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破裂患者核酸報告還未出!他揹著重殼”緊急開始手術

患者已經肝臟血管破裂出血,可新冠核酸檢測結果卻還未得出。患者命懸一線之際,醫生們披上了鉛衣,穿上防護服,在炎炎夏日揹負上重重的“殼”後,用了一個小時將破裂的血管進行了栓塞。

這溫情的一幕,就發生在了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介入中心內。

小標題

為核酸結果未明的患者先手術

4月23日清晨,71歲的陳伯(化名)正與家人下棋,突發劇烈腹痛、暈厥,家人立即將其送至當地醫院就診,診斷性腹腔穿刺穿出不凝血,CT檢查提示肝臟破裂出血可能,因當地醫院醫療條件限制,將陳伯轉運至中山六院就診。

該院介入中心張波主任查看了陳伯的胸腹盆增強CT影像資料,認為目前肝腫瘤破裂出血且存在活動性出血,出血量較大,如不及時救治,勢必會導致出血性休克,時間一長,陳伯的生命岌岌可危。

但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了醫務人員面前:CT顯示陳伯雙肺有炎症,且核酸檢測結果未明,還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

肝破裂患者核酸報告還未出!他揹著重殼”緊急開始手術

影像檢查提示,患者的肝左動脈活動性出血並腹腔大量積血

醫護人員安全與患者安全形成了兩難抉擇,陳伯的生命在一點一滴逝去,張波當機立斷:“不能再等了!患者已出現了休克狀態,必須進行急診介入栓塞術!”

介入中心立即啟動新冠肺炎急診手術應急預案,經該院醫政處及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嚴格評估後,同意行急診手術,核酸結果未回前,全部實施二級防護,為病人採取單間隔離措施,待核酸陰性可解除。

小標題

關鍵時候他說:“我自己上!”

介入手術具有特殊性,微創的優勢取決於放射性儀器的運用,因為在射線下進行操作,術者日常要穿戴大概10多公斤重的防護鉛衣、鉛圍脖、鉛帽,鉛眼鏡。而為了給尚未收到核酸檢測結果的陳伯進行手術,醫務人員還要穿上二級防護中的防護服、面屏、靴套,外層還需再穿上無菌一次性手術衣。數層緊密包裹,加上不能開啟中央空調,悶熱程度加重至極點,雙層橡膠手套對於精細的介入操作也是很大的挑戰。

肝破裂患者核酸報告還未出!他揹著重殼”緊急開始手術

張波緊急為患者進行介入手術,栓塞掉破裂的肝內血管

當日19:40分,還來不及脫下當天手術的鉛衣,張波“全副武裝”為陳伯行介入止血治療。為了儘可能減少其他醫務人員的接觸,減少手術時間,張波主任選擇獨自一人手術。術中肝動脈造影提示肝左動脈活動性出血,立即栓塞出血動脈,憑藉著豐富的經驗與精準的技術克服種種外在因素干擾,在1小時內順利完成手術。

術畢,陳伯腹痛明顯減輕,生命體徵平穩,由護工及介入中心醫師送至病房單間隔離,介入手術室按醫院新冠肺炎感控要求徹底進行終末消殺。

肝破裂患者核酸報告還未出!他揹著重殼”緊急開始手術

張波“全副武裝”預備進行手術

小標題

介入術減少了住院時間

能降低醫院感染風險

次日,傳來另一個好消息:陳伯的核酸結果為陰性,解除了單間隔離,醫護人員都欣慰不已。在介入技術的幫助下,完成整臺手術只需一個的小小穿刺口,陳伯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動,術後第三天即達到出院標準,平安出院。住院時間大大減少,疫情期間感染風險更為降低。

張波說:“在患者的生死關頭,作為醫務人員寧願冒著風險,也不願意放過任何能挽救生命的機會。”

採寫 南都記者王道斌 通訊員簡文楊 李饒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