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刀鋒——濟南90後雕版匠人,心中住著一個老靈魂

雕版印刷是我國最早出現的印刷形式,90後李振豪入行古老寂寞的“雕版印刷”,是文化的魅力,也是內心的指引。

雖然雕版藝術作為信息傳播媒介的功能在今天已經幾乎消失。但其中的藝術之美、文化之魅卻越發凸顯出不可替代的價值。

李振豪曾師從雕版年畫大師欒喜奎學習雕版技藝,還曾跟隨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傳承人陳義時學習雕版技藝。現在紮根濟南,和山東省圖書館進行雕版印刷方面的項目合作。

圖片

李振豪經常在工作臺前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

圖片

2017年一次交流活動中,李振豪的孔子像被選作伴手禮送進聯合國。

圖片

拳刀多是自己打造的,這樣用起來才順手。

圖片

李振豪認真地教徒弟雕版技術。

圖片

在李振豪的作品中,不少線條與頭髮絲差不多粗細。

圖片

多年的雕版經驗讓李振豪下刀既穩又準。

“雕刻不是簡單的複製,光有皮不夠,還要有骨和魂。”李振豪說,刻版的字不僅要準、有力度,還要能透過刀鋒看筆鋒,去體會書法的筆勢和輕重。雕版所用的“拳刀”大有講究,磨得出它月牙的形狀,卻磨不出力度,“什麼時候磨好了刀,版也就刻好了。”

李振豪的作品獲得了國內外學者和藝術機構的認可。他雕刻的柳下惠,比原版細節還豐富,被驚歎“鬍子像被風吹得飄起來”。他筆下的秦瓊,復原了原版都已消失的雲紋圖案;他雕刻的孔子像被當作禮物贈送給聯合國……去年冬天,他還受邀到山東大學擔任外聘講師,為學生講解雕版印刷。

90後的他體內住著一個老靈魂,一心埋在雕版印刷的時空裡尋找人生的樂趣。“文化只有用手摸過,才能體會到它真實的存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王鑫)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