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南懷瑾:黃老之學

國學大師南懷瑾:黃老之學

那麼所謂黃老之學的道家學術,它的內容又如何?當然,最能代表道家思想的是老子,他所著《老子》(到了唐玄宗時代,又尊稱它為《道德經》)一書,最能代表道家思想,最有系統,有最具體的敘述。而闡揚、詮解老子最清楚正確的,發揚道家思想最透徹的,則是莊子。莊周所著《莊子》一書,唐玄宗時代又尊稱它為《南華經》。其中所論辯的道理,在政治、軍事、教育、經濟等等各方面,都可致用,它對歷史人物的建功立業乃至對個人修養——修道、養氣,以及立身、處世等等,都有大用處。

這不只是指《莊子》的內七篇而已,事實上,幾千年來,歷代所偷偷運用莊子的學術,都取《外篇》和《雜篇》中的精華。因此,真正把五千年來中國文化,發揮得光輝燦爛的,亦就是道家的老莊之學,尤其是《莊子》的《外篇》與《雜篇》部分最多,這是研究老子之前,也必須瞭解的一項事實。

現代人對道家的觀念,是漢、唐以後的人所持的觀念。在秦漢以前,現在所謂的“道家”與孔孟之學的所謂“儒家”,原本沒有分開的,統統是一個“道”字,而這一個“道”字,代表了中國的宗教觀,也代表了中國的哲學——包括人生哲學、政治哲學、軍事哲學、經濟哲學,乃至一切種種哲學,都涵在此一“道”字中。

清代乾隆年間,主編《四庫全書》的著名學者紀曉嵐曾經說過:“世間的道理與事情,都在古人的書中說盡,現在如再著述,仍超不過古人的範圍,又何必再多著述。”這的確是一則名言。試看今日世界各國學者關於思想學術方面的著作,無不拾古人之牙慧,甚至,強調來說,無不是中國古人已經說過的話。所以紀曉嵐一生之中,從不著書,只是編書——整理前人的典籍,將中國文化作系統的分類,以便於後來的學者們學習,他自己的著作只有《閱微草堂筆記》一冊而已。

就因為他倚此一態度而為學,自然地讀書非常多,瞭解得亦較他人深刻而正確,他對道家的學術,就下了八個字的評語:“綜羅百代,廣博精微。”意思是說,道家的文化思想,包括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整個文化。“廣博”是包羅眾多,“精微”是精細到極點,微妙到不可思議的境界。

但是,道家的流弊也很大,畫符唸咒、吞刀吐火之術,都變成了道家的文化,更且陰陽、風水、看相、算命、醫藥、武功等等,幾乎無一不包括在內,都屬於道家的學術,所以雖是“綜羅百代,廣博精微”,也因之產生了流弊。

《老子》這本只有五千字的書,從文字表面上看來,似乎很容易讀懂,如果也用“綜羅百代,廣博精微”的眼光去讀,那就夠我們去探討,去闡述了。

也有人說,提到我們的歷史文化,所謂魏晉南北朝這一階段,正是《易經》、《老子》、《莊子》“三玄”之學最流行的時代。但是,這個時代的歷史背景,是一個變動不安、非常混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最衰敗的兩百多年。可是在哲學思想方面,由於知識分子的高談闊論,也提升到極點,於是有人說,“三玄”之學,是衰亂之書,因為每到一個衰亂的時代,“三玄”之學就會特別受人歡迎。這是在動亂不安中,人們的精神失去寄託,便希望從這方面,找到一條出路。他們更進一步回過來說,目前這個世紀中,這三樣東西,很受歡迎,可見這個時代,當然的是衰亂的時代。

其實,並不一定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凡是對任何一樣東西,立場不同,觀點就兩樣。自己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印象就各異。我們看中國歷史,漢、唐、宋、元、明、清開基立業的鼎盛時期,都是由“三玄”之學出來用世。而且在中國歷史文化上,有一個不易的法則,每當時代變亂到極點,無可救藥時,出來“撥亂反正”的人物,都是道家人物。不過,他們有他們的一貫作風——“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幫助人家打好天下,成功了,或在私人事業上,幫助別人發財,當上了老闆,然後自己飄然而去。如商湯時的伊尹、傅說,周朝開國時的姜太公,春秋戰國時期的范蠡,漢朝開國時的張良、陳平,三國時的諸葛亮,都是道家人物。姜太公與范蠡,完全做到了“功成,名遂,身退”的“天之道”;張良則差一點,最後欲退而不能,本事不算大;至於諸葛亮,他的立身處事,完全是儒家的態度,“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恰如其分。

次如唐代的魏徵,明代的劉伯溫,清朝的范文程等等,還有許多不可知、不可數的道家人物。

數十年前,國內流行一股研究明史的風氣,其實研究斷代史,以明史最難研究,如果以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為研究對象的中心,那就要注意一般編史書的人不大采用、而是朱元璋親自寫的幾篇文章,的確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在這幾篇文章中指出,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有幾個道人。實際上,他們都是表面上裝瘋賣傻的道家人物。其中一個是周顛,江西建昌人,人們只知道他姓周,不知道他的名字,因常在市街上瘋瘋癲癲,便叫他周顛,實際是一位學道家神仙之道的人物。朱元璋曾多次試驗他,一次把他放在蒸籠裡,再罩上一口大缸,用熱水蒸了半天,朱元璋認為該已經蒸熟了,移缸揭開蒸籠觀察,不料他竟在裡面作蒸汽浴,和現在流行的三溫暖或土耳其浴一樣,滿身大汗,對朱元璋說:“你好!你的事業可以完成了。好舒服啊!”朱元璋對他無可奈何。但朱元璋每次遇有困難,他都會出現,助一臂之力。像打陳友諒的時候,他也跟著一路去,朱元璋心想,這瘋子出現就會遇上麻煩,這次去打陳友諒,本來是一場艱苦而危險的戰爭,他又來了,可真討厭,於是想把周顛沉到江裡去。朱元璋帶兵到了南昌,他還是不知從哪裡冒出來。果然,在戰場上千鈞一發之際,他又幫了朱元璋的大忙。

這些人物,因為太神話化了,而編寫正史的,多為儒家人物,由於他們的傳統觀念,對於這許多史實,都不收羅進去。事實上,朱元璋本人的著作中,所描寫的這類史料很多,這裡只是舉一個例子而已。

國學大師南懷瑾:黃老之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