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遠眺吉泰山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下車探路準備上山

2020年5月5日星期二,晨起無事,種子、蘇子吾等三人在厚德堂相聚,議及遊玩之處,興致頗高。沂南本為沂蒙山群聚之處,議定登吉泰山為是。

備足糧草等登山之物,種子奧拓啟動,三人沿馬牧池方向絕塵而去。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汶河岸堤”2003年2月3日拍攝的畫面,石寨入口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2020年5月5日的入口畫面

幸賴2003年初作者“汶河岸堤”《吉泰山碑銘》所錄:

吉泰山,又名吉泰淵、雞太冤,地處沂蒙山區腹地,位於沂南縣馬牧池鄉東辛莊村雞太冤山上,其山在柳洪村西、東辛莊村東。海拔360米。(2014年被評為臨沂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勢突兀,山勢險峻,周邊懸崖峭壁,山頂平坦,西臨汶河,所謂“上湧清泉,下臨汶水,壁立千仞,絕頂平坦,形勝地也”。

山上遺存有清代至民初鄉民山寨的斷垣殘壁,多通石碑記載著山區百姓避亂求安、避難禳災、艱苦鬥爭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的歷史往事。從中可看出民生之艱和時局動盪,以至一個時代的興替氣象與鄉野文章……

詞文間盡顯“汶河岸堤”真摯的鄉土之情。

彈指間,距“汶河岸堤”登此山,疏忽十七載。今吾等三人,有幸同遊,是以為記。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朝晨小雨已歇,晴空萬里,白雲朵朵,春風習習,不燥不溼,正是出遊好時光。

山路逶迤,依稀可辨,手拄木杖,緣山而上。

路邊喇叭花、紅柳花,豔麗怡人,山腰即可見槐花正濃,栗子樹花蕊初現,葉茂林深,翠綠可人。梯田之上,種植紅薯的農人正在施播插秧,忙忙碌碌,一派繁忙景象。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山路盡頭為寨門,僅可一人容身,自易守難攻的寨門進入防禦之地,斷垣殘壁,規模宏觀。松樹蒼翠,蔭濃蔽人。朴樹、野鳶(yuan平聲)尾,時有可見。山花椒、山胡椒零星散佈期間。

受我等驚擾,有數十隻斑鳩(或許是),體型稍大,在林間此起彼伏,鼓譟不已。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沿懸崖右側一模糊山徑,坎坷前行,頹牆斷基,時時展露;初夏之繁盛與屋舍之敗落對比鮮明,令人唏噓。松柏紮根山岩,不可撼動。一路行來,視野逐漸開闊,遠眺汶河之勝,令人歡欣鼓舞,水面如鏡,藍天白雲倒映其中,美不勝收,形似龍盤。山下村莊,屋舍儼然,田疇之廣,如棋盤,似畫布,令人恍如仙境。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路遇一三間“筋骨廟殿”,始建於2007年十月十二日,規模小巧,廊簷之牆上,毛筆草記,捐助者名單,殿內有香火祭品。廊前殿柱有對聯一副:雞泰山頂建廟堂,筋骨泰聖保四方。一小院圍之,冷清畢現,可見現今醫療條件之好,無需更多祈禱。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其旁有石碑四塊,永安團碑額、民國(1939年)紀事碑、總理團務碑、稽查碑,碑文大多模糊,不可辨認。

繞山而行,至一處山谷,石柱湧起,直插雲天,壁立千仞,不可攀登,蔚為壯觀。

沿來路迂迴而返,歸途餘興依然。在一農家樂小憩,蘇子宴請友人,啤酒入喉,涼爽舒泰,歡欣不可名狀。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以“汶河岸堤”謄錄的碑文呈上,一為敬意,一為讀者。

吉泰山·永安團碑額(正面)

吾鄉吉泰山,上湧清泉,下臨汶水,壁立千仞,絕頂平坦,形勝地也。聞之父老,古避難處,屋宇無,有一老牆存,蓋天下太平久矣。

自咸豐六七年間(按:1856、1857年),聞南方毛賊起,以道遠,未深懼。迄八年三月,幅匪至,邑侯吳公,率師到,賊夜遁。是年九月廿二日,毛賊由垛驛而東,所過焚掠一空。吾等恐,始議修山。倡議者,姻兄高子颺與其堂兄海峰,承叔父命,亦預其事。逾年三月二十日,賊復來,夜入岸(堤)鎮,掠財物而去。吾等修山益急。然而,此事亦甚難矣。歷莊村,勸防守,則創始難也;征夫役,整牆壁,則程功難也;安寨門,建官房,治槍炮,捐倉粟,則圖成難也。而幸也,山長曆□,合團協力,而局以就,然亦不意,遂居之也。

乃十年八月五日,幅匪猝至,鄰圩御之蘆山頭,為賊敗,罹難者十數人。次日焚掠岸(堤)鎮。十三日毛賊大至,十七日又大至,而吾等終賴此山以全。

自是,賊無歲不至,而吾等遂不得不以山為家矣。今賴皇朝國威,匪類將盡,謹記本末,以示來茲,庶知處患難者,事事不易,云爾。

大清同治四年(按:1865年)歲次乙丑孟夏吉旦

郡庠生 劉家閒 字伯檢 撰文

歲貢生 劉家節 字竹軒 書丹

總理團務 劉家閒 高賡

同事(略) 石工(略)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沂南形勝之地“吉泰山”,一座有故事的山!

【對照石碑和“汶河岸堤”的謄錄一一對照,小做調整,以示確鑿及敬意】

十七年風吹日曬,歲月摩擦,其碑背面,蒼苔蔓延,字跡已經模糊,幾近無可辨認。

幸賴“汶河岸堤”認真勤勉,一一確認記錄,我等有幸能觀賞。

吉泰山·永安團碑額(背面)

此古避亂處也,近因寇匪迭至,人心風鶴。海峰兄向予曰:“事急矣,非築寨不為功。”吉泰山,天險可守也,蓋修之。乃於咸豐庚申,約伯檢姻兄崑玉勸諭鄉村各輸財力,於古牆處更築大牆。辛酉秋,賊復至,縱火焚掠,鄉人大恐,悉赴此山,遂家焉。

初,寨甫成,伯檢推吾總理團務,僕本樸拙,賴首事諸君及諸團長協力勷辦,故卒無虞。噫,是役也,固蒙皇上洪福及山靈呵護,亦吾山人等同心戮力之效也。

今值妖氛就殲,漸慶昇平矣。特勒碑以載原委,並共事及捐資姓名,吾兄七律二首以示來者,俾知吾儕處難之梗概焉。

其一

千群豺虎迅如風,掠過吾鄉雞大空。

匝地陰霾遮日慘,沿村烈焰燭天紅。

書來半夜人先怖,令發三門氣倍雄。

仰看天弧佔氣象,狼星直指祝蒼穹。

其二

捲地鯨波捍禦難,吾鄉競赴碧峰端。

旌旗影動風雲變,鼓角聲催心膽寒。

萬隊戈矛人並寂,一天星斗夜將闌。

王師到處妖氛散,可許吾儕慶永安

吾鄉被賊驚擾數矣,聞風者失措,禦敵者敗衂,自庚申始築寨,辛酉秋,遂悉赴此山,營室而居焉。嗣是驚魂動魄,不知凡幾而盤根錯節,莫可殫述矣。賴天威震怒,群兇殲除,故吾儕獲復甦也。今附七律二首,俾後之覽者,知吾輩遭際事艱,殊非易易,云爾。

增貢生 高部瀛 字海峰 撰

吉泰山·民國(1939年)紀事碑

慨自民國以來,政治廢弛,以致土匪蜂起。吾鄉位處沂邊,地近西蒙,為害尤甚。所有各團局,各山寨,被匪禍者不能勝述。迨至十四年,大股土匪猖獗內地,吾鄉各村始以山寨為家焉。

幸賴吾先祖輩創有成局,後人遵循較為易舉。於是添西門,築炮樓,修崗臺,值班以御外;分三門,選稽查,擇遊擊,輪流以清內。尤幸諸君戮力同心,雖屢有危險,終獲安全。更幸全區各村組織團體聯絡,痛剿土匪,始漸肅清。於十七年,因遭蝗災,各家逐漸歸村,而老成諸君留守管理。於二十年,結束以往,規定將來,始能全體下山焉。

今又不幸,國難當頭,民生之塗炭,不堪言矣。更當精誠團結,以圖生存也。是為記。

藥局 於龍鐸 孫玉柱

書記 劉新厚 王京鎬 高玉墉

劉曰善 撰 高錫麟 書 石匠 高鴻方

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孟夏 上浣嗀旦

總理團務:劉方泰 劉曰善 王秀泰(等28人,此略)

管理三門:呂文奎 王京安(等32人,此略)

稽 查:劉安慶 王京堂 王京祥(等90餘人,此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