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瑟琳·德納芙的鏡子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20年第15期,原文標題《凱瑟琳·德納芙的鏡子》,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女明星通常不願面對自己的衰老。而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新片《真相》,是他為76歲的法國電影史女神凱瑟琳·德納芙(Catherine Deneuve)準備的一面溫柔的鏡子。

記者/張星雲

凱瑟琳·德納芙的鏡子

1968年,出演電影《熱戀》時的法國電影史女神凱瑟琳·德納芙


步入晚年的影壇巨星

法國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Juliette Binoche)一直是是枝裕和的影迷。“對我來說,他就像是當代的契科夫,用最含蓄的方式講述真實的家庭故事,在他的鏡頭下,人們的關係溫情又殘酷,但你依然會愛上這些故事。”

幾年前在一次電影節上,比諾什找到是枝裕和,說應該一起拍個電影。是枝裕和開始準備劇本,依然是他往日電影裡的主題:家庭,兩代人的關係。他第一次給比諾什看劇本時,已經想好了請76歲的法國傳奇女星凱瑟琳·德納芙演比諾什的母親。於是在比諾什的安排下,是枝裕和與德納芙見了面。

此時的是枝裕和產量頗豐,5年5部電影,隨著《小偷家族》在2018年獲得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他在歐洲也徹底有了名氣。但等到見面時,比諾什才意識到德納芙在是枝裕和心裡的地位。“他對她極其敬重,就像一名小男孩恭候著自己的女神來到片場。”

這一幕後來被是枝裕和改編成了電影的開場鏡頭:在巴黎一座灑滿陽光的別墅客廳裡,德納芙飾演的已經步入晚年的影壇巨星閒散地抽著煙,茶几對面的記者緊張地翻著小本子。“我已經回答過這個問題,請您去讀《解放報》對我的採訪。”巨星欠起身子,微笑著往記者的小本子上偷看,“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之前《演員工會》對我專訪時的最後一個問題,您還有什麼問題嗎?”不知所措的記者硬著頭皮繼續採訪,“您覺得年輕一輩的女演員裡誰繼承了您身上的表演基因?”“我認為在法國沒有。”是枝裕和後來回憶說,最後這一問一答是在他第一次與德納芙見面閒聊時真實發生的。

第一次見面,劇本還沒完全寫完,是枝裕和生怕德納芙會拒絕他。不過後者在看完劇本後提了兩個要求,讓是枝裕和徹底放心了。“劇本確實很有趣,但您也許還需要修改一下這部分和那部分。……到時電影會在巴黎拍攝對吧?您知道我是不可能離開巴黎的。”

凱瑟琳·德納芙的鏡子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


於是便有了是枝裕和的第一部外語片《真相》。雖然很多人擔心是枝裕和在法國拍電影會水土不服,但後來證明電影中的鏡頭語言和諸多細節依然有著他強烈的烙印。電影全程在巴黎拍攝,是枝裕和特意避開了埃菲爾鐵塔和香榭麗舍大道等外景,就像他之前的電影一樣,將主要場景集中在室內,他在蒙帕納斯區找了一幢帶花園的別墅,裡面有著靜美的陽光與落葉,這裡離德納芙真正的家很近。

故事發生在一位步入晚年的法國著名女演員家裡,由德納芙飾演的這位影壇傳奇常青樹剛剛出版了自傳回憶錄,朱麗葉·比諾什飾演的生活在紐約的編劇女兒帶著女婿以及小孫女來到巴黎,與母親久別重逢,參加後者的新書發佈。至此是枝裕和電影的素材就湊齊了——老人、中年人、小孩,一家人同處一室,只不過是枝裕和日本電影裡一家人聚餐時的炸豬排和味增湯如今換成了意大利麵和蛋糕。

幾天的家庭團聚裡,女兒發現,向來高冷的明星母親在回憶錄裡並沒有說實話,既沒有講到母親因投身演藝事業而導致她的童年缺失母愛,也沒有提同樣身為演員的母親早逝的姐姐,更是把離婚的丈夫“寫死”了。母女二人的重聚很快便變成互相指責,積怨在這間別墅中不斷積累,這就是電影名《真相》的由來。


凱瑟琳·德納芙的鏡子

法國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


“戲中戲”

最初是枝裕和為片中女主人公——那位傳奇女影星起的名字就叫凱瑟琳,後來在德納芙的建議下改成了後者的中間名法比安娜。這顯然是一部致敬電影。女主人公神秘、美豔、高貴,有著完美的金色長髮,抽著細長的香菸,戴著墨鏡,穿著裘皮大衣,這些都早已成為德納芙的標誌。

德納芙出生在演藝世家,比德納芙大一歲的姐姐弗朗索瓦·朵列(Fran?oise Dorléac)比她更早在電影行業起步,德納芙13歲那年的暑假,姐姐看到她待在家裡無所事事,就帶她來到自己主演的電影《夕陽女孩》客串,成了德納芙演的第一部電影。60年代兩度與新浪潮導演雅克·德米(Jacques Demy)的合作讓德納芙徹底出名,但隨後24歲的姐姐出車禍去世。悲痛中的她將自己完全沉浸在電影事業裡,接片無數,路易斯·布努埃爾(Luis Bu?uel)導演的《白日美人》獲得威尼斯金獅獎,雅克·德米的《驢皮公主》成了她演員生涯標誌性的角色,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ois Truffaut)執導的《最後一班地鐵》讓她拿到愷撒獎最佳女演員。

《真相》裡,女主人公同樣是個一輩子投身事業的演員,對周圍親朋好友不上心也不關心,習慣了照著劇本表演的她即便在面對久別重逢的女兒時,也需要通過“演戲”來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是枝裕和特意為《真相》設置了一場“戲中戲”,忙碌的母親在接待女兒一家人的同時,還要去攝影棚參加一部電影的拍攝工作,而那部電影的劇本也是圍繞母女關係展開的。是枝裕和坦言,這場“戲中戲”是他特別向特呂弗《最後一班地鐵》裡“戲中戲”的致敬,在電影開拍前,他認真重看了特呂弗的兩部電影《日以作夜》和《最後一班地鐵》。“戲中戲”使女主人公將真實生活與電影人物角色不斷混合,真實與虛構的邊界也不再清晰。

在獲得愷撒獎最佳女演員後,德納芙迎來自己的歷史性時刻。1985年,經過法國民眾投票,她接任法國女歌手米蕾耶·瑪蒂厄(Mireille Mathieu)成為法國國家象徵——自由與理性女神瑪麗安娜(Marianne)的雕塑原型模特,法國人將她視為心目中的完美女性。

不過德納芙從不留戀於輝煌的過去,這位曾經與馬切洛·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傑拉爾·德帕迪約(Gérard Depardieu)、塞爾日·甘斯布(Serge Gainsbourg)、伊夫·蒙當(Yves Montand)、阿蘭·德龍(Alain Delon)等歷代男影星搭戲的電影史女神,面對身體不斷的發福和衰老,並沒有像大多數女星一樣急流勇退,把最美貌的形象留在銀幕上,而是選擇繼續拍電影,電影裡的角色也從母親演到外婆,就這樣一直拍到了76歲。

凱瑟琳·德納芙的鏡子

《真相》裡伊桑·霍克演女婿、比諾什演女兒,德納芙演母親(從左到右)


是枝裕和甚至自然地將德納芙與自己曾常年合作的日本女演員樹木希林比較。“《真相》拍攝時我經常要改劇本,德納芙通常是白天來到片場後邊化妝邊看劇本,然後給我建議,就像樹木希林一樣。”後者一直在是枝裕和的電影裡飾演家庭中外婆的角色,於2018年底去世,享年75歲。

與《真相》裡的母親一樣,德納芙近年也忙碌地享受著自己的晚年生活。算上今年初上映的《真相》,從去年開始有四部她主演的電影相繼上映。

不過去年11月在參加由艾瑪紐爾·貝克特(Emmanuelle Bercot)執導的新片《在他的一生中》時,德納芙因突發中風而住院,儘管經紀人後來聲明稱她只是輕微中風,活動能力未受影響,但至今她仍在身體恢復期,新片《在他的一生中》的拍攝計劃也被無限推遲。

如今再看《真相》,卻發現是德納芙60年演員生涯中極其罕見的自傳式電影。是枝裕和用他日式含蓄的方式,為她準備了一面溫柔的鏡子。《真相》裡有一個場景,入夜,德納芙飾演的女主人公鑽進被窩,問她的伴侶:“你說我作為演員的生涯已經走到頭了嗎?……還是別回答,你會說出真相。”

更多精彩報道詳見本期新刊《重新看待親密關係:被疫情改變的我們》,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