對這個家來說,意義在哪裡?

培養孩子合理消費、適度消費的觀念和理財的意識如預算、存錢、怎樣花錢更有意義。而不是同學旅遊,我們也要去旅遊;同學去國外玩,我們也要去國外玩;別人有什麼,我們就要有同樣的。


孩子愛攀比的背後,那些需要被肯定的出發點

引領孩子的價值觀

至於價值觀的引領,例如美,讓孩子瞭解美有很多種:外表的美、自信的美、健康陽光的美、學識淵博的美、舉止得體的美、樂於助人的美......讓孩子自己想想什麼樣的美更有意義。

引領孩子聚焦於自己擁有的東西,以及聚焦於通過自己的正當努力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當然,這些也需要家長以身作則。

4. 引導孩子思考替代的做法

對於孩子的要求,家長不願或者不能滿足時,則引導孩子思考替代的解決方案。例如,不能安排去旅遊,是不是可以在週末約上孩子的朋友,一起去某個附近景區野餐或者野營呢?開闊眼界除了旅遊,是不是還有讀書或者去科學館、博物館呢?

其實,從孩子的要求中我們看到,不管是出於攀比還是虛榮,她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同學的稱讚、羨慕和認可,從而獲得自豪感和更好的同學關係。那麼,啟發孩子,獲得更好的同學關係和自豪感,還有什麼途徑?比如提高自己的學習和學識,多幫助同學,多欣賞和鼓勵同學等。

孩子愛攀比的背後,那些需要被肯定的出發點

條條道路通羅馬

結束語:

面對孩子的攀比,首先我們要理解孩子的這種需求和心理,然後再進行相應的指引:

1瞭解行為背後的原因,有選擇地滿足。

· 如果是出於虛榮、攀比,家長就引導孩子正確的消費觀(避免過度消費、超前消費)、價值觀,並讓孩子瞭解家裡的經濟狀況和父母賺錢不易。

· 如果是出於正常社交和禮尚往來(例如提到的分享零食給同學),根據家庭實際情況滿足孩子。

· 如果是孩子求父母關注,說明孩子內心缺乏被愛的感覺,父母多陪孩子做一些有趣的事,如家庭遊戲,讀書,運動,公園野餐等。

2多欣賞孩子、肯定孩子行為背後的出發點,讓孩子瞭解具備什麼樣品質的人受歡迎。

3讓孩子瞭解家庭狀況,引領孩子健康的消費觀和價值觀

4根據孩子這個要求的目的,引導孩子思考替代的做法。

5家長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用問題的眼光來看待,可能孩子滿身都是問題;用資源的眼光來看待,孩子問題的背後是成長的機會。

孩子愛攀比的背後,那些需要被肯定的出發點

實際上,攀比也顯示了孩子的好勝和競爭心理,希望超過別人或者與人同步。如何利用這點,把它變成孩子的動力和可教的機會,我相信每個家長都有一些妙招。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