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風雨 勇毅前行丨致敬每一位不平凡的中國人

2021-01-02 14:09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年,註定是中國歷史上

不平凡的一年

這是脫貧攻堅 決勝之年

這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中國人千年期盼的全面小康社會

正迎面走來

然而,前進的道路總是充滿坎坷。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洪澇災害多地發生,經濟發展備受衝擊,外部環境風高浪急。一道道難題、加試題需要求解,一個個困難、挑戰需要攻克。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坎坷,中國沒有退路,中國人民不會退縮。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億萬中國人披荊斬棘、爬坡過坎,無畏風雨、勇毅前行,在這不平凡的一年中,書寫下屬於我們自己的不平凡故事。

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

每個人都了不起!

張定宇——武漢傳染病專科醫院金銀潭醫院的院長,他是一位醫術高超的傳染病醫生;同時,他也是一位進入生命倒計時的漸凍症患者。他揹負著沉重的壓力跨進了新的一年。

△張定宇

就在全國人民歡度新年喜迎傳統佳節鼠年到來時,華中重鎮武漢的一些醫院,陸續接診了一些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

△當時,武漢醫院人滿為患

面對突如其來、異常兇猛的新冠病毒,張定宇和成千上萬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面臨著病人數量激增的挑戰,作為金銀潭醫院的院長,他動員大家取消週六、週日的休假,往極限去伸展,保衛我們的武漢,保衛武漢人民。

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1月23日,離漢離鄂通道被堅決果斷關閉,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全面打響。一座擁有千萬人口的英雄之城驟然停擺;一個擁有14億人民的偉大國家緊急行動。

1月24日開始,從全國調集346支 國家醫療隊,4.26萬名 醫務人員馳援湖北和武漢。

△各地醫療隊馳援武漢

正月初一,一直處在極限的張定宇迎來了第一批救兵。來自上海和北京的醫療隊抵達金銀潭醫院。在簡短的歡迎儀式上,張定宇擔心自己怠慢了這些逆行出征的同行,才首次對外道出自己因患漸凍症而腿腳不便的實情。2020年伊始,張定宇和無數張定宇們,成為我們身邊最美的人。

△醫護人員工作照

為實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應檢盡檢、應隔盡隔”、“不落一戶、不漏一人”,1月23日開始,全國4萬名建設者和幾千臺機械設備馳援武漢。

10天 建成火神山醫院

12天 建成雷神山醫院

10多天16座 方艙醫院投入使用

實現從“人等床”“床等人” 的根本逆轉

2020年9月8日,天安門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隆重舉行。會上,鍾南山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張伯禮、張定宇、陳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走在紅毯上的張定宇,雖步履蹣跚,但目光堅定,面帶微笑,奮力前行。他說:“黨和人民給了我們這麼崇高的榮譽,實際上這個榮譽是屬於我們黨和屬於我們英雄的人民,我們中國從來不缺英雄的人民推動我們的祖國進步和發展。”

從“天使白”、“志願紅”到“俠義黃”

危機時刻,又見遍地英雄!

老計是武漢市一名普通的外賣騎手,大學畢業在外面闖蕩了很多年,不太順利,正處在人生的低谷時期。2020年的除夕,武漢萬人空巷,很多人是伴著恐慌度過的,老計也不例外。他本打算在家休息不送外賣了,可看到醫護人員大年三十還在吃泡麵的新聞,他覺得自己也該為這個城市做點什麼。

正月初一,老計鼓起勇氣走上武漢街頭,接的第一單就是送餐給中南醫院。從那時起,70多天,老計一天都沒有休息。

△外賣騎手老計

騎著電單車穿梭在空蕩蕩的武漢街頭,此時的老計像一個獨行的遊俠。可是沒過多久,老計發現,俠義江湖人來人往,並不缺少俠客,處處都有熱心的人。這場大考,全民上陣,沒有旁觀者;這場戰疫,齊心協力,無人後退。

2月11日武漢全市社區封控,4.45萬名 黨員幹部下沉到968個 社區,2000多個 社區書記的聯繫方式,同一時間出現在社區居民微信群中。

許許多多普通人奮戰在城市每個角落,以平凡崗位上的非凡堅守,築起一道道防護牆。他們中,很多是“90後”“00後” ,他們一夜長大,成為抗疫的生力軍,千千萬萬顆“水滴”匯成奔湧的“後浪”!先後有7萬多人 報名參加志願者,2.4萬人 參與了志願者服務。

守在這座城市裡的武漢人,自覺配合政府的防控措施,關門閉戶,“宅”家抗疫,每一盞燈火下面,每一扇門窗背後,都是特殊的戰場,都是默默堅守的戰士。

76天,堅韌而頑強

一波三折!闖關過坎!

他的2020像在坐過山車

△黃志堅

黃志堅經營的就是一家加工出口小家電為主的中小微企業。回顧這一年,他覺得自己心情就像坐過山車一樣驚心動魄。

2019年,美國挑起的貿易戰持續不斷,他工廠的很多訂單被國外企業搶走,當年就損失了100多萬元。眼看著中美貿易摩擦出現緩和,春節前,公司又接到了一個價值5000萬元的海外大訂單,本想著等節後復工大幹一場,卻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計劃。

工人無法返廠,交通陷於停滯。黃志堅的過山車開進了人生最艱難的時刻。

復工專列開起來 復產政策扶持起來

△復工專列

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幫助企業復工、工人返崗的舉措陸續出臺,讓黃志堅的過山車終於衝破黑暗,看到一線曙光。但此時,受到疫情影響,眾多的中小微企業都出現了流動資金緊張、融資難等問題,想要扛過這場“倒春寒”很難。

為此,國家先後出臺7批28項 稅費優惠政策,全年為市場主體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 ,發行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元 ,推動金融系統合理讓利1.5萬億

2019年已經繳納的社保全額返還,2020年減免,這一下子,就給黃志堅的企業節省了近400萬元。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無疑是雪中送炭,讓黃志堅的企業有資金購置生產設備,加速復工復產。4月初,黃志堅終於艱難地完成了這筆5000萬元的大訂單,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刻。截至4月底,與黃志堅一樣的眾多中小微企業在政策扶持和地方政府幫助下,復工率達到88.4%。

戰“疫”仍在繼續 各地全力以“復”

好不容易柳暗花明,國外疫情爆發,出口受到影響,庫存爆滿,資金佔壓,黃志堅這時發現,只靠一條腿走路不行了。他的企業用一個月時間開發出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產品,新產品一經推出很受歡迎,客人在工廠門口等著要貨。

挺過了艱難時刻的黃志堅,準備放手一搏,信心來自國家進一步的扶持政策。先後有兩家銀行給予黃志堅企業上億元的授信額度,黃志堅的過山車正衝向了企業從未有過高度。2020年,像黃志堅一樣的中小微企業主,他們承受了最黑暗的黎明,也看到了最美的日出。

乘風破浪的“啞嗓書記”

歐陽偉,江西九江棉船鎮黨委副書記。從2020年6月2日開始,江西省遭遇一次連續性暴雨天氣,江水的迅猛上漲,棉船鎮所在的這座江心小島已經成了汪洋中的一葉孤舟。

△“啞嗓書記”歐陽偉

進入七月,長江上游連續的降水已經使棉船鎮水位一度超過警戒線3米,島上多個村莊被淹。大水隨時可能淹沒孤島,為了保證島上百姓的安全,彭澤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轉移安置就此展開。

△歐陽偉邊背邊寬慰老人

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一大批像歐陽偉這樣的基層黨員幹部挺身而出,不分晝夜奮戰在抗洪一線,巡堤搶險、轉移群眾。毫不遲疑地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讓給群眾。

△基層幹部水中敲鑼叫群眾轉移

雖然,這一年,防汛救災形勢一度十分嚴峻,主汛期期間,全國有751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受災人次上升17%、直接經濟損失上升27%、轉移群眾數量上升47.3%,但死亡失蹤人數下降49.8%、倒塌房屋數量下降57.5%

這兩組數字的大幅下降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在防汛救災中的最好體現;大災沒有造成大難,離不開上下同心、眾志成城的堅定意志,離不開新的科學技術手段的應用。預測更加精確、決策更加科學、調度更加合理、救援更加高效,最終,我們取得了2020年防汛救災鬥爭的重大勝利 。

搬下山!住新屋!

鄉親們的生活一步跨千年

從高山峽谷到縣城,2020年此鬥恆和他的鄉親們的生活可以說一越跨千年。

△此鬥恆新家

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接續奮鬥,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的目標勝利在望。然而,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以及國內外經濟社會環境錯綜複雜的變化,使得脫貧攻堅的決戰之年難上加難。這時,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主要集中在“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怒江州就在其中。

△怒江州群眾從前居住的簡陋房屋

脫貧攻堅前,怒江貧困發生率曾一度高達56.24% ,近22萬群眾居住在“竹籬為牆、柴扉為門、千腳落地、上樓下圈”的簡陋房屋裡,這裡自然條件惡劣,“看天一道縫,看地一道溝,過江靠溜索,種地像攀巖。”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易地扶貧搬遷是幫助他們擺脫貧困的唯一出路。

2020年初,怒江州,山裡大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已經順利搬遷,還有3000多戶、1萬多村民遲遲不願搬下山。要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就要採取超常規舉措。2月20日,怒江州抽調了1006名精兵強將,組成15支“揹包工作隊”分赴未脫貧的80個貧困村。

此鬥恆和鄉親們世代居住在山上,加上常年與世隔絕,下山後靠什麼維持生計,成了他們最擔心的問題。為了讓他們能高高興興地搬下山,揹包工作隊員每一戶都要反反覆覆地做工作,通過他們的努力,2020年5月,1萬多名貧困群眾從大山裡搬到了縣城新居

為了讓他們能夠儘快適應新生活,搬進縣城後,社區幹部針對每家每戶不同的情況,為他們提供不同的就業建議:年輕人可以外出打工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家門口的扶貧車間解決上有老下有小不能遠離家門的居民就業,還設置護林員、保潔員等公益崗位,此鬥恆就成了一名護林員;對於有條件的居民,提供各種優惠政策鼓勵搬遷居民創業。幾個月的時間,在政府的扶持下,搬遷群眾的生活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

汲取智慧 繼續前行的精神力量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上,人們看到了一張張這樣的面孔。

上甘嶺戰役,黃繼光用身體堵住敵人機槍射界,為部隊打開前進道路;孫佔元雙腿被打斷仍然堅持指揮戰鬥,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龍世昌一條腿被炸斷,仍然把爆破筒推進敵人地堡,用胸膛抵住爆破筒,直到一聲轟響。43天戰鬥中,拉響手榴彈、手雷、爆破筒與敵同歸於盡,捨身炸地堡、堵槍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三十八位!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敵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視死如歸、英勇頑強。

一場場血與火的洗禮,生與死的考驗。19萬7千多名 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英雄魂歸,山河無恙。

△黃繼光連英雄傳人

如今的黃繼光連,仍然是刀尖上的刀尖。他們全天候訓練,打造全疆域空降作戰能力;汶川地震,他們空降災區,搶救群眾;今年抗洪搶錢,他們衝在一線,為群眾守護家園。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

△深圳

2020,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

40年前,與香港隔海相望的深圳還是一個不知名的小漁村。而40年來,深圳走過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2020年,是深圳全新出發的特別之年,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書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創造更大的奇蹟。

△上海浦東

人生三十而立,2020上海浦東新區成立正好三十年。

30年,浦東誕生了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形成了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為代表的全新現代產業體系。敢闖敢試,大膽突破舊體制,改革創新。“中國芯”、“藍天夢”、“創新藥”、“未來車”、“智能造”、“數據港”,“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上海是一座光榮的城市,浦東仍然將是一個不斷見證奇蹟的地方。

監製丨孫杰

製片人丨王惠莉

編導丨王劍鋒 馮成 趙園

編輯丨馬頤盟 豐樹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